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背影

《县政路59号》(上下)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09日 15:04

  以白帝城而闻名的沿江古城奉节是一个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外来商品主要途经水运分布到街头的各家商店里。城里的许多居民都把门店经营作为谋生渠道。

  在离县政府200多米的永安路口,有家生意兴隆的小店。店内主要经营糖果烟酒。小店的两面店门面对着闹市区的主要街道。不少机关干部都是这的常客。这个小店的店主叫丁国森。十年前因为工伤事故伤了他一条腿。从木材公司病退后,他把祖上传下来的门店一分为二。一半租给别人经营。每月下来,他的店里都有几千元的收入。三个下了岗的女儿是他店里的骨干成员。老丁的家就在店旁边6,70米的巷子里。多余的货就在家里存着。随时可以很方便的拿到店里。

  奉节新城沿江有27公里长,商户们都想把门店还设在闹市区。

  奉节县建新城时,三马山一带还很荒凉。当时是为了鼓励所属机关早日搬过来,曾出台文件,资金不足的单位可以拍卖所盖办公楼一层的门面。迁建机关也的确靠此从民间吸收了不少资金,到了新城有个模样时,这一带成了闹市区,门面的价格已经比当时拍卖时翻了几个跟头。老城闹市区的商户都盯着这些门面,有些人专程为此上访。

  商户刘向东的妻子是下岗工人,1998年底刘向东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投资在司法局地盘里买了间门面。经营了几年建材生意。他是个复员兵,进修过法律专业。他是县航道处的正式职工,停薪留职后经营这家门店。对于县里要收回门面的做法,他非常反对。

  县司法局是当年最早搬到新城里来的。因为当时资金不足,他们从刘向东这样的商户手里筹到了不少钱。国务院有关部门曾经发文,要求地方政府解决与民争店的问题。奉节县政府也把这见事作为大事来抓。

  但是由于利益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新城店主的单位和个人都不想把门面退回去。奉节老城的街头,出现了言辞激烈的请愿书。请愿书后的签名册上,刘向东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为了慎重防止出错。县里专门组织了调查组。对老城商户的门店反复进行调查核实。

  奉节县党政机关的门面房清理工作已经开始了。有的单位还能够按照县里的要求归还门面。有的单位就总想在这事上讨价还价。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人们期待中的那样顺利。老城的一些商户不断的到处上访。街上贴出了再次请愿书。

  党政机关门面清退工作没能按照县里规定的在3月底前完成。县里召开有门面的党政机关负责人会议。专题协调这件事。

  由于当年门面买卖的双方是严格按照合同法办事的。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司法局长对靠行政命令收回门面这件事感到和为难。

  司法局长冥思苦想了几天写了一份多渠道处理门面问题的建议。交给了县里的主要负责人。建议的核心是采用在相似地段另还门面和高价协商购买门面的办法。这建议受到了县里的重视。

  带头写请愿书和再次请愿书的刘向东,在退还门面的问题上一直不肯让步。反而对自己买的门面再次进行装修。司法局长闻讯后,再次找他协调。

  县里参照司法局长提出的建议,基本上解决了门面清除问题。但资金一直较为紧张的司法局,用的却是另一种办法,司法局在本来留做街头花园的位置上又加盖了几间门面房。满足了老城商户们的要求。刘向东等商户也就保住了已经购买过的门面房门面房。精明的刘向东把自家店面的一部分租了出去。一部分店面交给妻子经营。而自己又回到县航道处的总务科,当他的科长去了。

  老城的一些门店处理商品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县政路丁家小店的店主还在耐心等待门店资格的审定结果。

  搬到新城的商户开业后,生意很是红火。老城的商户也焦急地等待着门店资格的二帮三帮的认定和公布。

  商户丁国森家的三套住房也都抽到了比较好的地段,而决定他家主要经济来源的门店位置还未确定。老城的商户们大多都已搬走了。新城的门店大多都已开张。丁国森的小店里商品也已基本卖完。但他在新城的门店却还没有定位。

  街坊邻居们多数已经搬走了,丁国森还在耐心地等待门面归还最终的结果

  离丁国森住房不远的地方五金大楼即将爆破。剩下的几户居民开始紧张的搬家。丁国森家的另外两套住房还未交付使用。他和妻子正焦急地等待着拿到周转房的钥匙。

  大楼爆炸前夕,丁家关了门店,开始收拾自家的行李。准备先租两间房搬过去。

  过了段时间丁国森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家的门店分到了商业区的黄金地段,以每月4000块钱的价格租了出去。丁国森和老伴搬到在重庆买的房子里,安渡晚年去了。而他的女儿们也正在准备找个合适的行当继续经营。

(编辑:东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