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追逐太阳的航程》上部 第一集 哥德堡号的沉没与再生(探索·发现2006-190)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5日 17:29 来源:CCTV.com

  2005年9月25日,首都机场。我们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两位特约记者从北京启程,经上海飞往瑞典哥德堡市,去执行一项特别的拍摄任务。

  而事情的起因就是瑞典“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是260年前瑞典最好的远洋商船,1745年9月12日,它往返37000海里从中国满载归来。

  离奇的是,就在距离港口岸边只有900米的地方,它突然神秘沉没。

  而在它沉没近260年后,哥德堡号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哥德堡港。历时10年按照原样重新打造的哥德堡号帆船,将在2005年10月2日再次启航,再次沿着它260年前的航线远洋中国。

  作为《探索·发现》栏目的特约记者,我们将与哥德堡号同行,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这次全球独家的全程报道。


冈那尔与夫人和他们两岁的小儿子奥乐话别

  从上海起飞10个小时后,我们来到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据说,站在哥德堡,就相当于站在了北欧的财富中心,假如以300公里为半径画圆,瑞典、丹麦、挪威三国50%的工业产值都集中在哥德堡的周围。

  自古以来,海上运输为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哥德堡号古船博物馆就位于泰拉诺瓦码头。历史学家斯蒂芬一直对这艘沉船非常关注。

  18世纪初的欧洲,中国货正成为一种销路极好的商品。在欧洲社会,拥有中国瓷器是权贵的象征,而穿绸缎衣服、喝中国茶,也被认为时尚。很多欧洲商人都靠贩运中国货而发财,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常常驾着远洋商船不远万里来去中国,对他们来说,拥有更宽绰、更先进的船才是最大的时尚。

  18世纪中叶,西方与中国的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使一些精明的商人垂涎欲滴。一些国际冒险家在英国和苏格兰被禁止从事中国贸易后,便把眼光投向低关税的国家——瑞典。通过向宫廷权贵们大力游说,坎贝尔等人终于获得了皇家的特别准许令,得以与中国开展贸易。在拿到许可令的当天,坎贝尔便迫不及待地举家迁往哥德堡,筹集资金,建造大型商船。坎贝尔深知,要实现去中国淘金的梦想,就必须拥有最坚固、最庞大、航速最快的船只。

  法国所建造的木制战舰、特别是小型战舰,速度快,反映灵活,在军舰建造的技术上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但是就商船而言,当时的瑞典在商船建造水平上堪称世界一流,无人可及。

  在18世纪20年代,全瑞典的海运商船已有480艘, 50年后,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繁忙的哥德堡港,千帆竞渡。

  而在整个大航海时代,真正为瑞典人骄傲的商船只有一个,那就是“哥德堡号”。

  1738年,全瑞典最豪华的远洋商船“哥德堡号”建成下水。它的船体长40.9米,包括牙樯在内的总长度是58.5米。水面高度47米,18面船帆共计1900平方米,排水量1300吨,在技术上体现了许多当时最新的造船理念,堪称世界上的最先进的远洋商船。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建造这样一艘超级巨船,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通常需要18个月的工期。据说,老的瑞典东亚公司为了建造哥德堡号,花去的费用相当于当时瑞典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但是不要忘了,哥德堡号只要往返一次中国,它运回的货物价值,都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此丰厚的利润,驱使“哥德堡”号连续三次前往中国广州。

  为金钱而诞生的老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中国热”带来的滚滚财富。从1731年到1806年的75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间,老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共派出37艘商船,完成了从瑞典哥德堡到中国广东的132次远洋航行。

  第一批从中国返回的商船货物,拍卖之后的收入高达90万旧克朗,而上交国家的关税只有区区2000克朗,海关税率只有2.2‰,难怪和中国做生意是一项需要国王特别批准的垄断性权力,它简直就是摇钱树!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入股瑞典东亚贸易公司,董事会成员成为显赫的身份标志。但是,老奸巨猾的坎贝尔深知,旁人的眼红会给公司招来祸害,因此他立下了一条规矩:每次商船从中国返回之后,一旦卖掉船上的货物,公司的所有账本一律烧毁,片纸不留。甚至董事会成员之间,也无法知道自己的合伙人赚了多少钱。

  也正是这一招,使得后来哥德堡号的沉没原因变得神秘莫测,无据可查。

  1743年,哥德堡号在完成两次中国之行以后,又开始了她的第三次远航。

  哥德堡号的构造,在今天看来也还是相当科学的。她的多数桅杆设在船的后部,这使船帆能最大限度地借用尾翼风来获得动力。但这种尾翼风驱动的船帆系统的弱点是她无法根据风向变化来临时调整船帆。因此,气候和风向在远航中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整个航程中,水手们必须在不同的海域,充分利用特定的季候风让船只按照既定航线航行。因此,在大西洋航线中,哥德堡号要借助强劲的亚速尔季候风一路向南;而在南极洲附近,则要借助贸易风和西风,到达印度洋之后,强劲的南风将会把船只送到印尼群岛。

  从西班牙到印尼群岛,通常要经历三个月炼狱般的航行,其中绕过非洲好望角的一段航程,尤其险恶。

  在连续几个月不靠岸的航行中,哥德堡号的各个部分都在暴风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船上储存的淡水变得腐臭发黑,木桶里长满了蛆虫,但船长和船员都不敢有半点停留,因为他们害怕遭遇海盗的袭击。

  到达爪哇岛后,他们在补充淡水和食物的同时召募新的水手,因为航行途中的死亡和疾病造成了水手的减员。然而,当哥德堡号准备从印尼出发驶往中国时,海上的风向已转向了西南风。这表明,哥德堡号已经错过了季候风的节拍,它不得不在爪哇岛停留了整整八个月,等候冬季刮起西北风,吹动它的船帆,将它带往冒险旅程的目的地——中国广东。

  1744年的冬天,哥德堡号从中国广州出发,船上载有重约100吨的瓷器,另有茶叶、香料等各种货物522吨,像以往的两次一样,乘着东北季风、满载着中国财富的哥德堡号顺利返航。

  可是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成了它的死亡之旅。


艾玛与前来送别的男友难舍难分

  两百多年前的哥德堡港,每当大型远洋船只归来,就会像节日一般欢腾,商人们等待着交易、大把赚钱,而归航的水手们则准备尽情享乐一番,然后醉醺醺地向人们讲述海上的冒险故事,当然,还有在中国的奇异经历。

  1745年9月12日这天,顺利归航的哥德堡号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熟悉航道的领航员登上了哥德堡号,许多小型船只开出港口,并伴随在它的左右以确保大船安全进港。

  不料,哥德堡号突然就偏离了航线,径直驶进了著名的“汉尼巴丹”礁石区。

  刹那间,海水涌入船舱,哥德堡号庞大的身躯在倾斜中慢慢下沉。

  尽管附近的船只迅速赶来救援,但是,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在距离岸边仅有900米的地方,它像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在无数人惊恐的目光下沉没,满载着中国财富沉向海底。

  所幸的是,由于距离岸边很近,船员无一身亡。经过打捞,哥德堡号的货物抢救出了四分之一。但仅仅是四分之一,这些货物卖得的钱,在抵偿造船和贸易的所有费用后,还有赢利。

  船上的上万斤茶叶留在海底,有人曾写道:“汉尼巴丹”海域,从此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茶碗!

  哥德堡号在目的地到达之前突然沉没,有许多可疑之处,因为汉尼巴丹礁石区的存在,是航海者们人人皆知的事实,为什么在二年半的险恶航行中从未失手的船长,会在家门口翻了船呢?这实在太不合情理了。


船员们正在把生活用品搬上船

  历史学家斯蒂芬·泰林:“有人认为是保险欺诈,因为像这种船,一般航行十年然后就报废了,再换条新船。很可能经过几次去中国的远洋航行,船已经损坏得很厉害,所以他们想扔掉船(骗得保险),(但又能)保留住货物。真正的原因,至今我们也没弄清楚,它仍然是个谜。”

  一段历史悬案就此搁了下来。作为中国船史研究会的会长,辛元欧教授有他自己不同的见解:

  辛元欧:“这船三次到中国来,到广东来都是比较安全的,可见它的帆装设计有独到之处,它的性能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它是三桅的设计,特别合理,所以航海性能也特别强。我推测它可能设计得,是不是重心过高了,(上面)东西弄得太多了,下面压载不太注意。因为瓦萨号也是这个(问题),瓦萨号是1628年造出来的,还没有出去就沉下来了。”


船员们正在整理即将搬上船水果和蔬菜

  第三种推测,与船长有关。传说船长不愿意让船东知道自己到底从中国装了多少货物回来,或者,他不愿让瑞典海关来查验船上卸下来的全部货物。因此船长故意让船触礁沉没,不仅漂亮地解决了麻烦,而且谁也找不到把柄。

  除了上面的三种推测之外,还有一种更有人情味的解释,那就是:因为两年半的艰苦航行就要结束,船员们高兴之余,大肆庆祝。所以,全船上下喝醉了酒,无法正确控制大船的航线,最终导致触礁沉没。

  但是,所有的推测都只是推测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渐渐地对这些无据可查的猜测失去了兴趣。只有一些热衷于探查沉船宝藏的冒险家,会在自己的探险目标中列出哥德堡号的名称。

  新的发现一次又一次撞击着瑞典人对那艘古船的幻想。

  1986年,一支探险队利用现代手段再次对“哥德堡号”进行打捞。这一次居然找到了茶叶,这些茶叶在海底埋藏了二百多年,闻起来居然还有一点香气。有专家进一步考证,它们可能是当时产于中国安徽石台县的一种名茶——雾里青。

  当整整六年的海底发掘结束时,潜水员一共打捞到了500件完整的瓷器、8吨重的瓷器残片、300多吨茶叶,以及丝绸、珍珠母、胡椒、藤条等等大量物品。

  更重要的是,还有船的尾柱、舵等残骸。

  这些发现让哥德堡号的复原成为可能,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人们心中浮起:为什么不能重建一个新的哥德堡号,让它再次远洋中国呢?

  瑞典人航海强国的情怀再一次被唤起了,很快,重建古船的设想成为全社会的呼声。


启航前的哥德堡

  1993年,筹建哥德堡号的计划宣布启动。

  两年后,在一个码头的船坞里,新哥德堡号的建造工程开始了。

  可是,此后出现的难题之多真是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想。

  建造整艘船大约需要1000颗树的木材,每根木料的选择都非常讲究:离地1.3米,直径60厘米以上,长度6米以上的木料方可供使用。不同的树种用做建造哥德堡号的不同部分。建造船体需要松木和栎木。而龙骨则要用橡木。而且只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直径5米以上的橡树才合乎要求。

  从森林中运回的木料,经过编号和分类堆放在这里。那么这些木料是如何被加工成弯曲的船体的呢?让我们看看古老的工艺流程到底是怎样的?

  切割后的松木板材经过重叠、固定、蒸气处理加工后,就成了强固的V字形船肋。

  在船肋搭好之后,还要在骨架之间锲入短纵樑,让结合面彼此咬合。这是一项需要高超技艺的工作。只有善于处理坚硬的橡木材料的老工匠,才能胜任这项工作。等所有的铺板工作完成之后,哥德堡号的船体部分就显露出了它壮观的外形。

  整个哥德堡号重建工程的宗旨,是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实,采用原始的材料和工艺还原一切。国际海洋航行的法规严格规定了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航海安全标准,这使哥德堡号的建造者们遭遇了大量难题。

  毕竟历史已经改观,文明已经进步,哥德堡号的航行将不再是盲目的冒险和财富之旅,而是一次体验、求知、和平友好的海上旅程。它必须拒绝以生命作为代价的鲁莽冒险。因此,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和实验,终于决定在船上安装整套备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当然,为了保持哥德堡号的古船特征,所有现代化的电力设备都被精心藏在了底仓,只在危急情况下才会启用。

  这一对主引擎,各具有500马力动力,当它带动一对螺旋桨,能使船只达到每小时14公里的航速。当然,在古船上安装一副现代的螺旋桨,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在底舱的其余部分,还装有两个发电机,一只供电,另一只备用。既然是以风帆作为航行动力,船上的燃料箱容量有限,最多能装载33吨油料。在底舱其余部分,还有每昼夜能产出30吨淡水的海水淡化设备,有冷藏室、洗衣机和烘干机,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泵。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红立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