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走近阿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5日 16:11 来源:CCTV.com

  在英达即将执导的第一部肥皂剧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策划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叫阿忆的人。阿忆是何许人也?是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还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班讲师?是北京电视台《非常接触》主持人?还是央视《实话实话》的代班主持?这个不断活跃在我们视线里的阿忆,已经把大家弄糊涂了,仿佛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阿忆到底是干什么的?

  走近阿忆

  见到“真人版”的阿忆,是在北大的一间阶梯教室里,阿忆正对着一屋子的学生,拿着麦克侃侃而谈。他一贾低沉的声音随着扩音器散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嗡嗡”作响;而讲台之下,学生们的表情严肃而且专注,仿佛没有人意识到,眼前的阿忆是一位被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在这里,只有老师和学生。一课终了,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能得到北大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这恐怕也不是所有老师都敢奢望的,但是阿忆却很顺理成章地得到了。

  当阿忆走下讲台,我才看清他作为"老师"而不是主持人的造型,一件写着"北京大学"四个字的黑色T恤;历经岁月穿在身上已经有点变形,一条黑色的布裤子,还有一双千层底的敞口布鞋……看惯了他西服革履金丝眼镜,今天这个模样,还真有点不太适应,阿忆笑笑,说生活中我就是这样。

  阿忆,站柜台的北大毕业生?

  出身军人家庭的阿忆,从小就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孩子,爸爸妈妈要求,成绩必须要名列前茅。但是阿忆的运气很不好,他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名校,分司厅小学、景山学校、北京大学,每一所学校都是强手如林,想要成绩永远第一,恐怕是比较困难。有时候上课,阿忆会看着成绩更好的同学的后脑勺发呆,他们的脑袋长得也不比我大啊,怎么学习就那么强呢?

  以高考成绩北京市第十名的身份,阿忆进入了北大中文系,却发现这里的同学更是"强人",也许在旁人眼里,阿忆作为北大的学生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事实上,他在这里郁郁寡欢,度过了人生最黯淡的一段时光。阿忆说他死活记不住电话号码,但是要说历史年代,一个个清楚着呢,所以本科毕业之后就成了法制史的研究生,在北大前后煎熬了8年。

  上世纪80,年代,阿忆毕业的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还大多依靠学校分配,同学们都眼巴巴地等着分配到政府机关。在校团委当了干部的阿忆,带大家去参观北京三露厂,产品就是大宝化妆品,这是个残疾人占54%的福利厂。在当时的大学生看来,最差也得去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厂是不值得考虑的。但是阿忆留下了。他跟老板说:我就愿意留在你们厂。当年,这家工厂没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厂长一听,非常激动,更何况还是北大的学生,赶紧办手续,把阿忆调进了工厂。

  从办事员到厂长秘书到厂长助理,阿忆在这里的路很顺利,在西单商场的大宝专柜,阿忆还站过两个月的柜台,当过"售货先生"。当时最有名的四家化妆品柜台都在那里,而阿忆半天的销售额,能超过其他所有专柜全天销售额的总和。每天这个"鹤立鸡群"的化妆品男售货员,都会吸引一批批女顾客拥挤在专柜前来买他的化妆品,真想像不到,阿忆这个文质彬彬的大学老师站柜台的样子,但阿忆觉得这很正常,他还真在化妆品市场上有一番作为。在大家的月薪还统一是四十多块钱的时候,阿忆按照销售额提成,一个月至少可以挣到2500元。

  阿忆,当着撰稿瞄着主持人?

  辞去公职之后,阿忆写了自助书《青春的敌人》。这是阿忆的第一本书,却开机印了八万册,那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八万册是什么概念。直到他把书搬回家,堆满了爸爸的四居室,一家老小全都睡在书上,阿忆这才意识到必须把书尽快推销出去。这时候某报社邀请阿忆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栏,阿忆表示同意,而且不要稿费,但求这个专栏在功成名就之时能宣传一下自己这本自助书。达成共识之后,阿忆的"计谋"得逞了,书销售一空,阿忆心里琢磨着,在商场上得到的那些营销经验,这回算是用对地方了。

  书卖出去之后,阿忆就被广播电台相中,成了嘉宾主持,后来又到电视台当总撰稿,就这样一脚踏入了传媒界。电视台的人说,阿忆你长得实在比较抱歉,不够帅,到我们那儿就先当总撰稿吧,慢慢有机会再想办法转成主持人。阿忆说,也许自己长得太不像主持人,以至于直到离开那个节目也没走到镜头前,毕竟那个时候我们的主持人还都是比较周正的,没有人敢尝试这样的突破。

  阿忆的第一次出镜主持,是1997年香港回归,凤凰卫视拥有个节目叫《妙语论尽港督》,阿忆是总撰稿。当时的主持人临时有其他工作不能录制节目了,大家说,阿忆,主持人不能来,香港历史你又熟,又刚为央视写过《香港百年》,干脆就你主持吧。一听这话,阿忆基本傻了,本来当得好好的总撰稿,怎么改让我出镜啦?摄像机一开,阿忆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但还是把节目应付了过去。

  阿忆,出色的策划人要把自己换掉?

  客串过很多栏目的主持人之后,阿忆还是觉得自己的主持状态不够好,直到现在,他仍不喜欢在节目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棒的策划人但不是最好的主持人。

  好多人认识阿忆是通过30家电视台联播的娱乐读书节目《非常接触》,他的主持风格十分随意,跟嘉宾聊得也很轻松,但是在"策划人阿忆"的眼里,"主持人阿忆"仍令他十分不满,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己换掉。

  策划和主持人的双重身份,让阿忆在工作中有很多尴尬,一开会,阿忆说了,现在是"策划人阿忆"在主持会议,咱们就当"主持人阿忆"不在现场,大家说说主持人有什么缺点,应该怎么改进?但是大家没办法从思想上把两个阿忆分开,所以通常都是他先拿自己开刀,历数"主持人阿忆"的种种毛病,大家才战战兢兢地开始"批评",|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阿忆在猜测大家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前段时间,阿忆代替和晶主持了《实话实说》,虽说收视率多有攀升,但他一直对自己不满。一伺和晶产假将尽,他便三天两头给和晶发短信,游说和晶重归《实话实话》,自己脱身跑得干干净净。

  阿忆就是这样,一个北大毕业又回到北大当老师的人,一个做着总策划不断想把自己从主持岗位上换掉的人,一个电视上看着西装革履,生活中却像邻居大叔的人,一个矛盾得极其真实的人。(中国电视报 记者 蔡楠)

责编:李恩泉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