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重庆晚报]“青歌大赛”火 不必太较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31日 10:00 来源:重庆晚报

 

央视“青歌大赛”休整后,又火起来了,人气指数绝不亚于刚刚熄火的世界杯足球大赛。家家窗口几乎都传出电视里青歌赛的歌声。一个月前的“青歌大赛”初赛就已经很吸引人,这次的复赛将遴选出有可能成为未来歌唱家的全国最优秀青年歌手,可谓精彩纷呈,鲜活亮丽,甚至比格式化的春晚还好看还耐看。

 

遗憾的是,观众对某些评委的不满。初赛时观众对评委(包括素质评委)就已有微词,为什么观众喜欢的、看好的歌手给低分,而观众认为很一般的歌手却打了高分。这次开赛前,组委会宣称对评委作了大的调整。但开赛不久,仍有观众直接打电话到现场,对评委打分提出质疑,甚至指名道姓个别评委凭什么对某个歌手打出超常的最高分,而同场有评委给的最低分竟相差十多分,询问打高分的依据是什么?虽然评委现场作了回答,但似乎并没有说出实质性的子丑寅卯。

 

说实在,这颇有点难为评委。这种打分没有硬杠杠,随意性很大,不似运动场上有个统一标准:刘翔超过001秒就打破了世界纪录,世人有目共睹;跳高冠军只要越过横杆,决无争议……而声乐这门艺术,完全靠评委的感觉评高下,就像文学类有现代先锋诗和情欲小说,有的人说好得很,有的人骂糟得很,冰炭两极,莫衷一是,就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掌握的标准。观众心中不平,质询也无可厚非,这种认真参与,精神可嘉,但不信任的较真,我以为大可不必。

 

“青歌大赛”没有暗箱操作,评委打分完全公开,正是为了让广大观众积极参与;另外,每个评委的审美能力、审美兴趣、审美爱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就难免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众口难调。打分差异可以理解,不过分数过于悬殊,引起观众猜测、生疑,这同样可以理解。

 

作为观众,能有这样一次高水平的艺术享受已很满足,关心分数和名次,只是对自己艺术鉴赏力的检测。对于评委,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千万不可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作为打分标准。为什么常说编辑可以是作家,但作家不一定能当好编辑?就在于作家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写作,编辑却不可以只凭兴趣和爱好选稿,不管什么流派什么形式,只要是好作品,都应在选取之列,这就要求必须有很高的专业素养。

 

即使参赛歌手,对分数和名次也不必太较真。既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名次的权威性便值得怀疑,姑且作为参考好了。如有些获“国际大奖”的影片,宣传搞得铺天盖地,观众就是不买账,是好是坏最后还得由观众说了算,你管得着吗?

 

由此可见,获奖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优秀,得由时间和社会来判定,也不值得太较真。 (黄东成)

 

责编:卢宁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