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前方报道 > 编导手记

科考日记(4)和田见闻录

发布时间: 2002.7.15

    于田的考察结束以后,我们又来到了和田市。
   
    和田是中国闻名的“玉石之乡”。从记载上看,这里的采玉历史至少有四千年了。和田玉特别是籽玉主要产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史称“白玉河”、“墨玉河”。这两条河非常的奇特,白玉河以出白玉为主,墨玉河则是以出青玉为主。按当地人的说法,白玉河的源头是昆仑山,墨玉河的源头是喀拉昆仑山。

    玉石形成于两亿年前左右,从昆仑山发源的白玉河形成于五六千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我国玉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了三大板块,即东北、西北、东南三大板块。对它们的使用过程,就是我们先民对玉的选择、筛选过程。三大板块中的西北丘陵地区中的和田玉由于先天的优势而在“竞争”中占了上风。和田玉有着其它地区玉石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的先民通过长期的比较和探测,发现和田玉才是玉料中的真玉。

    当我们的汽车经过此地的时候,有许多推土机在河床里做业。专家们立刻下车对这一带的河床进行了考察。

    科考队中的地质专家介绍,他们在对这一河段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后,发现也就在十公里长的河道范围内,每立方米平均含有二十克白玉,现在用推土机发掘的河床与现在的河床相比,落差达五十多米,已经是二十万年以前的河床。

    在这段河床里,曾经发现过两大块羊脂玉。其中有一块是在清朝时期发现的,据说现在还存放在故宫博物馆,还有一块是近年发现的,大约有十几公斤,被一个富商以三十万买走,据说目前开价已达五百万。这种利好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不断地在这些捡玉人的上空飞旋。由此,人们也很容易把这一切和阿拉斯加联系起来。我们记者跟着捡玉人在河床里走了几个来回,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有什么收获时,几乎所有人都摇头。

    第二天,考察队在老乡的引导下,沿着白玉河往下游走了二十多分钟,道路十分难走,我们有两辆越野车陷在了路上,不仅如此,车的保险杠也被撞坏了。就在大家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根据老乡的介绍,在这里发现了一块清代的石碑,上面有当时采玉人刻的字迹。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大多数已经看不清了。但是“山西人在次受难”几个字却十分清晰。一个“难”字,而且用的是简笔,让很多人觉得它的历史没有那么久远。专家说,这个“难”和繁体的“難”字是通假字,早在清代以前就有了。一个“难”字道出了采玉人无尽的艰辛。据了解,从几千年以前到现在,每逢夏季七八月份,山洪一过,河床里到处挤满了捡玉人。从传说中的周穆王西游天山,载回八车羊脂玉。直到清朝,中原的和田玉大部分都是在这条河里捡来的。当地人告诉我们,每年在河床里捡玉的有上万人次。这些人大部分是受雇于珠宝企业。他们排着队在河床里反复拉网,不过,有时候一连几天连一块拇指大的玉都捡不到。

    乌鲁木齐市有一个全国出名的收藏玉石的行家。他告诉记者,他曾雇佣上千人在白玉河里捡玉,一连十几天毫无结果。直到有一天,一个民工无意的踢开了一块河床里的鹅卵石,发现下面露出了拳头大的白玉。再往下挖,竟然是砖头大小的、地地道道的重达10公斤的羊脂白玉,全体人员为之抱头大哭。

    考察队在发现石碑的地方,继续寻找古代采玉人的遗迹,竟意外地发现了更多的石碑。有一块从题迹上看,是唐代中期的,而且是回鹘文,这一发现使全体考察队员为之一振。说明了在这里采玉的历史一下子又提前了一千多年。

    肉孜•托乎提,收购和田玉已经有三十八年了。他的爸爸和爷爷也都是收购玉石的。现在他的儿子也在从事这个行业。可以说,他的一家整整四代与和田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手上有一块爷爷传下来的羊脂白玉,这块玉可谓传家之宝。他从不轻易示人,只是由于考察队的到来,他才把这个宝贝拿了出来。这块和田玉,洁白如脂,是老人收购玉石的基准。无论多么好的玉,只要把它与收购的玉石一比较,优劣立判。按老人的说法,他收购的和田玉至今还没有一块能够比过这块羊脂玉的。

    老人听说我们要去白玉河源头,他告诉我们去一趟实在是太难了。老人近四十年的收玉生涯,其中有二十年是在山上度过的。他告诉我们,有一次去白玉河的源头,突然暴雨狂风大作,干涸的山谷洪流遍野,他骑的毛驴也被山水冲走了。而他们几个人全身贴在岩壁上,紧紧的趴在岩石上,山水从袖口中流进,从裤管流出。山雨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他所带的装备和食物全部被冲走了。饥寒交破中他们在山路上泥泥水水爬行了十几个小时才回到山下。老人说起这些至今还感到十分可怕。

    在和田考察期间,肉孜老人带我们去了两个维族村庄,村庄里面的许多人是采玉专业户。流经这两个村庄的墨玉河,成了这两个村庄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

    我们在村里见到最大的一块玉石重达两吨半,是典型的山流水。村里老乡告诉我们,他们在山里发现这块玉之后,扎了一个木排,下面放了八个汽车轮胎,随着山水一共费时二十五天才运到村里。这是一块墨玉,质地纯净,他们开价二十万元。象这样大小的玉石在村里我们一共看到了三块,宝贝似的放在院子中心,村民每天还要给它们浇水。我们发现许多采玉人的家门口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些石头,肉孜老人说这是一个标志,就象商店的招牌一样。外面来的收玉人一见就知道这里有玉石可卖。村里收玉的人对我们这些外来户十分慷慨,他们任我们拿走一些拳头大小的玉石,这情景与和田集贸市场的斤斤计较场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