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2004年一季度

《癸未年记行》苏沪篇(下)【夕阳影里一归舟】03-27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29日 16:29

  水乡*梦回

  行前,有些争论。去过的人,说,不要去周庄,直接奔乌镇。没去过的人,如我,早已经被他人的文字迷醉,要印证笔下的周庄。许多年前,周庄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妹妹去过几趟,和几个朋友去写生,拍来的几张照片,水乡的神韵让我眼前一亮,原以为枕河人家、小桥划舟早已经被时间埋葬了。再后来,看到妹妹穿着棕花衣棕色裤端坐红木桌旁,摇着香扇,背后壁上四幅中国字画,活脱脱一个古时少奶奶。从那时起,我的心就被挠着痒痒。权衡来去,最后的决定,先去周庄,后去乌镇。

  包车到了周庄,正当太阳顶头,身边围上来一圈拉三轮车的脚夫。从售票处到小镇,这一点点路还是走得了的。顾自向前,还是被跟了尾巴,一个当地妇人,一路介绍风景,做起了免费导游。她有点锲而不舍,一直跟到午饭时分,引我们上了她家的饭馆。这样的生意,做的也是辛苦。此是后话。入口处,摆着一溜地摊,卖当地的小红菱和小咸鱼,及别的土特产。要是不赶时间,买一把脆生生的菱角,午后在茶楼里边饮茶,边剥菱,边看窗外景,也好偷得浮生半日闲。周庄的主要部分其实就是二条街,夹南北市河而居。街的两面原是民居,现在全部成了小铺,商业氛围很浓。偶尔,瞥见小院,静静地掩了门,似朴实的民宅。

  第一个景就是双桥,刚到的一批游客堵得水泄不通,根本找不到空隙拍个全景。又被爸爸和妹妹拎来拎去地拍照,这两位老先生半天了还在对景,按不下快门,我在人群中,心里不免烦躁。后来干脆缴了妹妹手里的相机,我来主摄,这才加快了脚步。三厅只看了沈厅,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各由过街楼,过道阁连接,规模很大,并有私家船坞,内眷从自家码头悄然上船,不惊世目。也可隐秘地装卸货物,可见沈家的用心。不知沈家有几多女儿,后院的小姐楼,据说专为相亲用,站在楼上的小姐,能将楼下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楼下的客人却丝毫不见上方的窥视。不过单看厨房,就知道沈家人丁旺盛。几个阿婆,烧着阿婆茶,低头绣着布鞋。小布鞋,小荷包,花花绿绿地码了一桌子,方阵间是给茶客用的小蚕豆,葵花籽。只是,游客川流,坐不下来喝茶呀。来一趟周庄,不喝茶是个遗憾。我们终于上了三毛茶楼。楼主是妹妹许多年前就交下了的朋友,引我们上了二楼,趁他们寒暄之际,打量了茶楼一番。高高低低的八仙桌,搁一把紫砂壶,墙上错落地贴着剪报,条幅,和老照片,颇有文人的气息。这个小镇,早年游客不多,许多文人、艺术人来了就不想走,干脆择屋而居,安安静静地写字,作画。所以,这个小镇的居民有一小部分就是外来的当地人,如三毛茶楼的楼主。楼主寒暄完,回楼下接着掌柜去了,顷刻,他的妻子给我们上了茶水和小碟。三毛茶楼虽然颇负盛名,却并不热闹,楼上喝茶的就我们一家(也许我们来的时间不对?)。先不追究楼主如何和三毛扯上干系,茶楼名字注定了它的定位只是读书人,也就注定了游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迈进来。楼主甘愿守得清冷,也不改初衷,倒是让人钦佩。

  好事的爸爸硬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在留言本上写几句,以志“到此一游”。玩童一般。

  有几样东西,很是喜欢。一是当地的青团,糯米制品,绿晶晶的,吃到嘴里,满口的清香。另一样,是透明的牛角梳,造型繁多,挑了一把鱼背造型的小梳,弯弯地握在手里,随时可以掏出来拢一把头发。还有,就是已经化为脂肪的万三蹄,名自沈家沈万三。蹄膀肥而不腻,绝顶的上色,纯烂细腻,连父母的老牙也能轻松消受。再一样,是本地妇人的衣饰。越是年长的,头饰越多,不是蓝巾,就是花毛巾,或者碎花,插在发髻和头顶。头发绝无披发的,不是髻,就是用鲜艳的桃红头绳,扎出两股粗辨来,翘在两鬓。上衣是传统的大斜对襟,花棉布居多,也有隐花的绸缎。几人立在桥头,敲着木片片,咿咿呀呀地唱着当地小曲,好不开心。

  周庄,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旅游的好处,可是蜂拥而至的游客,真得让人担心这里的小桥能支撑多久?看到他们拆下的传家门窗木雕,准备卖给游客时,周庄是不是已经在开始失去它的特色?

  相比之下,乌镇的原汁原味保留得很好,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它。

  因为司机的不识路和路人随手指点,我们一行匆匆赶到,暮色已近。再去买门票,已经没有意义。随便在街上逛逛,游人散尽,乌镇的黛瓦粉墙格外素雅,沿市河的一长溜美人靠,空无一人,让我恍惚以为晚清的遗村,一座空城。河滩头上,一位妇人在掬衣。对岸的门洞,又是一家深宅大院的码头吧。橹声已逝,店铺早已打烊,石板地开始在夜灯下泛出潮潮的亮光。又高又大的木板门铺,一路弯弯曲曲地排下去。挂在铁钩上的街灯,已现昏黄的光芒。零星的几家餐馆,还亮着灯,透过敞开的雕花窗,投到水面。我心目中的江南水乡,就该是乌镇这个样子!

  歪打正着,乌镇到的正是时候,却也不是时候,匆匆来了,又得匆匆回去。因为父母的关系,我们欲在乌镇住一晚上的愿望不得实现。

  两个水乡,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浙江。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十个名镇,江南水乡就占了五名,其中就有周庄和乌镇。乌镇名属桐乡,实则另一岸属吴兴,是由乌、青二镇合成的。所以规模上比周庄要大,气派也好,“百步一桥”也比周庄名副其实得多。它的原汁原味更在于那些周庄随处可见的恶俗红灯笼,在我走过的河、街面,不见一盏。不管有何差别,江南水乡的神韵是相同的。如果你来,就选一个傍晚,和你的爱人,在幽微的街灯中悠闲地品尝清廖,尔后坐在水阁里慢慢吃几碗当地炒菜。是夜,推开窗扇,清辉里,掰一叶小棕,凉意中,温情融融。清晨,“咿呀”橹声来敲窗,从伙计手里的木头提篮里接过冒着热气的馄饨,乘着雾气的摇船走一遭水巷。然后,趁着游客涌来之前,一一走进景点。

  呵呵,一不小心,作了一回梦中人。

  何日我能再来?来易来,去难去,飘忽世间……癸未年,锁在我生命里的一个永恒章节。

  (全文完)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癸未年记行》苏沪篇(下) (2004/03/29/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