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丽江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八):丽江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12日 10:19

  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约瑟夫•洛克,美国颇有争议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仍旧怀念着中国的一座古城。他躺在病床上写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将回到那里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候上帝的召唤。这座令洛克魂牵梦绕的古城就是——丽江。

  1922年2月,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来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与滇中高原的交界处,北部是金沙江和玉龙雪山。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称“大研”。公元1258年,忽必烈在这里设立丽江军民宣抚司,从此正式更名丽江。

  总面积3.8平方公里的丽江古城,朝任何方向敞开。为了防止冬季偶然到来的寒风,丽江古城的街道很少笔直贯通。为了便于人畜行走,邻街房屋的墙角多采用圆弧。

  丽江丰沛的水源来自玉龙雪山脚下的黑龙潭,潭水分中河、西河、东河三股水系流入城内。中河是古老的自然水系,它将古城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河和东河是人工河。

  丽江有“高原姑苏”之称。丽江人自古以来对水就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上午10点以前不在河里洗菜、洗衣服,大家集中在这段时间挑饮用水。

  丽江古城内,各式公用桥梁就有76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5座之多。这些桥多数是明朝年间所建。

  丽江古城里的房屋多沿水而筑,随着水势构成一条与河流并行的建筑长廊。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水乡景观。

  丽江古城的民居极有特色,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三坊一照壁”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从清朝雍正元年就已经形成。

  “这是一座‘天人合一’的古城,人与自然结合地如此完美”,约瑟夫洛克这样评价丽江。“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在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幸福的生活,那是天堂。”

  解放后,当时的政府决定迁出古城在周边发展。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人们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边寨古城。

  奇怪的是,丽江城内连城墙的痕迹也没有。丽江古城为什么没有城墙呢?

  丽江纳西族学者宣科:“明代的时候,丽江的土司姓木。盖了城墙就变成困,从前这非常忌讳。另外一个是它四通八达,这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中转站,非常重要。从这儿到处都可以去。”

  丽江的石板路全部取材于周围的大山里,当地人把这种石材叫“五花石”。

  唐朝文成公主把茶叶引入西藏。由于当时那里不能种植茶叶,所以他们只好用高原特产来向中原交换,日子久了就形成了“茶马互市”,而那些连接青藏高原牧区与川、滇产茶地的必经之路,便被人们称作“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两条,其中一条就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将云南的茶叶和盐运往西藏甚至更远的地方。

  骡马是当时这一区域惟一的运输工具,而马帮是这一带惟一的运输方式。马帮将物资的交流几乎覆盖到每一个村寨。

  一队马帮一般来说由“马锅头”、赶马人和一定数量的骡马组成。“马锅头”即马帮首领的俗称,他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茶马古道就是靠这些马帮连接起来的,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也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那些马帮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就成了后来的城镇。同时古道上经济物资的大量交流,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更由于行进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这种极特殊的“载体”,使得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纽带。

  从清朝嘉靖时期开始,丽江人把那些赶着马匹前往西藏做生意的人叫做"藏客"。他们不仅遍布西藏各地,而且进入了尼泊尔、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据一些资料统计,到抗日战争时期,丽江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小商户竟有1200多家。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口。丽江纳西人把丽江古城叫做“本知”、“巩本”在纳西语里是仓库的意思,“知”就是集市。

  丽江城里多土少石,为了经受得住骡马的踩踏,丽江人专门从山里运来石头铺设路面。

  宣科:“丽江是马帮的一个最重要的重镇。从思茅、普尔,从那个地方带来茶,到下关,他们就整成形状。在丽江一垛一垛地准备好。由于他四个月才到目的地的,又是非常艰苦,所以在丽江要休整。然后就进藏了。”

  87岁的赵应仙老人年轻时,曾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响当当的纳西族“马锅头”,他带着自己的马帮,在丽江、西藏和印度这一条艰险的旅程上来来往往。

  丽江是我国纳西族生活最为集中的地区。一种学说认为,居住在丽江的纳西族是古代羌人的一个分支,大约1700多年前从四川南迁而来。

  在纳西族的传统中,有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的说法。古代纳西族母系氏族社会的制度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到如今,形成了古城里女人当家的奇特民俗。

  身着传统服饰的纳西族妇女,在古城任何街巷都能看到。这种传统服饰,俗称“披星戴月”。纳西族妇女也以辛劳著称。一位学者这样评价她们:娶个纳西姑娘就获得了人身保险。

  相比起妇女,古城里的男人们则十分悠闲。他们中有很多精通音乐和绘画,执迷于本民族的古老文化,成为纳西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赵应仙老人今天就是纳西古乐队的成员。

  纳西古乐是广泛流传于丽江民间的一种古典音乐,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半个世纪前,旅居丽江的俄国人顾彼德曾描述到:“这是地道的中国古典音乐,它超越时空,似乎描述这样一块乐土:在这里多么宁静、安谧,有着不灭的和平、大同。”

  宣科:“音乐传下来的有三个原因: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古文人多,因为这是文人雅集型的细乐,所以文人把文人的音乐传到今天;其次呢,丽江的青少年崇拜文化人;另外,它传来的时候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的谱 “工尺谱”。谱传、口传同时进行。据我们所知,今天去丽江游览观光的人都要去聆听纳西古乐,而纳西古乐也已经成为纳西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以全票通过的形式,正式将丽江古城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丽江以其古朴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其东方文明的神秘和魅力。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