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三大要素:金钥匙的最关键部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31日 14:43 来源:

  可以形象的说,如果把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所有因素铸成一把金钥匙,那此前讲的所有方法和诀窍,好比是这把金钥匙手捏的把干部分;而人格、素质和哲理这三大要素,就是那金钥匙上开锁心的前齿部分——即金钥匙开启网瘾青少年心锁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随着一波波戒网瘾活动的层层开展,各方面媒体采访的不断增多,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化。我毕竟在东西方都生活工作过多年,加上自己的性格原本就比较爽朗,不管面对什么问题,我都会坦诚地侃侃而谈。唯独有一个问题曾被不同的人问过多次,虽然我没有回避,但也一直没有认真回答过,常常只是简单地敷衍几句,不了了之地带了过去。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问题太深了一点——不少有探究精神的人常追问道:“陶教授,你讲的和写的种种戒除网瘾的方法、要求、技巧、诀窍等等,很多人都听了、看了、学了、尝试过甚至反复实践过,但效果总有点不尽如人意。是不是你还有什么绝招没有拿出来?”

  我哪有什么绝招舍不得拿出来,我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也不指望怎么留一手去挣钱养命,或靠它发财扬名。我是个开朗坦荡的人,举凡关于戒网瘾的要点、经验,我巴不得一夜之间让所有的志愿者、所有的家长、所有的人都知道、都掌握,以便早日把网瘾问题统统解决,因而早就把所有的“货”都统统倒了出来。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在这个问题上,也并非没有更深层的内涵可供探讨。但那已经不是个外在的方法问题,而是深层的内在因素——即本质的个人因素问题。这不是一听一看就能立竿见影掌握的什么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解决的问题。

  这更不是什么有意躲闪地故弄玄虚,也不是那“猫教老虎,留下爬树一招保命”的老猫哲学。主要因为这是涉及个人的资质上的问题,直白地道出来后有可能被某些人误解,会使心地不够宽广的人感觉不快。同时,我也不想因此招致“王婆卖瓜”之嫌。所以,在我以往的报告或书中,都没有系统地讲过这个问题。

  还记得是在某次采访后,几位精明的记者意犹未尽,迟迟不肯离去,他们再次把上面那个问题又提出来,真切地希望我给个明确的回答。我自是早就心中了然,加上秉性比较爽直,更何况内心也知道这也应该会有益于社会,就干脆跟他们彻底地交了底——其实,此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复杂,就是六个字、三组词:人格、素质、哲理。

  可以形象的说,如果把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所有因素铸成一把金钥匙,那此前讲的所有方法和诀窍,好比是这把金钥匙手捏的把干部分;而人格、素质和哲理这三大要素,就是那金钥匙上开锁心的前齿部分——即金钥匙开启网瘾青少年心锁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这里,我想先尝试着谈谈什么是人格。一般来说,人格是指人的本色特性、风度气质、应对能力等相关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是每个人自然展示出来的一种本身具有的特质风貌。

  人们惯常用人格魅力来形容具亲和力、有吸引力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讲,人格是人的内在因素外化表现所给予他人的一种整体感觉。这也就是说,它不是外来附加在某人身上的地位、头衔、身份、条件或光环之类的东西,而是其自身具有的特色风采——这是任何人装不出来的,也不是他人能用外力夺走或用语言文字遮盖得住的。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

  当年的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杨靖宇、江竹筠、马寅初、张志新等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为国为民,坚持正义;忧国忧民,保持正气;利国利民,追求真理。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不管风吹雨打、生死相逼,任凭威逼利诱、花言巧语……始终能坚定信念,永葆气节。他们与日月同辉,并山河长存。任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他们的人格光彩,永为后人所景仰学习。这种人格是为最高尚的人格,是天地间人格的最崇高等级。

  等而下下之的,是那些为一己之私而卖国求荣的汉奸民贼、误国害民的佞臣奸雄、贪赃枉法的蠹虫污吏、巧取豪夺的暴富厂商。这类人的心中只想着个人的金钱、权力和自己的身家利益,为此,他们阴险毒辣地不择手段,鲜廉寡耻地窃权吞赃,为富不仁地搜刮民财,毫不顾及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危、社会的发展、他人的权益。从做人的意义上来讲,这种人是谈不上有人格的,因为他们往往被人们唾弃为不是人,即连作为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人格。但是,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这些人还算是一种人,即人格最为肮脏龌龊的人。他们的人格,是人世间最低下的等级。

  在上面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之间,还有其他的高低不同的种种人格标准。因为,在令人最尊重与最憎恶的两种之间,还有其他的各色各样的人等,如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浅尝辄止、骄傲自满的人;缺乏毅力、知难而退的人;及稍有成果就居功自傲的人等等。

  还有更糟糕的另几批人,如当面豪言壮语、背后男盗女娼的假公仆;满口仁义道德、满脑私心杂念的伪君子;剽窃他人成果、毫无实际作为的所谓专家学者;还有那名曰发展经济、实则害民刮财的无耻厂商业者等等。

  这些不同的人群,可以从普通人格、较差人格、恶劣人格等不同的等级中去自己对号入座。

  可能有人要说了:“陶教授啊,该夸的夸了,该骂的骂了,然后呢?就这样算了吗?如果有人想在这方面改进提高一下,该怎么做呢?”

  这让我想起2003年夏季,在一次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会议上,有位教授对我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和建议,他说:“陶教授,你刚从国外回来,还不很了解国内的情况。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前不一样了,你这样搞素质教育是行不太通的,不必管那么多,只要他们不犯法就行了。”

  “你怎么能这样讲,”我如一贯地快人快语反驳道:“法律是一个国家对所有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不管是总统,还是平头百姓,都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不犯法,是对每个人的最低标准。除法律之外,每个不同的单位、部门,还有各自规定的纪律,如学校、医院、军队、工矿企业等,都会有不尽相同的规章制度。你违反了纪律,会受到相应的批评处理,但不同于政府法律的惩罚。从这一点上来说,纪律是比法律对人们更高的要求,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法则。更高的要求是自律,这不是国家或单位等外界对你个人的规定,也没有外在的监督机制去强迫你要自律,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其间,有人表示赞同。后来,那位教授也主动表示了他的认可。

  稍顿了一下,我继续解释道:“你遵守了法律,就不会危害社会,亦即从个人角度上维护了社会,这就是有了起码的社会公德,这是德的基本层次。遵守了纪律,那就是真正按照本职工作的专业要求做好了,那就是有了职业道德,如:一个教师能自觉遵照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认真地教书育人,那他就是有了师德;一个医生能遵从医院的标准要求,真正做好人道主义的救死扶伤,那他就是个好医生,就具备了医德。所以,道德是比公德更具体、更高的层次。如果你能更进一步地自律,自觉地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那你就是有了很好的个人品德。

  “有了公德,就是具备了基本的人性,就能做到基本成人;有了道德,就是懂得人道,就可以一步步地成才;有了良好的个人品德,就是具备了高尚的人格,那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这里,我可以用一个图表来明晰地将其展示给大家:

  三律——三德——三人——三成

  | | | |

  法律——公德——人性——成人

  | | | |

  纪律——道德——人道——成才

  | | | |

  自律——品德——人格——成功

  这个图表,就是整体素质教育系统的简介——从培养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学会自觉自律,进而由良好个人品德的构建,到崇高人格的逐步形成,最后走向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我这里想进一步说明的是,高尚的人格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决心从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这“三心”做起,一步步地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学会拥抱阳光的大爱情怀,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努力、再努力,就能登上那高高的山峰。我自己也正在努力攀登,让我们一起来向上攀登吧!

  接下来,我们探讨素质这个问题。

  关于什么是素质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我在本书第一章的第五节里,已经作了一定的阐释,就不在此复述了。

  我这里想说的是,人格,如同我在上面讲过的那样,是一个人的外化整体性格气质的展现;那素质呢?是人们给他人在各个具体方面的实际感觉和认知。比如说:你的口才、知识面、肢体语言、处事能力,以及在文化艺术、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的特长和才能等。

  如果你有较高的这些方面的个人素质,会对引导网瘾青少年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有了广博的知识面,不但比较容易找到与不同孩子的共同语言,交谈起来会使对方感觉很投机;同时,还便于找到切入点,可以从那里深入进去,打开其心锁,及时地得到对方的认可。这样,接下去的工作就更好开展了。

  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较早,再加上物质的丰富、市场的繁荣、氛围的宽松、文化的多元,他们的兴趣爱好广泛而新奇,尤其对当代的流行歌曲、时髦的街舞摇滚等,更是十分地醉心于其中。如果我们也能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素养的话,对于这些孩子们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使之刮目相看,更有利于心理沟通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个“对人宽、对己严”的我来说,一直在自身素养的提高上对自己要求很是严格,因而也多少具备了一些这几个方面的特长。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自己的确从这些方面的素质中得益不少。因此,我希望每个志愿者都注意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也有助于开展好解决孩子们上网成瘾的活动。

  从我所接触过的网瘾青少年来看,他们大都智商不低,反应敏捷,思维能力很强,但又是从小被其父母宠惯了的,“骄娇”二气相当严重。他们心高气傲,颇为自负,一般都自视甚高。如果你的口才平平,思路不够清晰,谈吐内容比较贫乏,讲话不十分活泼幽默,整个互动显得单调肤浅没味儿,那你很难打动说服对方。弄不好,你还可能被他们奚落一顿。结果,你非但帮助不了他们,还会使自己产生失落感。

  2005年初春,我们应邀去早就听人说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下了飞机,在去贵阳的途中,《贵州都市报》的记者先是开玩笑地说:“哎,陶教授,你知不知道你掉了几百万块钱呢!”

  也许是刚下飞机,亦或是还未适应云贵高原的气压,我愣了一下,不解地问:“什么?我掉什么了?”

  她笑着说道:“见网上说,你已经在全国各地作了两百多场报告和讲座,像你这样教授的出场费,那绝不会低于一两万啰!听说你是不计报酬的,你这不是掉了几百万吗?哈哈!”

  “嘿哟,”我有点恍然大悟:“我还真的没想过这些。”

  这个精怪丫头又开炮了:“陶教授啊,你说说看,有几个人能像你那样,在美国呆了一二十年,又是多学科的出身,又是弹琴唱歌、作词作曲,可谓多才多艺。你跟别人谈,别人当然会服你。哪有几个人能够像你这样呢?”

  我这时似已适应了那高原的考验,快速地反驳过去:“你以为我从美国回来后才是这样的吗?告诉你,我三十七年前大学毕业,二十来岁开始工作后,一直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的。”

  一提及过去,我的激情更是上来了:“大学毕业后,我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中工作了十年,带了三届学生。你可以去调查,我基本上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效果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2002年从美国一回来,过去的学生们立刻纷纷找上门来,要我调教他们的孩子,解决他们孩子的网瘾、厌学、早恋等问题。这就是说,并不是一定要去了什么美国,而且要能歌善舞的人,才能做好戒除网瘾这样的工作。”

  我希望志愿者们不要有这样的错误概念,好像必须要具备去过美国等条件的,才能真正帮助他人解决网瘾难题。当然,有这些附加条件肯定有助于工作的进行,但绝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定因素。

  只要你决心投入这项活动,从“三心四步”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肯定可以把这项工作越做越好。教育网瘾青少年是一个过程,改进自身更是一个终生自我教育的长期过程,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让我们一起在改进自己的同时去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又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进我们自己,让整个世界和自己都更加美丽吧。

  说一千,道一万,为了彻底解决网瘾问题,为了帮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已经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任何其他,而是对哲理的学习、理解和实际运用。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本里的根本。

  之所以我能对哲学有这种认识并获得些许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我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章老师不仅自己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等方面时时以哲学为指导,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还常常叮嘱我们:哲学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常青树。尽管二三十个春秋已风驰电掣地飞逝而去,但是,当年导师的谆谆教诲我仍然记忆犹新。

  继往开来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当今我们的一切,包括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戒除网瘾、健康上网的全国大行动。

  讲到哲学,其博大宏论、基本原理、来龙去脉、精妙逻辑、各种流派、整个体系等,早有哲学家、大哲人们阐释得淋漓尽致、精辟至极。我这里连岂敢班门弄斧都谈不上,只能是谈谈我在“健康上网全国行”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工作应用哲学原理的点滴实践体会。

  2004年暑期,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刚开始不久,来了一位十六岁的网瘾问题少年。刚刚进门坐下,他一侧身转过来面对着我,同时直直地向前伸出左手,然后用右手食指点着他左手腕上的手表,颇有些傲慢地问我:“陶教授,你猜我这表多少钱?”

  如此地意外,又如此地突如其来,我仍坦然地说:“我怎么知道?”

  “两万!”他不无得意地自己回答道。

  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他可能是看到我的住处条件还可以,心里很有点不以为然地想表白一下:哼,有什么了不起,你看看我的名表!

  我正这样想着,他又来了:“听说你陶教授能在几小时内改变一个人,”只见他指着自己的鼻尖问我:“你能改变我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我第一次这样被动地开始交流。

  “报纸上都是那样讲的呀!”他振振有词地一句顶一句。

  “我是从来都没有这样讲过的。”我好像一路都在招架。

  “那你能改变我吗?”他步步紧逼地追着问。

  “我为什么要改变你?”我开始反攻道:“是我请你来的吗?啊?你说!”我要夺回主动权:“你说啊!是我说,你快来呀,我要改变你,是这样吗?啊?”我不依不饶地反问他。对这样挑衅的孩子,必须先打消他的气焰。

  他把头转回去,不像方才那样大声了:“不是,我们自己来的。”

  我见好就收,抓住他一再提到的“改变”这个词做文章。灵机一动,我指着我们俩之间的小圆桌问他:“哎,你看看我这桌子,它在改变吗?”

  他愣愣地看看小圆桌,略带不解地回答:“没有啊。”

  “我是两年前买的这个桌子,”我装做轻描淡写地再发问:“如果我现在要把它卖出去,能卖到原价吗?”

  “那怎么行?”他被我牵着走了:“它已经变旧了呀。”

  “是我要它变旧的吗?”我轻轻地调侃道:“是我对它说:‘桌子,变旧吧!桌子,你快变旧吧!’”

  他略带笑意地说:“不是,是它自己变旧的。”

  “对呀,”我接着他的话再出难题:“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宇宙万物,有哪一件事物是不变化的?”

  他顿了顿,摇摇头说:“没有。”

  “很好,”我既肯定又开导的说道:“哲学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他默然地听着,刚进门时的傲味儿消失了。

  我把话锋一转:“你多大了?”

  “十六。”他简洁地答道。

  “读几年级?”我以谈家常的语气好像跟他随便聊聊。

  “高一。”回答依然简洁。

  “成绩怎么样?”我有意识地再发问。

  “不怎么样。”他的头稍微低下去了点。

  “你的学习成绩从来就不怎么样吗?”我向纵深切入进去。

  “不啊,”他的头又抬了起来:“我小学成绩还不错啊。”

  “你看你,”我继续用哲理引导他:“小学时成绩不错,到中学后成绩不好了,这就是变化啦。哎,是我要你把成绩变坏的吗?”我再次调侃他。

  “不是,”他看着我,笑笑道:“那时你还不认识我呢。”

  “是啊,”我开始点题了:“不是我要不要改变你,每个人、每件事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你也不可能不改变。其关键在于是向好的方面改变,还是向坏的方面改变。”见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往深处更进一步:“你的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也改变了,只可惜是向不好的方面改变。你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电脑游戏打多了。”他下意识地回答出真实的认识,又把头低下去了。

  “很好,”我马上肯定他:“你很快就把自己的问题找出来了,这说明你思维能力不错。既然你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改了不就好了吗?”

  我再一次感受到哲学的力量。

  从那以后到现在,在他家人的配合下,这个孩子不断地一直有所改进。最近,在我的鼓励下,他正在开始把我们之间互动的小故事写下来。

  我已经不记起我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交锋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每一次都是因为以哲学为武器而经常是胜券在握。

  另一次,是在2005年度武汉地区十大高校新招聘的人才岗前培训讲座上,大约二百来人,应该起码都是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新近人才。我的主讲题目是:用素质教育培养高校人才。其间,曾有三位人才分别与我进行了辩论性的对话。

  第一位挑战者,是在我谈到只有素质高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时,站起来提出质疑的。他说:“陶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这个看法。我认为,素质低的人也可以成功。”他的观点针锋相对,非常鲜明。

  我也爽快:“你的论点很清楚,能举例说明吗?”

  只见他右手向上一挥:“赖昌星不就成功了吗?”

  “我的天呐!”我不禁心中暗暗叫道:“这是什么人才呀!”但我嘴上立即反问:“赖昌星怎么叫成功了?这个开国以来最大的行贿、走私犯,不仅把自己给害了,把自己的家人给害了,还把那么多的干部给害了,有几个甚至被判了死刑,他这也能算是成功吗?”

  这时,只见他又把手一挥一挥的,连珠炮似的高声对我嘲问道:“你有他那么辉煌过吗?你有他那么风光过吗?”

  “他是给哪个名教授带出来的呀!”我一边又心中暗自问道,一边平静地抓住矛盾的要害说:“看来,我们俩在什么是成功以及辉煌等的标准上,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样吧,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成功、辉煌的标准,不是你或我个人说了算数的。任何标准应是由社会实践来衡量,同时是根据大多数人的共同观点来裁决的。”我转向在座的两百多位武汉十大高校刚刚招聘的人才:“看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又见那位老兄潇洒地把手向下一划,说:“很好,请同意我观点的人举手!”

  场内稍稍嗡了一小会儿,有两位男士好像刚准备把手举起来,向四周一看,立马又把手收了回去。正在此时,那老兄身后的另一位男士倏地一下站了起来,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高呼道:“打倒赖昌星!打倒赖昌星!”

  不知怎么的,那位老兄刷地一下子冲出了会场,这第一折戏就这么戏剧性的结束了。

  我刚准备接着往下讲时,一位女性人才站了起来。她提出了另一个不同的看法:“陶教授,前面你批评《老鼠爱大米》这首歌,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是生命科学院的,老鼠也有生命,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我想你应该学过哲学。”我理性地接受这第二场挑战。

  “这跟那有什么关系吗?”她勇敢地反问我。

  “哲学强调的是相对论,”我觉得有点像是在那里上哲学课了:“世界上有绝对的平等吗?别的不说,就讲这老鼠和人类吧,大米是谁种的?我们人类。老鼠非要来偷吃我们的劳动成果,这公平吗?我们打扫干净的房间,老鼠不但要来打洞,毁坏我们的衣物,还到处传染疾病,这对我们人类来说平等吗?”

  “那老鼠也有权利去爱呀!”她理直气壮地声音高了起来:“爱是永恒的!爱是平等的!爱是值得歌颂的!”

  “爱也没有绝对一样的。”我继续理性地与她沟通:“有高尚的爱、纯洁的爱,也有低级的爱、自私的爱。如果说老鼠爱大米的这种爱也值得歌颂或推崇的话,我觉得你最好去歌颂苍蝇爱大粪。因为,苍蝇也有爱,而且大粪是人类的排泄物,让苍蝇爱去吧!”

  这时,在大家轻松的笑声中,那位女士坐了下去。

  谁知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第三位是一位年纪稍大一点的男性,大概是一位博士之类的人才。只见他坐在那儿发难了:“陶教授,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网络游戏是个客观存在,你为什么这样反对?”

  看来这第三员大将对哲学有一定的造诣,我得小心才是。可是我心里还没有开始这样想,回马枪已经“杀”了过去:“我希望你搞清楚,第一,我反对的是对青少年有毒害的网络游戏;第二,希望你在学习哲学的时候,一定要比较全面地学习,比较深入一点地领会。请问,有关这个观点的黑格尔的原著或原话你读过吗?”

  见他好像没准备吱声,我继续说了下去:“黑格尔是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这一观点的。他写道:‘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现实的即为现有的、存在的一切。有些人把其中半句话简化为‘存在即合理’,使得那些喜欢为自己某些错误言行狡辩的人,误以为这句名言特别地能为其所用,因而把它孤立地牢牢记着,以便时不时地用它来为自己做的那些不被人们所认可的事作挡箭牌。”

  谈到这里,我看那个博士模样的人才仍然没有回辩的意思,只好自顾自地再往下讲:“这个‘存在即合理’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定客观条件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存在是合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是唯物主义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合理的。而不是什么毫无客观条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不可能存在的怪物。那种怪物只有在唯心主义的神话或童话故事中才存在。”

  我本不想太长篇大论,但觉得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澄清,便尽力而为地继续讲道:“是的,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是因自然发展规律而有道理地发生而出现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客观存在的一切都要永远地存在下去。因为,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任何事物存在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也是不可避免地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变化着的。当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某些存在会消失,同时又会有新的存在产生。客观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向前发展着的。

  “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一切的客观存在都是不可能绝对完全地共存下去的,都是不可避免地为了要生存下去,而在不断地相互竞争着的,总是会有些存在被淘汰,另一些继续繁衍发展。不是说任何客观存在的一切都要受到肯定、都可以去进一步地任其发展。难道说像毒品、污染源、田里的杂草、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希特勒、卖国贼、日本侵略者之类的一些存在,也都值得肯定,听其存在发展下去而不去反对并消灭掉吗?我的回答是:不!所有正义善良的人们也都会说:不!”

  “社会需要多元呀,” 这第三位挑战者像一个顽强的斗士,再发一颗重型炮弹:“现在不是都提倡要多元吗?难道只能一元吗?”

  “多元也是相对的,”我仍坚持以哲学为武器:“没有绝对的多元。不能是只要是存在的就要拿来凑在多元里。那不是应有的多元,那是鱼龙混杂,成了黑白不分、香臭不辨,那会是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任何多元,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存在的多元。比如:在一个农场里,鸡鸭鹅成群,牛马羊肥壮;胖头鲤鱼游,蜜蜂蝴蝶忙;猪儿肥肥,狗儿汪汪,还有那农夫一家男女老少勤劳善良,整个农场十分和谐兴旺。这难道不是很好的多元吗?难道还非得再引进一只大灰狼或一条毒蛇才是多元吗?

  “如果要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多元的话,让恶性的非正义社会元素和良性的正义社会元素一起去多元,结果导致人类社会受灾难、被毒害,正义、善良的存在遭受非正义的恶性存在的破坏、摧残,这样的历史教训还少吗?有正义感的人们会让这种历史重演吗?我们的回答还是:不!”

  霎时间,下面响起了掌声,我们的辩论也就暂时告一段落。其实,这并不是以我的什么胜利而告终,这是正义的胜利、哲学的胜利、真理的胜利!

  真理是每个成功人生的指路明灯。我曾多次与青少年们探讨应该如何对待真理:首先是要努力地追寻真理,再在实践或对实际生活的分析中去认识真理;在明确到什么是真理后,就要坚决地服从真理;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真理。

  这整个态度可简化为:寻找真理——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至于如何具体遵循这四个环节去学习并掌握哲理,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这里,我用自己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来略加说明。

  2003年4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我大妹妹气冲冲地把她那正读高三毕业班、就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带到我这儿来了。原来那天下午他们年级统考,我妹妹是监考老师,当她走进教室时,却发现自己的儿子不在。没办法,她还是发下卷子监考。放学回家后,见儿子也回来准备吃饭,就问他:“哎,今天下午考得怎么样啊?”孩子应付道:“还可以。”她再发问:“是哪个老师监考啊?”孩子随口说:“嗯,黄老师。”“你撒谎!”我妹妹愤怒了:“是我监考,你根本没去考试,你跑哪儿去了?啊?!”孩子觉得被母亲耍了,也生气了,无论他妈妈怎么问,就是不说。他妈妈没办法,就把他带到我这儿来了。

  我以前也指出过我妹妹对她儿子的教育不到位,再听她投诉她儿子的这个问题,首先就把她给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还是个重点高中的教师,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教育好,他学习成绩又差,你还不改进教育方法。这一次,你明明知道孩子没去考试,也知道孩子过去有撒谎的毛病,还故意弄个圈套去那样问他,又撕破脸去责备他,他能乖乖地认错请罪吗?他当然会以撒谎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错误,结果使得他成了错上加错。然后他又肯定是恼羞成怒地拒不认错,这就又加一错。你这种自作聪明的错误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弄得更加严重复杂,根本不可能建立母子之间应有的真诚亲情感。”

  批评完她,我即转向孩子:“其实,你内心也知道没去考试是不对的,不然你不会去掩盖它,对不对?”

  孩子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很有点闷闷的。

  “其实啊,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的,”我一步步地引导他去探求真理:“因为,老话说得好:‘人无完人’,对不对?”

  他又“嗯”了一声,有点淡淡的了。

  “这样吧,我跟你讲一个我在纽约教学时所发生的故事,好不好?”我还是用我惯常的轻松开始沟通。

  他再“嗯”了一声。这一声变得比较柔和,刚来的那种紧绷气氛明显地轻松了很多。

  我打开了我的故事匣子:

  有天傍晚,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一个叫托尼的学生的母亲打电话来质问我:

  “陶老师吗?是不是你跟托尼说‘人无完人’啦?”

  “是啊!”我坦然地回答说:“怎么啦?”

  “哎呀!”她叫了起来:“陶老师啊,气死我了!”

  原来,她的儿子托尼以前也是个“问题”孩子。他妈妈把他送到我那儿调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考进了著名的曼哈顿杭特中学,大家都非常高兴。平时周末或假期,他还是在我那儿学习。那天从我那里下课回家后,他母亲正在接听一个重要的工作电话,他却不知怎么一下子把他妹妹斯黛芬妮弄哭了。斯黛芬妮可不是省油的灯,张开嘴就惊天动地地哭叫起来,弄得他们的母亲根本听不清电话。

  “怎么回事?”他们的妈妈不得不放下电话问道。

  “哥哥把我的娃娃扔到书柜上去了!”斯黛芬妮哭诉道。

  “托尼呀!”这妈妈恼怒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做?嗯?为什么?”

  “因为我不完美呀!”托尼调皮地回答。

  “什么?”这妈妈差点气晕倒:“谁教你这么强词夺理的?啊?”

  “陶老师说的呀!”托尼理直气壮地顶他妈妈,因为他知道他妈妈对我很尊重:“陶老师说:‘人无完人’,我也不完美呀。”

  这一下把他妈妈可真的给气晕了,她不问三七二十一地抓起电话就来“质问”我了。

  “怎么,”我冷静地反问她:“这句话错了吗?”

  “……”那做母亲的语塞了。

  “你把电话给托尼。”我告诉她。

  “陶老师……”托尼接过电话了。

  “听你妈妈说,你又把妹妹弄哭了,是吗?”我还是先要把情况搞清楚。

  “是的。”那孩子老实地答道。

  “你妈妈问你,为什么把妹妹弄哭,你回答说:‘因为我不完美呀!’是吗?”我继续追问他。

  “嗯——”他小声答应道。

  “我问你,”我再问他:“陶老师完美吗?”

  “嗯,”他稍稍犹疑了一下才回答:“不完美。”

  “你爸爸完美吗?”我仍用平静的声调问他。

  “不完美。”这次回答很爽快。

  “好,你听着,”我开始进攻了:“我这个不完美的陶老师马上要跟你那不完美的爸爸打电话,这个不完美的陶老师呀,马上就要你那不完美的爸爸找一个大棒子,给你一百下,然后再向你道歉:‘托尼呀,爸爸对不起你,啊,因为爸爸不完美。拜拜。’好不好?”

  “不,不,”托尼急忙说道:“这不好。”

  “这怎么不好啦,啊?”我揶揄他道:“你不完美,你就可以犯个错误。我也不完美呀!难道我就不可以也犯个小错误吗?啊?你说呢?托尼?嗯?”

  “……”这次他也语塞了。

  “我告诉你,”我正式发话了:“是的,‘人无完人’。但是,‘人无完人’绝不应该是我们故意犯错误的借口,‘人无完人’恰恰应该是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理由!你听见了吗?托尼?”

  “是的。”托尼回答道。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把他妹妹弄哭了。

  讲完这个故事,我马上对我外甥说:“这就是说,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你今天没去参加考试,是犯了个错误。不过不要紧。”我把话锋一转:“我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呢?”

  “犯了错误就改正的人。”他回答说。

  “基本上对。”我先肯定他,然后进一步地阐明道:“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但是,只要不重复自己的错误那就是聪明人。”

  “哦。”他若有所思,又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但是,还有一种人更聪明,”我又向他提出新的问题:“你知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比不重复自己错误的人更聪明呢?”

  “那——”他挠挠头,试探地回答道:“不怎么犯错误的人?”

  “你看,”我尽量地引导他思考:“人人都会犯错误,不重复自己的错误,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但是,如果你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但不重复你自己的错误,还能不重复他人的错误,那不就更聪明了吗?”

  “对,对。”他连连点头。

  “但是啊,”我要深一步地启发他:“这还不是最好,还有一种人可以说是最聪明的,你能猜猜吗?”

  “基本上是不犯错误的?”他在努力地思考。

  “怎样才能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呢?”我带着他一起去追寻人间真谛:“只有那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经常自觉地从自己和他人特别是前人的教训中总结经验,用以指导自己预防错误,同时,还能有意识地帮助他人改正并预防错误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听到这里,我外甥抬起头对我说:“好吧,我再不会逃课了,我现在可以走了吗?”

  我当然知道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我说:“我当然愿意相信你。但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是要认识自己的错误。你还没有告诉我,今天下午你没去考试,你到底上哪儿去了,啊?”

  只见他又把头低了下去,犹豫地抓着头。

  “犯了错误一定要首先认识错误,然后才有可能真的改正。”我不弃不舍地追踪教育他:“你这个错误已经犯了,谁也改变不了过去。只要你告诉我真相,我绝对不会追究,只要你今后不重复犯就好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他认真地点点头,说:“我逛汉正街去了。”

  汉正街是武汉最有名的一条商业街,我猜想他会不会是要买什么,不解地问他:“马上就要高考了,你的同学们都在参加统考,你跑到汉正街去干什么?”

  谁知他猛地一抬头,把右手向前一挥,眼睛也没有看着谁,但好像又是冲着谁大声说:“这是什么教育制度!我们每天就是上课、自习、复习、补习、作业、考试、讲卷子,完全没有我们自己的空间,完全没有我们自己能支配的时间,我不自由!我不要这种教育制度!”

  “你叫什么叫?”我冷静地看着他:“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同意。你看我回国后也在批评目前国内的这种应试教育,并且到处推展素质教育。你这样叫就能解决问题?”

  见他又把头低了下去,我又换一个话题问他:“是的,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有问题,那你觉得美国的教育制度完美吗?”

  想不到这次他回答得挺快,而且挺有把握似的:“不完美!”

  “为什么?”我从来不满意太简单的答复,要把它深挖一下。

  “我听说有些美国中学生抽烟、喝酒,甚至吸毒、开枪杀人等等,”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我的眼神:“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教育制度肯定有问题。”

  “你说得很对!”我还是把问题又踢回给他:“那怎么办呢?好像一般人都认为美国是发展得最好的国家,现在连美国的教育制度都不完美,那是不是干脆所有的孩子都不要上学,都去逛街,等教育制度完美了以后再去上学。”

  “那不行,”他仍然低着头:“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制度。”

  “你说得非常对!完全符合哲理。”我高兴地夸奖他,继续把他往前引:“你知道达尔文吗?他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科学家,研究生物的。”他把头向右一偏,眨眨眼睛,边思索边回答:“哦,对!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不错,看来你还学了不少东西。”这次是我点了点头,接着又进一步地考他:“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八个字的两句最具总结性的话是什么,你知道吗?”

  “嗯——”他使劲地抓头皱眉,想了一会儿,不得不放弃:“嗯,我记不起来了。”

  “不管学什么,都要学深学透。”见他点点头,我接着往下道:“这八个字是‘物竞天择——’”

  “对!‘适者生存’!”他一边抢着回答,一边向前伸出右手,仿佛是在制止我:“我记起来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知道。”

  “那你能解释一下,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我从来不会满足孩子的简单记忆,更重要的是让他通过深刻的理解,以达到真正受教育的目的。

  这时他把头抬起来,微微向后仰着,边思考,边解释,居然也讲得挺不错。最后,他诚恳地对我说:“二舅,我知道了,我也不愿意被淘汰,今后我绝不会逃学了,我会去适应这个教育制度的。”

  “我并非只是要你盲目被动地去适应。”我希望他能更深地明白如何科学地在适应中前进:“适应这个教育制度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在适应的过程中去认识它,去发现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那么,这第三步就是努力地去改进它,改进那些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应该是:适应——认识——改进,三个步骤,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这外甥也真是说话算话,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逃过学了,而且学习态度逐步有所端正,现在也越来越懂事了。连我八十六岁高龄的老母亲每次看到他时,也越来越高兴了。

  我之所以把这个过程讲得如此详细,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此外,学习哲学、懂得哲学、应用哲学、讲解哲学,也需要责任心、爱心、耐心,以及“望、闻、问、切”等方法,把这些因素都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综上所述,人格、素质和哲理这三大要素,不仅是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需要,也不仅是做好其他任何工作的需要,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人的需要,它们是做人、做学问和做事业最为核心的条件。这三大要素,又可以概括为“理、度、真”三个字。“理”,就是哲理,即要懂得哲理,要按哲理办事。其表现如时时处处理性,事事以理服人等。“度”,主要是指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能自我平衡,就能事事把握好度。其表现如亲近不失分寸,庄重里见温馨;大度结合敏锐,坦荡中有精明;从不英雄气短,把握儿女情深;不必风度翩翩,但要大气沉沉等。“真”,即是指人格,就是人应该真诚,高尚人格的主要标志就是真诚。其表现如亲和动人,坦诚待人,正气感人,平易近人等。我曾在给一位学生的题诗中写了这么一句:“尽善尽美尽在真”。我再把此句诗写在这里,作为本章节的结语:只要人人真诚,就会心心善良,处处美好。

责编:英子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热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