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圣湖之痛 > 正文

让我们守护普氏原羚——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蒋志刚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20:50

  对话提示

  ●普氏原羚一旦灭绝,将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巨大损失。

  ●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普氏原羚也成为“明星”动物。

  ●伸出我们的双手,形成社会的合力,给普氏原羚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普氏原羚是世界的,我们要记住它的今天,关注它的明天。

  在青海省启动“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宣传”系列活动中,省林业局和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邀请来自北京和省内的专家进行座谈,研究普氏原羚的拯救和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博士为拯救保护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日前,本报记者与他进行了深谈。

  记者:您多年前曾有这样的叹喟:“如不下大力保护,普氏原羚还能生存多久尚难定论。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我们理解到,这是您对普氏原羚能否被拯救深感忧虑,请您从这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蒋博士:我们知道,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就是从自然角度和战略高度保护我们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我们今天在这里积极地倡议拯救和保护即将濒临灭绝的普氏原羚物种,则更多是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上考虑予以关注。因为普氏原羚种群正在一天天地面临着灭绝。目前普氏原羚在国内惟一的栖息地———青海湖环湖地区的种群总量也仅存300余只,如不当机立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保护,该物种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彻底灭绝。普氏原羚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再生,基因一旦丧失就无法挽回,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将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巨大损失,我们不希望有这一天出现。

  记者:都是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老虎、朱鹮、扬子鳄、藏羚羊知名度那么高,为什么知道普氏原羚的人却很少?

  蒋博士:200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羚羊专家组组长David Mallon博士来华考察普氏原羚现状后,曾忧郁地指出,在世界上所有的羚羊中,普氏原羚是最濒危的羚羊。如果人们对它不了解、不认识,不及时采取措施,普氏原羚有可能像高鼻羚羊一样很快在中国绝迹。

  普氏原羚的数量比扬子鳄少,比老虎少,比大熊猫少,比藏羚羊更少,但是这样一个濒危物种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普氏原羚的了解太少,一般人称它为黄羊,当地牧民称它为滩黄羊,更多的人对他一无所知。至于对其生态进化、遗传繁衍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普氏原羚的名气远不如大熊猫、扬子鳄、朱鹮、老虎以及藏羚羊等“明星”动物高。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目前仅仅生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这个物种面临栖息地破碎、基因交流困难等问题,先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名录、中国濒危兽类红皮书中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普氏原羚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您的一位学生在青海研究普氏原羚拯救保护时多次发现狼群危害捕杀雌羚和幼羚,并看到多种危害普氏原羚生存的原因,请您分析一下普氏原羚面临的主要濒危因子是什么?

  蒋博士: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分布的普氏原羚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物种主要面临以下生存危机:

  种群数量少,种群结构失调。目前普氏原羚种群仅存300余只,最大分布种群也不足100余只,且各分布区之间彼此在地理上隔绝,种群间由于无法实现基因交流,进而造成种群结构失调,种群发展受到内在制约。

  栖息地逐步丧失。随着环湖地区耕地面积和牲畜超载因素的加剧,极大限制了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使该区域分布的普氏原羚丧失了大量的草原栖息地,栖息地丧失已严重制约到普氏原羚的生存和繁衍。

  生境破碎。环湖地区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带来的畜牧业、农业以及铁路、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环湖社区村落等人为生产、生活空间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隔了普氏原羚的栖息生境,加剧了种群灭绝的程度。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原因,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生态恶化与超载过牧一并制约着普氏原羚生存依赖的生物资源量和生态空间。

  天敌威胁。 狼和狐狸等是普氏原羚生存的主要天敌,对幼羚和体况不佳的成羚均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随着狼种群的增加和普氏原羚种群的极大减少,二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矛盾危机日益加剧,这对本已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是不小的威胁。

  记者:您多年来关注、支持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并为此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针对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当前应当做好哪些事情?

  蒋博士:普氏原羚保护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拯救保护该物种,必须从加强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保护区范围、制止偷猎活动,改善栖息环境和加强繁育研究等多方面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启动实施《全国普氏原羚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工程项目,对实现普氏原羚种群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社区共管、加强栖息地保护,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保护区和社区群众共同保护普氏原羚的社区共管新局面。

  开展普氏原羚人工驯养繁殖工作。积极建立繁育基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人工繁育研究,尽早建立人工饲养种群。

  开展普氏原羚的科学研究工作。普氏原羚的保护生物学领域目前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今后重点组织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普氏原羚物种的研究。

  记者:我们听到一个消息,今年8月份将在青海召开拯救普氏原羚的国际研讨会,您认为加强国际合作,对拯救保护普氏原羚有何作用和意义?

  蒋博士: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我希望通过拯救普氏原羚的宣传,青海人民和全国人民对普氏原羚有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国际上对拯救保护普氏原羚十分关注。今年8月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羚羊专家组、美国哥伦布动物园协会等将联合在西宁召开“拯救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届时各国专家将聚首西宁,为拯救保护普氏原羚出谋献策。 这对全面推动普氏原羚保护工程,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很有好处。青海“拯救保护普氏原羚系列宣传活动”为8月份的国际研讨会营造气氛,做好了铺垫。对促进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现有普氏原羚种群的就地保护等各项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并在我国特有珍稀动物普氏原羚的保护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保护普氏原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世界记住它的今天,关注它的明天吧。

  相关链接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甘肃、宁夏 、新疆和青海等省区。

  从1875年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首次采得该物种模式标本至今,已经历了130年。由于沧桑巨变,人为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不断侵占、开发和利用,普氏原羚的分布区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在内蒙、宁夏、甘肃、新疆境内相继绝迹。

  目前仅局限分布在青海湖环湖部分区域,种群数量仅300余只,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1988年,普氏原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普氏原羚的濒危程度评定为极危(CR)级。1999年我国濒危兽类红皮书中也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2001年,《全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将其列为全国15大重点拯救物种之一。(作者:罗绍宏)

(编辑:陈玥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