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圣湖之痛 > 正文

冯宗炜:青海湖问题应从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来考虑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31日 16:53


冯宗炜院士考察土壤的干旱程度

  院士简介:冯宗炜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恢复工程研究,是我国酸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中科院2000年环境与生态规划研究,为中科院该领域研究战略提出蓝图。是最早提出改大面积皆伐为择伐,保护东北天然红松林的学者之一,曾为保护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和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生态恢复工程献计献策。

  院士论点:

  听着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曾梦游过青海湖,这次变为现实来考察,时间虽然很短,两天的时间我觉得我收获很大。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青海湖的考察上面,具体的体现出来,我们要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那么我们各方面正齐心协力,使这个理想早日实现。我感到林业局来主持这项工作,的确也是落实了林业战略发展的一个规划,林业战略发展里面就提到要改变过去的木材生产为主而转到以生态建设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那也是符合世界整体发展的这样一个大原则。这次我们的考察围绕青海湖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纳入了国际的生态湿地保护名录的保护区,我觉得这个范围重点抓得非常透彻。所以尽管是两天的时间,我觉得青海湖的周边一些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所以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我想提总体思路上的一些问题,内陆湖区许多现状是西部地区共性的,共性的问题造成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全球变化因素(气候变化),一个是人为活动的变化,大概不外乎这两种因素。但是天老爷的变化不需要我们人来治理,希望大家来考虑的是人为的活动的变化。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来讲,我们是可以尊重自然规律,依靠我们的科学技术,来使它改善的更好一点,所以省政府组织这样一次大的考察,我觉得这个用心是要落实我们国家整个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措施,所以,我想从战略上面,思路上面来考虑,应该扩大一些观念,我讲的就是我们现在青海湖从生态学上讲这样一个内陆的,封闭的湖泊生态系统,或者叫做湿地生态系统,也包括水体、河流,湖泊在内,这个概念应该再扩大一点,从区域景观的层面上来看。西部大开发就是一个区域,西部大开发搞好了,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于对全球的变化,我们都能做出贡献。所以青海湖的治理,不是对全球变化没有什么贡献,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都是地球的公民,所以我们每一次在中国所做的生态建设的工作都能得到国际一些重大的反响。所以,我们从整个意义上讲,我们逐步的要跟它联系起来,如果就这个湖泊的本身来考虑湖泊,我觉得这个治理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扩充到流域的范围,应该从生态系统来讲,应该从景观的从流域的这样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其中,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青海湖这样一个湖泊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讲,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协调因子,对整个青海省来讲,关系重大。首先它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所以治理好这个不光是对于湖泊本身,对自然保护区来讲,有很大的作用,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有很大的作用,我觉得这一点体现的很明显。那么,另外我也感到,既然是从一个流域的生态系统考虑,所在我们要提升一点,边界问题,视野问题,稍微要扩大一点,我们不能光讨论湖周边的这样一个范围,因为动植物都是流动的,水系也是流动的,内陆湖流域还有它的输入和输出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住这样一个湖泊的本身,发现对湖泊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一些胁迫和威胁,那么这些威胁像沙化、草地的退化、过牧、我觉得这些都是人为活动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生态系统的生物链稍微再扩大一些,在这个报告里面也提出青海湖地区是以水、草、鱼、鸟和其他野生动物联系的这样一个生态链,我们应该把过去这样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链扩展一些,现在我们应该从自然、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原生态链的破坏是人造成的,而人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这个问题是应该从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的生态系统来考虑的。这样的话,我们就站的比较高,不光是抓住问题的核心,也抓住了今后治理的对策和要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二,组建一个常设的综合机构,统领各个相关部门。这次科学队伍的组织,政府非常重视,我们来的这些专家、院士都是不同专业的。青藏高原的作用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对青藏高原的考察,解决青藏高原新的问题,都是综合专业的,这个意义上,省政府出面,由林业局来组织安排很重要,我觉得在组织措施方面应该要考虑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应该扩大成为青海湖流域这样一个范围。在这里面要成立一个在体制、政策保障、人员、组织上的相对统一的机构,由省里面成立高一级的部门来协调组织。这个机构不光是名义上的,它要有实际权利,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它来组织协调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自然、社会旅游综合等方面的关系。在人员、机构、财力、物力方面必须保障,这一点吉林、山东都做的比较好,它都有这么一个常设机构,而不是临时性的机构,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第三,正是我们从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扩大成为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所以这个专业里面还有点缺陷,特别是缺乏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社会科学的同志。既要从生态学的最基本原理来考虑,也要从整体协调、循环发展来考虑。我们这里应偏重于青海湖区的自然保护,有些发展应该提前规划,比如说旅游业。鸟岛里边进去的路,都是电瓶车,而不是汽车进去,我觉得问题考虑得还是很全面,因为汽车进去,这停车场,废气的排放,汽车在里面转肯定影响鸟岛的鸟类的生存发展,这一点措施是超前的。但也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比如说旅游的配套设施。如果设施完备的话,对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说,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青海湖这一次考察,紧接着国际性的环湖自行车赛,今后的青海湖区旅游的发展前途在于我们要打品牌,像海南过去打的“东方的夏威夷”,因为中央的领导们一直重视,认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海南,要求海南不要大规模发展工业,这个方针很重要,这对于青海湖区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品牌打出去。青海湖的治理跟青海湖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讲,要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样的话,从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第四,关于治理土地沙化,我非常主张林草间种。从整体上来讲,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林草间种是可以发展的,不是像有些地区非常干旱,在戈壁上硬要去种树,那是不行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这个地方我们发展草地资源,发展林草结合,是有条件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我非常赞同。我愿意将来有机会把这个建议反映给领导部门,因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当然,政策方面,可以相应做一些调整,延长退耕还林还草的年限等等。对沙地的治理,这几年我们国家下了很大功夫,确定了沙漠化来源,主要是北部,从蒙古人民共和国通过我们内蒙到我们周边国家越过太平洋到日本最终到美国这样一个过程。沙区的来源是从蒙古人民共和国,但是我们这里有个柴达木盆地,有新疆、中亚这条路线,也是威胁着北京。最近几年来讲,这威胁相对来说少一些,说明我们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对我们沙漠化的防治来讲,对首都北京的沙尘暴的威胁来讲,也是有作用的,所以我们做好湖区周边的沙漠、沙化的一些防治,是很有意义的。这里草方格的工程量相当大,这个是纳入整个三北防护林体系里面的,所以它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有投入就有效果,特别是在公路、铁路两边,草方格还是很有用。它首先要把这个沙子控制住不要移动,然后在上面再增加植被,这个效果更好。

  我觉得整个的青海湖流域的科学考察,必然能够提到一些很具体的建设方案,一些措施,使我们整个青海湖的天更蓝、水更清,而且人和自然更和谐、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cctv.com陈玥报道)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