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幼童 > 首页 > 正文

  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

  请原谅说到这里。

  故事远没有结束,——民国初年的乱局,国民革命的狂飙,日本侵华的狼烟……“留美幼童”们的晚年没有宁静,只有更多的忧患。然而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产生、为清王朝的自我改良而培植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已然谢幕。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还有“洋奴”之嫌。

  1940年夏日的一天,美国学者拉法吉在上海一家宾馆的餐厅会见几位身穿丝绸长袍的长者——几位硕果仅存的“留美幼童”。他们互相喊着当年的英文绰号,用美国俗语寒暄。他们全都年逾古稀,却都爱用“Boy”自称。

  那一年,尚有十几位“幼童”在世,居住在沿海的各个城市。到二战结束,绝大多数“幼童”已不在人世。最后一位离去的“幼童”邝荣光,活到103岁,1965年在天津辞世。

  我们简略记述一些人的经历:

  梁诚

  这位清末外交界的风云人物,“革命”后很快淡出政治。他定居香港,寓所在罗便臣道。他曾被英王封为爵士。在创办香港大学时,他和周寿臣都是热心的筹款人。他的儿子梁世华先生是香港著名金文泰中学(前身为TheGovernmentVernacularSeniorMiddleSchool)的校长。他有多位孙子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着有《梁诚的出使美国》一书,记述梁诚的生平。罗先生还将梁诚家人捐献的历史文件妥善交藏香港大学图书馆。这套珍贵的《梁诚文书》,有待学者发掘研究。

  周寿臣

  周寿臣,字长龄。他的确长寿,活到98岁,1959年逝世。他祖籍广东新安(新安近三分之一土地后租与英国,成为今新界的一部分。其它后称宝安,即今天的深圳),出生于香港。留美时他曾和唐绍仪一同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被“召回”后又和唐绍仪一同被派到朝鲜。1894年,他出任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1905年又和幼童方伯梁一起创办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周为总办,方为监督。他从事过海关、铁路、航运等多项事业,后来定居香港,为香港同胞做了许多好事,人称“寿伯”,是有名的“太平绅士”,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香港有一座寿臣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周寿臣故居在香港黄竹坑。

  唐绍仪

  他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在组阁三个月后,与袁世凯决裂,辞去总理。他在政治风浪中屡经浮沉,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南下“护法”,还有过毛泽东曾提及的“民国总理当中山县长”的一幕。他长期居住在上海,1938年,他成为日本人企图争取的对象。唐绍仪晚节未失,却被国民党特务误杀。

  钟文耀

  这位当年耶鲁划船队的舵手,当过许多年外交官,又当过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总办。他对一切新事物都满怀热情,从照相机,到汽车。他是上海滩上最早的汽车的拥有者。也是幼童中为数不多留下电影资料的人。

  蔡绍基

  留下电影资料的还有蔡绍基。蔡绍基参与创办了北洋大学——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而且当过它的校长。他是留美幼童中产生的第一个大学校长,当年是天津的名流。至今天津还保留着一个名叫蔡园的园林,那曾是蔡绍基的家。

  唐国安

  他在美国留学时很挂念母亲,我们在他的故居看到,族谱中有他省钱寄回国补贴家用的记载。担任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校长后,他念念不忘派幼童赴美。1911年,终于如愿以偿。游美学务处又特别选派11名15岁以下的幼童赴美,由他亲自考试选拔。唐国安的故乡在今天珠海唐家镇鸡山村。2001年,清华大学在珠海建立了园区。仿佛是天意,清华校区恰好建在老校长唐国安的故里。站在唐国安祖屋的门口,从那条湿漉漉的小巷望出去,正好能看见清华园区乳白色的楼房。

  梁如浩

  当年唐绍仪身旁的这个小伙伴,后来是富有经验的铁路管理者,他当过清朝的大臣,民国的部长。他的四个儿子,两个留美,两个留英。他的儿子娶了唐绍仪的女儿,童年的小伙伴,成了儿女亲家。

  欧阳庚

  和詹天佑一起毕业于耶鲁的欧阳庚,长年担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的副总领事。他在那里遭遇了1906年大地震,曾担当重建中国城的重任。作为华侨们忠实的保护者,他在美国华人社会有口皆碑。

  梁敦彦

  梁敦彦是辜鸿铭的好友,被文化怪杰辜鸿铭称为“同志”。这位当年哈特福德高中棒球队的神投手,在清末的官场竞技中,从小小的电报生一步步当到了外务大臣。他忠于朝廷,拥护帝制,直到辛亥革命后都不改立场,1917年,他参加张勋复辟;后来末代皇帝溥仪结婚,他和另一位留美幼童蔡廷干,是婚礼上的伴郎——庄士敦所着《紫禁城的余晖》(Johnstone:《TwilightintheForbiddenCity》)记述了此事。

  蔡廷干

  蔡廷干是袁世凯的密友。他曾帮助袁世凯,在当总统前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他自己的辫子在留学时就没了。因为太顽皮,他被送到机械厂实习。在机器旁辫子有危险,所以朝廷给他可以剪辫子的特许。蔡廷干曾在甲午海战中率鱼雷艇逃跑,但在袁世凯时期却成了海军元帅。蔡廷干晚年用英文翻译了唐诗,还写了研究老子的专着。一个未完成的梦想,是写一部《袁世凯传》——他为此搜集过许多资料,包括袁世凯用餐的食谱。

  张康仁

  张康仁是大律师。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和中国同学们一起被召回,但在哥哥的帮助下又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了法学院。经过长时间奋斗,他成为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他的知识后来为国家所用,朝廷赐给他“法科进士”的身份。

  郑廷襄

  美国纽约有一座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留美幼童郑廷襄是主要的建造者。在被朝廷召回后,郑廷襄秘密逃跑。他躲进一条外国轮船,没想到巧遇被派出国的唐绍仪。唐绍仪帮助了他,使他顺利返回美国,修完学业,成了出类拔萃的工程师。

  在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曾见到多位“留美幼童”的后裔,均给我们极大的帮助。他们是:

  詹天佑的孙子詹同济先生;

  唐绍仪的外孙女顾菊珍女士;

  周寿臣的孙子周振荣先生;

  梁普照的孙子梁赞勋先生;

  容揆的孙子丹纳和理查先生;

  李恩富的孙子理查·李先生;

  容星桥的孙女容应萸女士;

  钟文耀的孙子钟安民先生、BruceChan先生、孙女Jacky女士。

  我们见到了容闳的孙子容永成,还有他的第三代——容闳的第五代孙女们。

  我们见到的惟一一位“留美幼童”在美国时寄住家庭的后裔是亨纳斯(HINNERS)。他的外曾祖父尤金·哥登尔(EUGENEGARDNER),是麻省春田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当年中国留学事务大楼就是由他设计的。寄住在GARDNER家的幼童有唐绍仪和梁如浩。2000年,HINNERS在美国出版了他写的一本书《唐绍仪和他的家人》,记述了唐绍仪的家庭和他的家庭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

  尤金·哥登尔曾说:“当这些孩子由孩童长成青年时,他们成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如果他们是近亲或是同一种族的,他们将不会如此亲密地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而现在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这种亲密的关系使我们成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一个完整的,儿子的,男人的整体。在他们的工作时,游戏时,开玩笑时,不悦空虚时,在他们的感情脆弱时,在他们大声宣布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本能地要求公正和公平游戏时,他们个个非同寻常。”

  两个家族的联系在20世纪的战乱和政治风浪钟几乎被彻底隔断。1972年前后,在尼克松访华后不久,两个家庭恢复了通信联系。1987年,亨纳斯退休了,似乎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他觉得他必须承担起重新寻找中国的唐绍仪家庭后裔的重任,1987年,他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我们到美国采访的时候,八十多岁高龄的亨纳斯一人住在华盛顿的公寓里。他卧室墙上挂着家传的当年唐绍仪寄来的礼物——丝绣的壁挂,还有一个铜制的茶几。不大的两间公寓房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图片。

  亨纳斯是目前哥登尔家族惟一一位精心收集这些史料并且对此怀有极大热情的人。他没有结婚,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些流传在家庭中的故事传下去。

  和亨纳斯一样,我们也盼望,对“留美幼童”史料的追寻和研究能够继续。我们期待结识更多“留美幼童”的后裔和美国“接待家庭”的后裔,不仅为了获得更多的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详情,而且期望由此了解那一百多个家族在一百多年中的经历。这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地赶路。

  “多年以前”的东西,正在流失。

  (本文摘自《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上海文汇出版社 作者:钱钢、胡劲草)

  (本文不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上一页
第4页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