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特约评论]素质考核考的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3日 15:10 来源:CCTV.com

  记不清青歌赛是哪年开始有综合素质考核的,最初是没有的。后来为什么有了,最初可能是认为某些演艺人员的文化素质不够,想来个考核把关,这动机是不错的,但是问题在于,文化素质的这个概念是否成立。

  我们知道这几年中学教育中在强调素质教育,来弥补应试教育所造成之弊端。我们再来看青歌赛的综合素质考核内容,据一篇报道说歌手遭人诟病的几个主要表现分别是:1、日常成语惨遭曲解;2、中外文化笑料叠出;3、重大新闻充耳不闻;4、地理知识张冠李戴。打量这几个主要表现我们可以说这些考核完全是知识考核,没有一点涉及到一个人的素质。既然我们在抨击应试教育之弊端,为什么在青歌赛中每每一个歌手答不出一道知识题,即让评委观众们乐此不疲的大写特写,以满足其或大或小的"知识癖"。有统计说"青歌赛"收视曲线的顶峰,就出现在余秋雨等对歌手综合素质的对话和点评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此音乐比赛的看点已沦为一首古诗的下半句是什么、世界环境日是哪月哪天这样的文科比赛层次上。

  如此对文科知识的强调,可以想象歌手们在台下抱着一本文化常识怎样的死记硬背,而如此死记硬背对一个人的素质又有何干呢,一个人不会因为知道了某古诗的作者是谁就会变得善良,一个歌手不会因知道了韩国首都的新英文名称就有了职业操守,同时也不会因为知道了这些他的专业修养就如何……

  一个人的知识与素质是需要均衡发展的。

  歌手的专业水平实际上是属于知识而非素质的范畴,一个人获取知识的精力是有限的,是有取向的。一个歌手自小学习音乐,在文化课学习的投入时间和精力上自然是受影响的,也可能由于在音乐方面的兴趣超过了学习文化课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我们该检讨的也许是我们的文化课教育方式而不是以此来责难歌手。

  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说得还是比较中肯的:"青年歌手接受文化考试,其实文化也在接受时代的考试。有时,年轻人回答不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显得尴尬,而有时,有些文史问题出现在年轻人面前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这不是命题组朋友的问题,而是文化本身显露出了它的不同生命力。""不要总是责怪我们年轻人文化素质低,在很多时候,更应回过头来责怪我们的文化的有效性和溶解力太低。"(余秋雨那篇文章的连接:http://blog.sina.com.cn/u/46e94efe010003oq)

  文史知识的"有效性和溶解力"是值得商榷的,而通过"简单的文史知识的背诵"来衡量一个人才的素质是更值得置疑的。

  考虑到目前演艺界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许相对于现在这种死记硬背式的"文化素质"考核,青歌赛更应该设立的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素质的考核,如果有一种办法能用来对其考核的话。

  文/言歌

责编:苗淼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