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特约评论]通俗音乐何时归?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16:33 来源:CCTV.com

  随着央视 “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进行,再次引起一番对中国通俗音乐现状及其前景的议论。最具有流行文化特性的通俗音乐变得“不通俗”、“不流行”的问题,将青歌赛有扎实功底的获奖通俗歌手,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

  观察通俗组比赛的过程,明显感觉到似乎所有参与者的某种无奈。一方面,评委们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通俗歌曲和歌手的希望或者批评――要真情流露,要有个性、有激情,应该动听、易学易唱,像莎拉·布莱曼的歌……但他们亲自评选出来的获奖歌手,却遭遇来自观众和媒体的负面评价:演唱作品音乐性差,一味追求“曲高和寡”。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的参赛歌手,以他们出色的演唱技巧、良好的艺术修养,博得场内外的肯定,却难得有一位歌手和他的歌获得评委及主办媒体的喝彩。

  是歌手没选好歌?还是没有好歌可选?以至于评委徐沛东在赛后都表示“评委也是爱听好听的歌的”,“真正的音乐要延续下去,就要有它一定的传唱性”。以至于一位音乐爱好者忧心忡忡地发问:谁为实力歌手的未来买单?

  因此,对比眼下以彩铃为先锋的火爆异常的无线音乐市场,以央视青歌赛为代表的实力派通俗音乐又陷入另一种尴尬境地。无名之辈的网络歌手可以凭借一两首迅速流行的歌曲,一夜成名而身价千万,而词、曲、唱水准皆为上乘的实力派通俗歌手,为何打不响市场之仗?

  在从事数字音乐推广发行的实践中,我突出感觉到传统音乐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惶惑和无奈,一如上述青歌赛中的尴尬与无奈——实力派通俗音乐找不到它的听众,与社会相对脱节。这既表现在歌曲内容的“曲高和寡”,通俗音乐爬向以精英文化标榜的“贵族化”高峰,与平民化的大地背道而驰;又表现在对网络时代全新的音乐宣传推广渠道、市场销售方式摸不着头脑、看不清门道。他们对新兴IT技术,对搜索引擎、P2P、博客和WEB2.0、手机WAP上网等等既不熟悉,也不感冒,更不清楚这些东西与音乐有什么关系。《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猪之歌》之流是他们嗤之以鼻的音乐糟粕,尽管这些东西被千千万万的手机下载而获得了最大的流行性和普及率。对音乐新流行方式的漠视,使那些自诩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一再沉溺于“曲高和寡”的悲情。

  彩铃机遇,确实给音乐人开辟了营收的广阔通路,但不可讳言,它也是流行音乐质量下滑、听众欣赏口味层次降低的温床。但是社会大众需要娱乐,需要音乐、需要文化生活,需要情感的艺术表达与宣泄。当那些受过良好训练的、高品味的音乐人、歌手拒绝“迎合”大众口味之时,需求的空缺就会被平庸之作、被滥俗的、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所填塞。“那不是真正的音乐!”但真正的音乐在哪里?

  当中国的民众为罗大佑等60 多位著名歌星在“献给世界和平年音乐会”的表演《让明天更美好》所震撼,当他们陶醉于Celine Dion金属般清亮的嗓音和动听的旋律,当他们跟着猫王哼唱《Love me tender》、伴着披头士《Yesterday》;当今天的歌迷还在怀念着《黄土高坡》、《心中的太阳》、《上海滩》,怀念着邓丽君,有什么理由说大众拒绝高雅艺术?谁又能说那些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不是高雅艺术?

  社会大众在呼唤更多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能广泛久远流传的、文化特色浓烈的、又新鲜脱俗的通俗歌曲。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民众,或许还应该向网络歌手学习,如何博得大众喜爱、向大众传播的招数呢!

  文/李岱

  李岱:亚洲地区知名音乐电视人,曾任Channel [V] 中国区总经理,组织多届Channel[V]“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颁奖典礼”。现任北京源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裁。

责编:苗淼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