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圣湖之痛 > 正文

湟鱼 怎能作为支柱产业?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20:13


  青海湖裸鲤(鲤科)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地方名]湟鱼。

  [形态特征]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吻较尖。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微突出。无须。体裸露无鳞,仅在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鳞片;其卵巢和腹膜在生殖季节有剧毒,食之轻则头晕腹泻,重则致命,必须去除。

  [产地、产季]产于青海湖及其附属水体。

  曾经“鱼丁兴旺”青海湖湟鱼资源正急剧下降,有一组数字为证: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70年代下降到5万吨,80年代后期锐减为1.2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至1995年资源量仅为0.75万吨,仅相当于60年代的十分之一。“或许到了我们的孙子、曾孙一代就真的见不着活着的湟鱼了!”一位和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青海湖“老渔政”道出了所有关注湟鱼命运的人的忧虑。

  对湟鱼面临的这种危机,专家分析有几个原因:产卵河道来水量减少、湖水变咸变碱损害湟鱼生殖腺、人为偷捕现象依然严重。日前,在青海湖环湖科考过程中,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孙老认为:“首先作为高原冷水鱼,裸鲤生长很慢,一年长一两厘米。我认为造成裸鲤数量骤减,首要原因是过渡捕捞,而不是它洄游受阻导致的繁衍问题。我看到的资料显示说,渔业和畜牧业是青海湖流域的两大支柱产业,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在这里鱼不能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发展。20年才能长成25厘米这么长的一条鱼,怎么可能像内地的鱼,大规模捕捞来发展渔业呢?它的生长根本赶不上捕捞的速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便今后渔业资源有所恢复,也不能把他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应该有一个限制,到底一年只能捕捞多少,可以通过给老百姓发鱼证的方法来控制。”

  由此看来,除了自然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之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对湟鱼资源的保护和该物种的生存繁衍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所幸的是,青海省政府已承诺自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0年中实行封湖政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限制区域捕捞和贩卖湟鱼,偷捕滥捞湟鱼的嚣张气焰正日渐萎缩。据查,青海省政府还打算逐步拆除所有入湖河流上的拦河大坝,疏通湟鱼的产卵洄游通道,从根本上解决湟鱼天然产卵场问题的打算。但愿,这些措施都能落到实处,青海湖能早日恢复“鱼丁兴旺”的往昔。 (cctv.com陈玥报道)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