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广州记游——关于广州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2日 15:05

  ■文:SilkEye

  关于广州

  流水账似的广州游记写玩了,边写边回忆那些在广州的日子,想那些走过的街道,看过的景致,吃过的美食……这不是我第一次去广州,但的的确确,这次我是被广州“惊着”了——惊喜大于惊奇!回来的时候向朋友展示广州的照片,看过的人无一例外地发问:这是广州么?广州有这么有文化的地方?那确实就是广州,原本在我的印象中只等同于美食和逛街的广州。就好像一个看熟的朋友仿佛了无新意,突然发现原来他还有那么迷人的一面,那种感觉非常好。陈家祠精美的木雕、砖雕图案、石室教堂高耸的塔尖和美丽的玻璃花窗、西关的趟拢门、古朴的仁威庙、寂静悠远的光孝寺、六榕寺东坡居士题写的寺名以及美如花蕊的花塔……

  因为了解,所以不同。

  骑楼

  第一次去广州的时候,那里的朋友陪我去上下九逛街,六月广州的天气,闷热潮湿,雨的来去都很随意。我们走在长长的走廊下,不理会外面忽而飘起的雨丝,一家一家地逛到尽兴。而这次,我才知道,原来上下九街边建筑叫做“骑楼”,本来是欧式的建筑,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的希腊,后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代,在20世纪初引入广州,成为临街商业楼的主要形式。楼从第二层起跨在人行道上,人行道里面才是店铺,这“横空出世”的骑楼,一来扩大了楼上住户的居住面积,另一方面也为楼下逛街购物的行人们遮雨挡阳。楼上住人,楼下开店,骑楼竟然成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再走在广州的街上看到那些骑楼感觉就亲切得多,去一德路看石室,出了教堂的大门,街道两边就是骑楼,很欧式的样子,也很古旧,看着骑楼来来往往的人们,觉得对于这个城市心中又有了点亲近。骑楼让我想起江南西塘小镇水边长长的廊蓬,都是为路人行一份遮阳挡雨的方便,仿佛举手之劳,身在其中往往不觉得,但我走在北京的街上就对骑楼和廊棚分外的想念,心里就很感激这样的建筑,很人情味。

  十香园。

  其实十香园还不能算是一个景点。朋友说是岭南名园,岭南画派开山祖师居廉、居巢的故居。“十香”的意思是园中植有素馨、端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君子兰、白兰、含笑等花木,和馀荫山房媲美。几年前去的番禺的馀荫山房,原来的私家园林,很清静的地方,不大,但着眼处就有景色宜人,很喜欢。于是在一个早晨赶去位于海珠区河南客山怀德大街上的十香园,司机对这个名字很迷惑,还以为是某个新兴起来的食府。到了怀德大街一路打听,我们已经听说那里现在是居氏后人居住,为民宅,不是开放的景点,心中就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顺着小街一路深行,到一条河横在眼前,河的对岸是整齐的居民楼,这边则是平房民居。左转,看见一个白色石碑,阴刻着“十香园”,注明是广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后面一条短短的弄,走进左手就是十香园了。院门虚掩着,叫了两声,不见应答,我们便推门进去了。院落而已,右手是房,左手则是高高矮矮的植物,门边用铁丝网隔出一个空间,里面一条小狗,见我们来,很友好地直起身,伏在铁网上。一边问着有人么?一边往里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士迎了出来,疑惑地看着我们。

  “我们,我们是从北京来的,看过关于十香园的介绍,以为是景点,所以……就是这里么?”

  女士很和气地点点头,将我们迎到比较开阔的院落当中,我们将手中打印的资料递给她看,抱歉这样不速造访,实在没有料到此地还是民居。

  女士介绍说,政府本来说要将这院落保护并按照十香园的原貌修复,但因为还没有着手实施,所以此地依然是她们居住。

  “您是居氏的后人么?”

  “是呀,我的婆婆是居廉的曾孙女。”

  “我们听说十香园得名是因为园中有很多花木,”我看着身后凌乱的林木问。

  女士拿了一本相册给我们看,里面有一张关于十香园原景的图片。女士说,这画是她的公公、婆婆靠着记忆画的,原稿被广州美术馆收藏,这是画稿的照片。图片中十香园显得清静、整洁、花木错落有致。而今,园中原来的太湖石被堆放在草丛之中,几丛疏竹摇摆,一株木瓜树上已经挂了杯子大的果实,炮杖花红艳艳地开着。“我们自己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整理这个院子啊。”她的声音里有些无奈,有些遗憾。是啊,既然是政府认定的文物保护单位,是应该由政府管理起来才是。很多事情单单依靠民间行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许下次再来的时候,十香园已经恢复了它当初的面貌吧。

  石室天主堂

  教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很神秘,因为在此次广州之行以前,我从来没有进到过教堂里面。对于教堂的了解大多来自照片、文字、影视等介绍,也因此石室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除了那些精美的玻璃花窗,穹顶以及哥特式建筑本身的魅力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堂中弥漫着的肃穆庄严的感受。圣歌响起,所有的人站立应和,旋律在高高的穹顶之下显得很空灵。沐浴在圣歌之中人的确心无旁骛,当你感觉离世俗很远的时候,是不是就会离上帝很近?我不知道,也许信徒们会如此的相信吧。

  陈家祠和仁威庙

  冬天的时候去了徽州,流连宏村是因为爱那小村的清静韵味,也是因为慕名那里精美绝伦的民居木雕。明清时期精美的木雕让我打开眼界,也对于各种建筑的装饰起了浓厚的兴趣。偶然一次看电视,正好是关于陈家祠的一个专题片,可惜只看到一个尾巴。镜头滑过那些缤纷的陶塑、灰塑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那竟然是广州,和我记忆中的广州简直是大相径庭啊!也许这就是这次广州之行的契机吧。陈家祠勾起勒我了解这个城市的欲望,而这个浮光掠影的行走归来之后,这个城市更深地勾起了我对它得想念。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广州一直有着那样的偏见,也许是因为那里的经济太过发达?可实际上,发达的经济何尝不是承载文化的土壤?看了几处德民居,山西的王家大院,宏村的承志堂,还有这次广州的陈家祠,哪一个又不是巨商富贾当初用金银铺就的呢?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有留存下来的可能,也许这就是哲学中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现实例证?广州的木雕比之徽州并不逊色,除了木雕外,灰雕、石雕以及岭南特色的陶塑、灰塑都极尽其精。站在那些精美的雕饰前,想着当初的匠人怎样一刀一斧地经年累月,留下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桩桩件件。明清时代的各种雕饰题材类似,甚至画面也都相近,不外乎历史故事、忠孝礼仪、吉祥祝愿等,那些匠人中不乏技艺高超的大师,但对大多数工匠而言,他们做的可能不过就是一些驾轻就熟的重复劳作,他们在一下一下雕刻那些木石砖瓦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多少年后,会有人站在这些雕饰的面前,入迷地观赏?真的很喜欢看那些雕饰,并且接着籍着文字、画面中蛛丝马迹的提醒揣测它凝固的是泱泱历史长河中的哪一个片断,如此漫步在古老的庭院,于抬头低首间欣赏、揣摩、意会进而微笑……那真的是一种快乐,难以言传。

  六榕寺与光孝寺

  两个庙,在广州的地位都很高,一个喧闹,一个清静,徜徉其中的时候,心里其实都只有自己,那就没什么不同了吧。看寺需要心境,想念寺的时候也需要心境,怎样的心境才可以淡定到近佛?我不知道。佛说,要悟,那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挣扎吧。

  (未经作者本人或CCTV.com专项许可,请勿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