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长线活动

  参考资料:

  一、 罗布泊介绍:

  罗布泊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北部,塔里木河下游,南抵阿尔金山山脉,北至库鲁克塔格。这里面积辽阔,降雨十分稀少,四季异常干旱。广袤无垠的沙丘、盐渍及雅丹形成了罗布泊荒原雄浑、奇诡、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

  古代的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烟波浩渺芦苇连天,《汉书西域传》记载该湖“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50年代科学家们还证实了罗布泊的存在,到60年代曾经“沧海”的罗布泊彻底消失了。到如今成了“死亡之海,茫茫盐漠”,一个近3000平方公里的大湖是如何干涸的呢?众多科学家为此而苦苦寻觅答案。

  有人认为,罗布泊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地下,在罗布荒原的地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湖泊...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也许真正的谜底还待后人来揭开。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廷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吸引力:作为旅游探险区域,罗布泊拥有的自然现象和和历史内涵是其他区域没有或少有的,尤其该地区发生的许多事件构成独特的诱惑,许多历史和自然的谜团考究,特别是探究“生命禁区”的奥秘,体验荒漠的艰辛旅途,挑战自我,罗布泊是很好的选择。到了今天,罗布泊已不是令人谈虎色变之地,探险的成分正逐步淡化,凸现的是一种特殊的现代人十分需要的经历和体验。

  自然景观:主要以沙漠、山地、和荒漠地貌为主。荒漠中表现的形态有盐壳、湿地、戈壁滩、雅丹地貌。此外野骆驼、黄羊、野兔、沙狐时可发现其踪迹。

  人文景观:汉代丝绸之路曾经途径罗布泊,历史上称为丝路南道。主要遗迹有楼兰、米兰、土垠、营盘、小河五号墓地。

  行:穿越罗布泊没道路可言,与普通观光游客存在不可比性。穿越全靠越野车/乘坐越野车驰骋荒原大漠,与颠簸中寻觅到的感受是普通交通工具不能提供的人生经历。

  住:无人区的住宿品需穿越者全部自行携带,以帐篷为主。大漠野营是都市里寻找不到的一种特殊享受,天气良好时,还可以天当被地当床,让人获得终身难忘的回味。不过罗布泊常刮沙暴,遇到了,连帐篷也搭不起来,行程难度较大。

  食:食品要按照计划准备好。携带食品只能从简,行程期间的膳食一般较简单,中午用干粮,早晚可在营地野炊。

  娱:荒原大漠安排一些户外文娱活动,是有意义之事。于篝火跳跃的昏黄光影中或漫步起舞,或席地而坐,自娱自唱,令人难以忘怀。

  二、 沿途主要景点介绍:

  1、 吐鲁番:

  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历史上就有“火洲”之称。据观测,这里的最高气温达到过摄氏49.6度,地表温度也曾达到摄氏89.2度,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吐鲁番日最高气温高于摄氏35度的炎热日年均100天以上,高于摄氏40度的酷热日年均35—40天。不谙内情的人常常疑问:这么酷热的天气,当地人怎么生活?原来,这里气温虽然高,但相对湿度却很低,高温低湿,虽热而不闷。另外昼夜温差很大,常可达20度。正午朗日高照,炎热如夏,早晚则清凉宜人,十分舒适。吐鲁番的春天也较乌鲁木齐等其他新疆城市要早40多天,当这些地方还是冰雪料峭时,吐鲁番盆地已经绿染枝头,适宜旅游的季节每年较新疆平均时间长四个月左右。

  吐鲁番地区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在火焰山两侧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人们已发现10余处之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且伴存着夹粗砂陶片,它标志着盆地的主人从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渐从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进入农业、畜牧业兼营的社会过程。   

  2、 迪坎儿:

  迪坎儿是鄯善县最南端的一个乡。从迪坎儿往南,可以进入罗布泊,通楼兰城。在古代,这条路线是通往楼兰的几条主要路线之一。因为从迪坎儿往南,就进入罗布荒漠地带,从此人烟罕见,所以这个地方又被称作“最后的村庄”,或是“零的村庄”。迪坎尔村以种植甜瓜和葡萄为生,村民百分之百为维吾尔族。

  3、 库姆塔格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罗布洼地东南、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由于覆盖在低山丘陵台地上、形成巍峨的沙山、因山体对风的折射、使高大的金字塔型沙丘大面积分布、而且还形成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的羽毛状沙垅、构成了库姆塔格沙漠的独特景观。

  4、 库鲁克塔格山

  由西向东或途经罗布泊北部区域,均要接触到库鲁克塔格山。该山脉虽没甚名气,但说及罗布泊的人均会联系到库鲁克塔格山并以其作为坐标参照物。

  库鲁克塔格山脉东西走向,几乎横亘整个罗布泊地区北岸,如同一道漫漫山障,抵御着荒漠的扩张。库鲁克塔格山是岩土裸露的秃山群,几乎一毛不长,大多是怪石嶙峋的地貌,极度荒凉。古老的孔雀河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边缘流入罗布泊,河流涸竭后,河床依存。沿孔雀道,就可走进罗布泊。一般走罗布泊的人常以库鲁克塔格山为参照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弹坑也在库鲁克塔格山脉的洼地中,至今还有近两公里直径的锅状的弹坑痕迹。

  从库尔勒进入罗布泊,沿着库鲁克塔格山或孔雀河行进,会碰上许多文化古迹或古墓,途中,道路几经山区峡谷,大多为无生命之区域。

  5、 土垠驿站:

  土垠位于罗布泊北岸的台地,曾三面环水,北边通陆地,为汉代水陆码头及驿站所在之地。1930年为中国第一位进入罗布泊的考古学家所发现,根据其年代和历史上的地位,被称为仅次于楼兰古城的重要遗址。

  汉代时期,土垠的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粮食来源于邻近的屯田区。其处于西域南道和北道的互相分途点上,是西域境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西汉时成为通向西域大动脉的交通咽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现土垠遗址最显著的有一长条状土台上残墙基和木桩,有仓库的遗址也有衙署和士兵屯驻之遗址,还有壕沟痕迹。范围东西平均宽100米左右,南北约110米,面积为1200平方米。西汉时,土垠充当的职能是仓储和交通,位于淡水和咸水分界之处,是长途跋涉来往商贾的休整地,交通和接待工作比较繁忙。因此,当时驻守的军队除去仓储,最主要的日常工作是迎送往来使者、官吏,提供食宿和车马。同时,对附近沿线各烽燧进行管理和提供给养。成为平时的粮仓和管理机构所在,战时为西域汉军的后方补给基地。

  土垠属于风蚀十分严重的古遗址,能见的建筑物墙址很少。台基伸延入湖盆,古代满注孔雀河水的罗布泊形成了天然屏障,现在前往土垠,车辆于涸湖盆中行驶至土台前下车,攀上约3米高的陡坡就可见到遗址。

  在土垠遗址台地下边,有一堆深绿色的啤酒瓶半埋灰土中,那是96年6月上海电视台的人送别余纯顺的营地位置。余纯顺最后的晚餐在此结束后,第二天一去不返,徒步向南行走30多公里后遇难。

  站在土垠的高土台上,向北望是一片土台雅丹群,向南望则是茫茫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罗布泊湖心区。东西两边有分散的土台,似一座座孤立的小土丘,从土垠遗址向南行进,还可看到大片枯死的芦苇根茎。当年,这里的芦苇面积和长势不亚于白洋淀的芦苇。并且,架上小木舟,随便可捕捞到肥大的湖鱼,从北岸划船可一直去到南岸,是一水路前往南道的途径。

  6、 龙城:

  罗布泊北岸的高台地,在水与风的作用下,已形成了规模恢弘的雅丹群,龙城与白龙堆一起,一东一西伫立于北岸,成为罗布泊地区三个著名的雅丹群之一。

  龙城的雅丹造型与白龙堆的近似,有规则地南北向排列,大多土台呈椭圆形或长条状。龙城的土台高约6—20多米,有明显的方向性风蚀痕迹,如北端昂起,南端低矮,远远望去,尤如一群昂首的巨龙在大漠游弋,气势慑人。长条状的土台造形变化较多,有的似城廓,有的似游龙,故被史学家称为龙城。由于龙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是最多游人经过的地方,凡进入楼兰、湖心、土垠者,基本要在龙城扎营。该雅丹群区域多有人为留下的物迹,一条清晰的便道(车轮碾成的痕迹)在土台下曲回伸延,两头隐入土台群间。

  龙城土台更酷似龙状,与白龙堆不同的是龙城的土台含物质与白龙堆不同,没有白色的膏泥或反光层,基本为土黄色的原土色。游人攀爬上土台较其他雅丹群容易,大多可以从南边由低而高地一层层登上去,十分痛快。在台顶上远眺,有如立于波浪起伏的大洋浪尖上,土台群一直伸延到天际,气势浩瀚雄伟。

  龙城雅丹北靠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孔雀河道铁板河三角洲边缘。越过孔雀河古河道,与龙城遥遥相对的另一片荒漠土台则表现为雏形雅丹群地貌,其形成晚于龙城许多,系因孔雀河断流,罗布泊干涸,气候干燥,土地荒漠化的延续。这片雏形雅丹群中,静静地隐藏着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遗址(注:雏形雅丹群指形成年代较短,落差1—3米的风蚀土台群)。据地勘资料,龙城雅丹连同楼兰古城一带的雅丹在内,其长度东西为40公里,南北最宽处60公里,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

  7、 余纯顺墓及遇难地

  余纯顺是一个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当代十大探险家之一。在十分恶劣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走过许多充满死亡和危险的地域,在有准备、有后援、条件良好的时候,却折戟于罗布泊,令后人慨叹。

  1996年5月,余纯顺前往新疆,欲实施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的计划,上海电视台提供赞助并作随行拍摄,拟录制余纯顺穿越罗布泊专题。余纯顺原打算穿越罗布泊后,同年10月再实施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探险计划。余纯顺的计划受到了库尔勒等有关单位的支持,还安排了熟悉罗布泊情况的地质工程师等人作余纯顺的向导,提供了所需物资和交通工具。

  6月6日,余纯顺一行进发罗布泊地区,路线为自西向东南,经胡杨沟、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群、土垠进入罗布泊湖心。库尔勒旅游局在楼兰宾馆为余纯顺举行了壮行仪式。余纯顺面对百余名与会人士表示,一定能顺利实现穿越,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和穿越罗布泊的神话。

  6月8日,余纯顺一行人抵达龙城雅丹,高兴时说:“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过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要征服罗布泊!”

  6月9日,余纯顺一行抵达土垠,并开始了徒步穿越罗布泊的准备工作。余纯顺计划从土垠开始用3天时间穿越罗布泊和楼兰,最后到达前进桥止。为此他们勘查了计划徒步线路,并在食物饮水供应点埋下水和干粮。每7公里埋6瓶矿泉水,隔35公里埋一天干粮及饮用水,余纯顺亲手以白色胶袋装上沙土放在埋粮、水点上作为标识。

  6月10日,随行人员为余纯顺壮行,于土垠遗址的土台下围着篝火轮流为余纯顺敬酒,祝他穿越成功。余纯顺一反健谈之态,变得寡言少语,当有人以季节不合适试图劝说他放弃计划时,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那是天亡我也。”

  6月11日,余纯顺告别随行人员,孤身徒步离开土垠走向湖盆。他的穿越线路全长约107公里。由于天气酷热,气温升至45度以上,随行人员不放心,于下午驱车追上步行了33公里的余纯顺,看到余纯顺状态良好,意气激昂,于是再次与余纯顺道别。按计划,余纯顺再步行2到3公里可抵一埋水、干粮地点并宿营。

  6月12日傍晚,刮起沙暴,直刮到13日晚上。余纯顺没按计划时间出现。

  6月14日随行人员开始寻找,并电告库尔勒方面请求援助。15日又起沙暴,寻找工作受阻。17日出动直升飞机寻找,18日上午10时多,发现余纯顺遇难地方,帐篷中的余纯顺已死亡数日,头部肿胀,五官变形,裸露的上身布满水泡。

  余纯顺在6月11日因迷失了方向,高温、补给不及导致他急性脱水,衰竭昏迷而死亡。

  6月18日,新华社正式发出“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的消息。

  97年5月,余纯顺墓被盗,再次被有关方面修复,同年10月,上海方面来人用水泥、红砖、木料重新修葺余纯顺墓,墓前50米的土台上立大理石墓碑,碑上镶有余纯顺铜头像,碑座上嵌有一双铜铸的靴子,以示崇敬。现在,余纯顺遇难地已成罗布泊一著名景点,为进入罗布泊壮游者必到之处。

  8、湖心

  罗布泊湖心是进入罗布泊干涸湖盆者希望抵达的地方,它的出现亦是进入罗布泊的探险者和旅游者日渐增多之故。1997年10月,新疆某酒厂资助生产建设兵团一职工骑摩托车穿越罗布泊活动时,一位地质勘探专家根据现代地图标示范围而测定了一个标志点,并在随行工作人员帮助下于拟设的标志点埋下一个空汽油桶标示湖心位置。由于此后一直没人去进行复测或考证,至今旅游者均将其当作湖心标志。有关专家认为,虽未作专业的论证,但误差不会很大,标志点当位于湖盆中心区。1998年2月春节首个罗布泊女子探险队在标志点竖下了第一块木碑,上书“罗布泊湖心”,26名女子探险队员在木碑上签了名。此后,连续不断有探险团抵达,湖心标志点成了进入罗布泊湖盆的必到之处。

  罗布泊湖心标志点距余纯顺遇难地约30公里,经纬度为东经90°18’30”,北纬40°25’30”,余纯顺、彭加木生前均未到过此地,与当时没人去勘定其位置有关。

  罗布泊湖心为平坦的盐壳地貌,站立其位,举望苍茫一片没有边际,灰褐色的地表死气沉沉,没一丝生气,人在薄脆、翻翘的硬盐壳上行走,踩下去都是淹至脚踝的松软粉状灰土,令人步履飘浮,有如到达了月球表面。人们到了湖心常感觉似进入一个只有在梦中才出现的死寂和广袤,大声呼喊没丝毫回音,又举步不得的绝望之地。又到过湖心标志点的人说,那地方令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但又描述不出。

  如果南北纵穿罗布泊,沿湖盆中心线行进,均会经湖心标志点。若东西向穿越,一般以土垠或龙城雅丹群为营地,另驱车前往,同时参观余纯顺遇难地。

  8、 米兰故城

  若羌县城东北70公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6团所在地,距36团约6公里就是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米兰古城遗址。

  米兰作为丝路南道的重要城镇之一,曾经繁华热闹,是商贾由东向西穿过罗布荒漠后遇上的第一个商贸城市,也是商贾东进罗布荒漠的一个大驿站。这里曾留下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也留下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

  现存米兰遗址分布在36团场东约6公里往青海的废弃公路两侧,有大小遗址14处,其中有戍堡1座,佛塔8座,寺院3座,烽燧2座,还有民居遗址、窑址和墓葬等。地表散布着陶片、石磨盘、铜、铁饰件等。现在到米兰遗址参观,以戍堡遗址为主。该戍堡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56米,呈不规则方形。围墙残高6—13米,夯土板筑而成,间夹有层层红柳枝,上层局部有土坯垒筑。四角有望楼,南墙中部凸出一大土台,高13米,起到了望和烽燧作用。西墙有两段5—6米的缺口,应为城门。该戍堡最后修筑为唐代吐蕃,但之前已有多次修筑。

  米兰佛塔遗址为数较多,现仅剩残基,高约3—6米,基底宽约4—10米,有夯土筑的也有土坯砌筑。有的上部中空,顶部残缺,所有佛塔基座都有盗洞。寺庙遗址也较多,但受破坏严重。一座宽长各9米的寺庙遗址中,1907年斯坦因发掘并盗走了著名的“有翼飞天像”壁画,带有浓厚的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在新疆地区另具一格。在另一座寺庙遗址中,斯坦因盗揭走有却卢文题证的“维萨达罗五子本生故事”壁画及下部的一组青年男女群像,现残留有零星的陶片和火烧的痕迹。在第三座寺庙遗址中,斯坦因盗走0.9米高的佛像头。斯坦因的行为和发现轰动了当时欧洲的文化界学术界,使丝绸之路的米兰再不是一个陌生名字,198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再次发现“有翼天使”的壁画,在国内引起轰动。在文化界学术界,“有翼天使”被视为中亚绘画艺术的精品,米兰壁画也被认为是了解东西方文化关系的途径之一。

  米兰在汉代时曾为鄯善的伊循城,是鄯善国政治、文化中心,通往甘肃、青海和南疆的要道,公元三至四世纪为其盛期,五世纪时毁于战乱,到唐时尚未恢复,后被吐蕃占据近百年,九世纪后荒废。

  米兰历史上曾为一片小绿洲,它的水源来自阿尔金山的米兰河,面积有12平方公里。1965年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勘测时发现了汉代米兰水利灌溉系统。该系统由总干渠、7条支渠和许多斗渠、毛渠组成,呈一扇形由南向北展开。所灌溉范围30平方公里。总干渠高大、笔直、整齐,长约8公里,宽约10—20米,高约10米。支渠宽3—5米,高约2—4米,长3—5公里。在渠道流经的地面范围,发现有有机肥成分,一些土壤剖面发现有犁沟痕迹,还有麦草和麦穗。不过,现在整个灌溉区域都覆盖有1—10厘米的沙砾。追溯其年代,属于汉唐时代的耕地。

  米兰灌溉渠的存在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跟若羌一样,米兰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为此就要挖渠引灌阿尔金山冰雪融水。该处水利规模十分宏大,也反映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干渠引水均匀,还有排通废水的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相当发达,规模也很大。《汉书·西域传》有记载:鄯善“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自古米兰就以屯田闻名。解放后,米兰遗址附近的荒漠成了生产建筑兵团的垦区,使其绿洲风采再现。由南路进入罗布泊,第二站即为米兰。并且,米兰古城遗址是一处不可不参观的景点,行南道者,都不会漏过。米兰位罗布泊西南边缘,因此,从米兰向东踏出一步,就是荒凉的大漠了。

  9、 若羌:

  位于罗布泊西南的若羌县,是中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约20.23万平方公里。人口三万余人,有十一个民族。若羌是巴州的南大门,东与青海、甘肃相连,南依昆仑山脉与西藏接壤,西与且末毗邻,北与尉犁县以及吐鲁番、哈密两地交界。东西宽约570公里,南北长约600公里,相当于6个台湾省的面积。全县耕地仅占总面积0.02%,戈壁和沙漠占了约60%,其余为山地和0.54%的湖泊。若羌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最高点为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点为罗布泊洼地,海拔780米。

  若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城,建置较早。西汉时期为西域、若羌、楼兰(鄯善)国地。若羌、楼兰(鄯善)国灭后,公元609年设立鄯善郡,后废郡设镇。此后千余年,几经兴衰,唐至明还设置鄯善镇、石城镇、典合城、泥城、新城、弩支城、罗布镇。1899年设卡尧里尧县丞,1903年设若羌县,自此县名沿用至今。

  若羌虽几经兴废交替,仍得人类继续繁衍和设置城都,主要是它一直充当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南道重镇,其次为自然条件较罗布泊西北岸好,有昆仑山脉的冰川融水和泉源滋润,草原面积达1720万亩,森林面积85万亩,水源保障和一定的森林植被源,使其数千年未被沙漠淹埋,荒漠化缓慢。楼兰国与其命运相反,水流源远,在干旱的环境中十分脆弱且易形成断流,成为无水之地,荒漠化随之而来。

  自然条件使若羌经受住多次的战乱,维持其西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成为历史上中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若羌的历史遗址很多,与其长远的历史背景无不相关。在大自然的特殊地理条件下,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自然奇观,使若羌县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具特性。

  10、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村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景区距尉犁县县城35公里,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85公里,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景区以罗布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综合资源开发为目标,以民俗文化、探险旅游为特色。它是一个集沙漠、胡杨、河流、湖泊于一体,是一个自然景色各异,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中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景区南面,连绵起伏,茫茫无边,汹涌澎湃。骑“沙漠之舟”涉沙海深处,看大漠风光,听驼铃遗韵,悠悠情怀,心旷神怡。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两人合力可拔起一棵胡杨树;说话声音洪亮,可传到很远的地方;罗布人打猎的弓箭用红柳制作。青海的土匪和蒙古人来抢劫时,罗布人就用红柳箭射击,百发百中,打得来犯者往往落荒而逃。历史上,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早些时候,罗布人不吃牛、羊肉什么的,甚至也不吃粮食,光吃鱼。清代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鱼为食。”他们有时嚼白嫩的芦苇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穿的衣服一般用罗布麻做成。后来,由于罗布泊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塔里木河水逐渐缩短,罗布人赖以生存的湖泊相继干涸。以鱼为生的罗布人只好弃船上岸,放牧为生。后来为生计所迫,他们不断迁移,并学会种庄稼。102岁的罗布老人乌兹曼·尼亚孜回忆说,刚开始他们很不习惯,经过多年努力,他们才学会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并逐步把新家园建设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罗布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常在部落之间相互选择,婚礼别具一格。罗布姑娘出嫁时,陪嫁品是一个小海子(湖)。结婚那天,男女双方的亲友齐聚海子边,燃起篝火烤鱼吃,然后大家围在海子边唱歌跳舞,在一片欢乐声中完成婚礼。有了小海子,一对新人就可以守住它过日子了。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沧桑不断迁移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有关专家称,罗布文化堪称新疆最古老的文化,罗布人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许多中外学者对罗布文化非常感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罗布人的历史、习俗、方言等。罗布人:蒙古人?楼兰遗民?维吾尔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罗布人几经流离变迁,其历史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资料将罗布人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联系在一起,称当时一部分蒙古人游牧到罗布泊一带,与当地人通婚,因此,罗布人的文化中有明显的蒙古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研究所专家杨镰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废弃于20年代的阿不但渔村是古楼兰遗民的最后聚集地,罗布人就是其后裔。然而,有关专家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历史上楼兰人操印欧语系,而罗布人使用的却是夹杂方言的维吾尔族语言。也有专家认为,罗布人是至今生活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讲罗布方言的维吾尔族人。史载: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二月,清军将领阿里衮率兵追捕准噶尔头目巴雅尔途经罗布泊时,其头人率众投降。并说:“回民聚处于此凡数十年,有两千户。”由此推断,罗布人到这里居住大约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史学家介绍说,罗布人本是居住在今新疆焉耆县的维吾尔族人,由于准噶尔贵族强占土地,对他们横征暴敛,他们不堪忍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四处逃走。其中一部分逃到罗布泊地区,因自然环境所迫,过起了比较原始的渔猎生活。有关专家介绍,从罗布泊地区古墓沟、楼兰城郊发掘的古墓来看,3800年前的罗布人有着高隆的鼻梁,黄褐色的卷发,戴着尖顶的毡帽,高加索人的特征相当明显。

  新疆考古学者在楼兰城东北的两个汉代古墓群发掘的9座古墓中,选择了6个头骨进行研究,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专家由此推测,汉代前后,罗布人的种族组成,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应占相当优势,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说明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古文明。

  11: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东深,最深16米,最浅0.8--2米,平均深度约10米左右。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与雪山、湖光、绿洲、沙漠、奇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源”。

  博斯腾湖面积98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风起时波浪滔滔,宛如沧海;风静时波光潋滟,湖水连天。大湖西侧星罗棋布的小湖,湖水相通,萃草浓密,野莲成片,各种水禽栖集其间。

  博斯腾湖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西南小湖区,河道蜿蜒,芦苇丛生,荷花草怒放,禽鸣鱼跃,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故有“西塞明珠”之美称。博湖风光瑰丽,集大漠与水乡景色于一体,距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只有60多千米。近年博湖的莲花湖、相思湖、回归大自然等旅游景点的旅游设施已初具规模,开辟了游艇、滑水、湖滨浴场等娱乐项目,还可以品尝到烤鱼和原汁原味的博斯腾鱼宴。博湖是南疆一个重要的新兴水上游乐旅游区,被誉为新疆的“夏威夷”。

  三、 主要服务人员简历:

  1、 张耀东(随队专家)60岁:

  新疆大学教授,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秘书长。

  自1996年开始涉足户外活动,1997年协助日本芝蒲工业大学科考登山队考察帕米尔地区,攀登慕士塔格至5300米;1998年再度进入帕米尔考察;1999年参加乌鲁木齐登山协会登山队,攀登慕士塔格峰至6700米,后因救护其他队员而下撤。1999——2000年数度徒步跨越北天山、由北坡攀登天格尔峰、参与黑沟探险和呼图壁大峡谷探险等。2001年与队友15人徒步进入塔克拉玛干南部,舍弃传统路线成功寻找到尼雅遗址;2002年组队徒步进入罗布荒原,成功到达奥尔得克古墓群;当年10月参加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2003年春节组队考察罗布泊,并在该年3月组织人类首次徒步无后援南北穿越罗布泊行动,担任后方副总指挥;曾组织参与2001年木扎特水难和2003年黑沟山难救援行动。2004年7月应邀担任台胞罗布泊探险旅游向导,在湖盆道路遭遇水害的情况下,成功导引探险队走出罗布泊。

  具有较丰富的探险旅游知识和组织实践能力,酷爱文学,曾在《山野》、《探险》、《西部文学》、《户外探险》等杂志发表几十篇作品。代表作有《召唤 —— 来自冰山之父》、《遭遇滑坠》、《寻梦冰山》、《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诱惑》、《用脚步丈量梦中的腹地》等。曾考察、核定和编撰有新疆境内典型探险旅游路线多条。其人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地理、地形地貌、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较多的了解,十分熟悉户外发烧友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操。

  2、 张治平58岁(司机队长兼机械师)

  汽车测试工程师,有丰富的汽车驾驶经验。驾驶汽车多次进入罗布泊和阿尔金山,曾驾车环绕中国边境。对新疆各地的地形状况有着丰富的经验。

  3、 张鹏55岁(司机)

  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警察出身。2002年自行车乌市到海南。2004年新疆首届汽车越野赛第二名。

  4、 海君新40岁(司机)

  赛车爱好者,曾参加2001年北京/乌鲁木齐迎奥运汽车拉力赛。

  5、 李诚(随队服务):

  乌鲁木齐登山协会理事

  2000年底取得过导游资格,同年徒步穿越博格达经典线路、呼图壁大峡谷、攀登一号冰川。加入乌鲁木

  齐登山协会。

  2001年穿越夏特古道、日本北天山建设二峰登山队协作员、亚洲登山联合会亚洲青年慕士塔格山区探险队

  队员。

  2002年,徒步小河5号墓地、托木尔峰地区探险考察到达琼台兰冰川海拔4000米地带、瑞士帕米尔山间

  徒步团领队、德国慕士塔格登山队联络官、托木尔提峰前期考察到达4000米高度冰川。

  2003博格达峰登山队联络官、首次狼塔之路探险。

  2004年亚通古斯—安迪尔河穿越、2004年中国汽车拉力赛罗布泊赛段道路测试领队。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青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