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河探源”科考系列报道:发现冰川舌口
发布时间:
2002.7.16
 “玉河探源”科考队在攀登库尔牙孜雪山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有着数十万年之久的巨大的冰川舌口。 这个巨大的冰川舌口厚度有6到8米高,这些晶莹剔透的冰川堆积物就是孕育和田玉石的理想产床,冰冷刺骨的冰水就这样裹挟着大量的和田玉石和普通的花岗岩石从幽深的舌口中吐出,源源不断地为250多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补充给养。据地质学家介绍,几十万年之前,这个冰川舌口的厚度大约有50到100米,宽度为2到3公里,长度大约有10公里左右,由于地球的日益变暖,经过几十万年的逐渐融解,冰川舌口就保留到现在的模样。 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总工程师王家鑫解释说:“这块是从阿革居改到欧密夏最重要的一个和田玉成矿带,这个冰川下面就是冰河,每年它都融解,融解以后再结冰,结冰以后再融解,一个因素就是温度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地质)构造的变动,所以它就裂解下来,冰川里面本身可能有一些和田玉石,融解到水里面来了,随着融解逐渐增多,水量逐渐增大,可能就把玉石、山流水带到下面来了。” 根据这个冰川舌口所呈现的表象,专家作出了进一步的科学推断。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总工程师王家鑫认为:“在冰河的出口处上游大概七、八公里的地方,在第四纪冰川之下,应该有形成和田玉的条件,肯定有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原生矿床经过一定的地质构造运动,分化剥蚀,它就崩落到冰川下面来了,随着冰川从上游向下游逐渐移动,它就把在冰川里面形成的和田玉带到下游来了。”(刘赋世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