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平安家园——“小南海”黔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4日 16:18 来源:CCTV.com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2006年平安中国年度媒体行动特别节目《平安家园》。在介绍今天的先进地市之前,我们想先带您领略一处“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人间美景,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小南海”。

  150年前的一场地震,却成就了眼前这个美丽的高山湖泊,它被人们喜爱地称作“小南海”。由于地震时的山崩岩塌、溪流堵塞,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湖内水碧岛绿,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由于远离城市,人烟稀少,这里的地震遗址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因此,小南海可谓集科考和旅游观光于一身。当你乘着小船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就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种幸福;拥有这样一片人间仙境,是一种幸运,这个幸运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关注的重庆市黔江区。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渝东南边陲,全区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2万人口,这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占到了72.8%,使黔江成为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级行政区。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是这里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而树影婆娑中依稀得见的土家吊脚楼、山雾缭绕时时断时续的山歌,则给人们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伴着委婉的山歌,记者来到了黔江区小南海镇的桥梁村,进村的通道,是一座风雨桥。在外来人看来,风雨桥是一道风景,而在桥梁村村民的生活中,它却是孩子的游乐场、老人的纳凉棚。正当我们要感慨这样的画面多么的温馨和谐时,不远处,村落里的锣鼓声吸引了我们。

  桥梁村有40户人家,大多都是土家族,这种很像北方跑旱船的歌舞形式,在土家族,被称为踩龙船调,通常踩龙船调只有在节日才会表演,可是今天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我们能看到踩龙船调就有些让人奇怪了.在黔江,有很多村落和桥梁村一样,分散居住在群山之中,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为了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对农民进行普法,黔江综治办提出要开展有特色的综治工作,而这一思路的推出,便衍生出了像桥梁村山歌普法这样的好点子。通俗易懂的普法知识和着动听的旋律,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休息放松时,口口相传中,村民的法律意识、文明意识都在不知不觉地增长和巩固着。

  听着山歌,和老乡们闲聊时,记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唱山歌的人中,不仅有重庆黔江桥梁村的村民,还有湖北大陆坝乡的村民。原来啊,由于历史原因,桥梁村虽然属于黔江区,但是在它的周围,却都是湖北省的地域,而且它和湖北交界的地段,成犬牙交错状。所以说,桥梁村的地理位置真的很特殊。跨省市的地域划分,使桥梁村和周边的湖北省村子之间,多少会有一些矛盾,原本以为这些小矛盾会因为地域的特殊性而变得相对复杂难办,但是村民的话,让记者打消了这种顾虑。

  桥梁村之所以会和周围的湖北村落相处的这么融洽,除了纯朴的民风、较强的法律意识之外,当地政府实行出的一个好办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双边联调联防委员会成立后,双方的矛盾纠纷不但少了,就连一些陈年旧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而且,双边联调联防委员会,还是桥梁村和周围湖北村之间的一条纽带,在定期的联调联防会议上,两边的干部不但要互通社会治安情况,还会交流一些用工信息、致富信息,从而使大家共同致富,平安生活。随着双边联防联调方式的普及,黔江区的流窜人员作案率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13.2%、15.6%和5.4%,多年来从未发生边区冲突事件.在黔江,像桥梁村这样,生活在深山里的村落还有很多,为了让那里的村民尽快从村里走出来,为了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政府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鼓励村民搬到公路附近,兴建新村。

  水田村就是这样一个依公路而建的高山移民新村,十分有意思的是,土家人喜欢几家人把房子建在一起,围拢而居,这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大院子,所以当地政府根据这个特点,把村子里相互看得见、喊得应的住户用大院划分,便于日常管理和治安防范。乡里有乡长、村里有村官,这大院里自然也要有个管事的院长了。白国忠就是水田村高家庄大院的院长。

  白院长的一天是从忙碌开始的,刚刚建好新房的村民要求拉电线送电,白院长就马上组织人员架电线杆,修路工人在运送砂石时,踩坏了村民地里的青苗,白院长就到地里,和村民一棵一棵地清查损坏的青苗数,并且详细记录下来,同时,他还保证,要尽快说服对方,兑现村民的赔偿款。除了化解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摩擦,院长的工作还包括,协助村里做好村民之间的矛盾调解工作。白贞会和白院长同是水田村人,但是他的家却还在几十里外的大山里。

  白贞会决定,把家搬到山下,并准备安家在白院长所在的高家庄大院。可他没想到,地基刚刚选好,就遇上了麻烦。这个大院的老住户白孝忠说,白贞会选的这块地是他们家的,说什么也不让白贞会在这块地上盖新房。为此,白孝忠还叫来一帮人,阻拦白贞会下山盖房。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得知消息的白院长连忙赶去调解。面对大院院长的劝说、面对白纸黑字的凭证,白孝忠最终自知理亏而退出。白贞会没有想到,大院院长居然会站在自己这个“外来户”一边,这让他对自己在高家庄大院这个新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就是凭着公正二字,大院院长白国忠在村民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也正是凭着公正二字,白院长成了院子里的大家长,无论事大事小,村民们都愿意和他说说。把住户用自然院落划分管理,由村民自己选举大院院长的做法,现在在黔江区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而且,人们还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1+X大院联防。“1”是指农村中一个自然院落,“X”指自然院落中居住的所有农户。整个“1+X”大院联防的实质,就是由联防大院院长牵头,组织大院居住户,积极开展防火、防盗、防一切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纠纷。如今,黔江区已经把11万农户划分为3465个大院,又以三至五个大院为单位,划分了876个小区,实行了小区联防。这种探索与创新,为黔江区的农村,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治安防护网。

  在农村,黔江区建立了大院联防这样的特色综治模式,在城区,黔江区也有许多新举措,比如,各学校均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经常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除此之外,黔江区还为老百姓们修建了休闲广场、河滨公园、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文化、休闲场所,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降低了犯罪发生率。

  平安的社会环境为黔江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黔江百姓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证。如今的黔江区,正张开双臂迎接人们来这里投资、观光,国道319二级公路拉近了黔江与外界的距离,舟白机场的即将竣工预示着黔江的腾飞。美丽的小南海、淳朴的土家民风民俗、热情好客的黔江人民,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黔江一起感受这个平安家园的独特风情。

  看到充满土家风俗的桥梁村,看到高家庄大院儿里发生的综治小故事,我们了解了黔江区在农村社会综治方面的平安经验。那么,在黔江城区,如何搞好平安建设呢?接下来的平安感言中,黔江区委书记刘学普就要向我们亮亮他的绝招。

  刘学普说:“平安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老百姓 他们都能够安居乐业。”

  在黔江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的刘书记,每天的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除了外出开会、到基层考察,办公室应该是刘书记一年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刘书记说的处理信件,是他每天进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这些信都是黔江百姓写给书记的,有反映问题的、有提出意见的。这些资料里,不但记录着每封信的内容、批阅以及处理结果,同时,也记录着刘书记对黔江百姓最质朴、最真挚的感情。

  如果说拆看、处理群众的来信,是刘书记与百姓们接触的一种方式,那么,这每天必做的第二件事,似乎就与工作没多大关系了。我们了解到,刘书记每天下班后,都会到附近的河滨公园散步,而且坚持很长时间了。我们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刘书记在百忙之中,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有一对夫妇,丈夫叫刘元禄,妻子叫鲁华英,都是黔江区河滨公园的保洁工人。几年前,他们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可是,夫妇俩的工资却负担不起孩子的学费。正当一家人为此犯愁时,刘书记的一次散步却改变了他们的境遇。详细调查了刘师傅一家的生活状况后,刘书记马上派民政局等单位,通过“扶助贫困学生专向款”,解决了两个孩子每年6000元的学费,有了这些资助,刘师傅的两个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

  亲自拆看信件做到有信必复、走入百姓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刘书记用最直接的方式和黔江百姓亲密的接触着。同时,刘书记还把这种不分彼此、亲密无间的关系带给了整个黔江区委、政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黔江的政府办公区,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机关大院常见的高高的围墙、没看到戒备森严的警卫。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黔江区的“心脏”。刘书记说,大众广场不仅连通了百姓与政府间的距离,更成了黔江百姓的一个大学校。

  没有围墙的政府大院,拉近了黔江百姓与党委、政府间的距离,拆了围墙建起来的大众广场,不仅丰富了百姓们的业余生活,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黔江的平安和谐。作为黔江的父母官,同时也作为一个普通的黔江老百姓,刘书记诠释出了他心中的平安。

  刘书记的平安感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贴近百姓的区委书记,更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的政府,黔江各族百姓因此而生活得平安、幸福。

责编:西寻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