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 论文选登

主持人理论研究发展轨迹探寻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08日 17:15

  我国节目主持人事业历经22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这种发展的迹象不仅体现在实践领域的生机勃勃,新人辈出,一批优秀的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认可;而且还体现于主持人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主持人自身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与自觉性的增加。前不久刚在大连落下帷幕的第六届全国主持人节目论文“金笔奖”的颁奖与研讨会,使我们对此有了更强烈的感受。本文力图通过对第六届“金笔奖”评奖情况的梳理,比照历届“金笔奖”的参评论文,以探求主持人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结合实践,前瞻未来。

  一、参评概况

  

参评论文总数广播电视综合参评单位参评人数获奖篇数
第一届1992年49篇




38篇
第二届1994年123篇




76篇
第三届1996年141篇
45篇


90篇
第四届1998年207篇



210人146篇
第五届2000年113篇59篇54篇
70个120人98篇
第六届2002年131篇54篇51篇25篇81个144人111篇

  二、综合评述

  主持人节目研委会从1992年首届论文评奖活动开始至今,每两年举办一次,已历经六届。回首走过的岁月,今天摆在评委面前的论文,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高,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参评论文中体现出的理性思考已愈见敏锐、深刻,理论视野愈显开阔、前瞻,早已走出了总结经验、泛论素质、浅谈技巧的初级阶段。

  从参评人员看,75%以上是在一线工作的主持人,此外还有不少热心主持人理论研究的编导、记者、部门主任、甚至台长。近两届,高等院校的教师、硕士生、博士生参与评奖的人数明显增加。以节目主持人为主体,构成的参评队伍,既体现并实现了大赛本身的宗旨与目的——研究理论,提高队伍,也使研究的成果更具有来自实践的鲜活感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一线的编导、记者与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为主持人理论研究带来了同行的丰富视角,往往针对性强,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对于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评,由于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状态、背景(如以硕士论文来参评)与在岗主持人有明显差别,不在一个层面上,那么如何保证评奖的公正性,不打击各方面参评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来关注主持人理论的建设,显然事关重要。就此,第五届评委会专门进行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大家认为,这类论文参评,对于提高参评论文的质量,提升主持人节目理论研究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委会将鼓励高校师生参评,当有一定的论文数量时,将单独分组进行评选。在没有分开时,评委适当把握评奖要求。有了这个基本精神,第六届评奖时,不仅参评总数没有减少,高校师生参评人数还增加了,北师大、复旦大学、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5所大学参加了,这些论文在理论创新与学理探讨上都有所长,特别是北师大博士生赵建国的《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生存策略》一文,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使空缺了一届的最高奖项“金笔奖”又有了得主。同时,伴随着我国主持人队伍整体素质、学历水平的提高,参评人员的知识体系、理论水准的总体状况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的提升是在必然之中。

  从获奖情况看,第一届获奖篇数为参评总数的77.5%,第二届是62%,第三届是64%,第四届是70%,第五届、第六届都达到了85%。提高获奖比例,前提就是参赛论文的总体水平提高了,需要扩大奖额鼓励参评人员;再者,希望激励更多的主持人在热运作中多一些冷思考。其实,获奖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评,迫使其坐下来针对实践进行理性梳理。当我们的主持人具有了理性思考的自觉,将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时,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的有效传播能力才会有令人振奋的发展。

  从参评单位看,总的来说,地市台多于省级台,省市台多于中央台。处于边远西部的乌鲁木齐台、兰州台几乎每次都送来几篇。这与主持人所在单位重视与否直接相关。第五届辽宁台送来了一批;第六届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台内论文评选的基础上,送来12篇参评论文。吉林电视台齐刷刷的7篇,也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历来参评人员不多,这与他们历届“金话筒”奖中的参评大户与得奖大户形成极大反差。今年索性一个都没有。其中原因可能多种,主要原因是该台联络员职责不明。目前,已有不少电台、电视台将主持人每年论文写作、发表与参评,纳入主持人年终考评的指标系统。相信随着主持人管理工作的深入及其规范制度的建立,在“金笔奖”论文的评选中也会有所体现。因为理性的思考是主持人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从广播电视参评人员及论文总体状况看,无论是参评人数还是总体论文质量,一向是电台多于电视台,强于电视台。尽管第六届电视类参评论文数量增多,但还是没有超过广播的总数。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表现出了论文写作的积极热情和更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因此,主持人理论在广播领域的开拓,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果。比较而言,电视偏弱,更多的滞留于操作层面、经验总结的范畴。然而,本届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电视类参评论文的进步。根据评奖规则,二等奖以上广播、电视、综合三类打通评比,结果12篇一等奖论文中电视类有6篇,“金笔奖”也属此类的。这是以往任何一次所没有的。这不仅说明电视人的进步,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电视主持人研究领域未开垦的处女地还很多,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三、论文分析

  1、从素质研究到全方位与前瞻性探讨。

  我国节目主持人起步晚,出现后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勃勃生发。但是究竟什么是主持人?他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主持人?这些非常基础的问题却是大家共同的困惑。因此,“金笔奖”参评论文,开始几届涉及到素质构成的论题占有相当比例。通过反复认真的探讨,形成相对集中的认识,对主持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仅仅是主持人研究起步的初级阶段的理论命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快发展、主持人节目形态的增加、主持人传播特征的强化,对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研究也全方位地展开,与节目主持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不仅关注现实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难点问题,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前瞻性思考。

  2、从经验总结上升到学理层面规范论文写作。

  许多早期主持人在开始写论文时,都是在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在前几届比较多的文章是以第一人称经验总结式的,或归纳、描述性的方式写就的,现在已经明显减少。许多论文选题独到,切入点小,论述有理有据,不流于表面,既有实际工作感触,又努力上升到学理层面思考。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风扎实,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大大提高了。这当然与主持人队伍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

  3、从单学科关注到多学科视野的开拓。

  中国的节目主持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学科地位。这门新兴的学科以其边缘性、综合性为特征。它与多学科相关、渗透,难以分离。但是认识是循序渐进的。最初研究的理论依托,延续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往往囿于语言学、新闻学的范畴。然而,如今多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已经成为普遍与必然,涉猎传播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等等。大家在积极地探索、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主持人节目理论体系而努力着。

  4、 从浅论试论到理论创新的追求。

  创新的价值越来越获得广泛认同,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了。确实,创新之于一个人而言,是活力;之于一个企业而言,是生机;之于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则是进步、发展。有了创新意识,便不会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一篇有创新意义的论文,它不仅能先声夺人,也更有了其探讨的价值。即使不完美,也能因此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达到启示他人的作用。从近两届的情况看,参评论文总体上已经走出了浅论、试论、泛论的初始阶段,开始积极地追求论题的前瞻性、批判性、独到性,以理论创新为己任。这不正是这支队伍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吗?

  四、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1、主持人参评的面要扩大,量要增加,质要继续提高。

  2、增加理性思考分量,注意避免停留于叙述性、描述性的层次,努力寻求理论依托与提升。

  3、有些选题无新意,无理论探索的新视点与价值,没有再开拓空间。

  4、个别人员学风不正,有抄袭现象。

  “金笔奖”的品牌建立已势在必行。目前“金笔奖”还没有形成与“金话筒”奖旗鼓相当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奖项活动本身的宣传、包装力度没有跟上;其二,奖项没有完全纳入管理机制之中;其三,一些主持人自身对理论研究的淡漠。

  因此,要提高“金笔奖”含金量,必须有针对性地从上述问题入手,首先加强对这一活动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人员了解其深远意义,从而引起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层和广大主持人的足够重视,使其能够纳入主持人管理条例之中;其次,完善“金笔奖”评奖规则,加强评奖后的研讨活动,使评奖的意义延伸、扩展;其三,请专家学者讲学,有针对性地指导论文写作。

  提升“金笔奖”含金量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主持人理论建设服务,为广播电视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主持人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尽力。行成于思。未来的岁月,我们努力,在思考中前行。 (作者:俞虹)

(编辑:李恩泉来源:节目主持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