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江源行走

行走江源——有过动摇,但从未后悔(刘源专访之一)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31日 10:52

  是什么让你有了行走江源的念头?从理想到它的实现,经过了多久?这期间你都做了那些准备?

  2001年8月,我硕士毕业的暑假,作为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志愿者,我第一次来到长江源头地区,不仅工作生活了一个月,而且抽空进行了初步的社会调查,由此,一个念头挥之不去:在这片具有独特生态意义的地区,本地人是如何与环境彼此适应与改变的?

  回学校后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向导师提出将这一地区的研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内容。按照计划,我应该2003年4月开始田野调查。在这之前,我所作的准备有:搜集整理国内外生态人类学界的研究成果,尤其关注对于高原高山地区的研究;请教国内在生态人类学方面卓有建树的学者,请他们对我的研究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查找江源地区相关历史地理背景材料;请教我的藏族同学老师,增加对调查地的感性认识;寻找资金支持;等等。幸运的是,2003年4月13日,我如愿按照计划离京奔赴青海,正式踏上调查旅途。

  调查的主题是?涉及哪些内容?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成果?

  调查主题:通过对长江源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力图根据收集到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充分描述和解释当地自然生态、人文心态、社会结构和主位意义之间的互动体系,提出以当地人文价值为怀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发展思路。调查中通过对牧民和当地政府官员的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减少当地人类活动对草原的危害。

  涉及内容:了解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及现状;记录当地藏族牧民的生计方式和外来移民开发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从人文主体性角度阐释人与环境、本土人文与现代化进程、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在全球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即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探讨近年来相关环境保护组织在江源地区的工作和影响等工作。

  项目预计成果:1、以唐古拉山乡调查为基础撰写调查报告,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数据和建议。例如,气候变暖、臭氧空洞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牧民人口增加对草场的影响等。2、通过对当地牧民、干部和青藏铁路建设者提供宣传和咨询,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长江源生态环境状况、牧民的人为活动对环境影响、环境对牧民影响等方面的图片资料。

  你的预先安排好的路线有过变动吗?在途中发生过意外吗?目前来看计划顺利吗?

  开展调查工作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了预先计划的路线,主要是去掉了原来列入计划的雁石坪地区。因为原来的计划是将沱沱河沿与雁石坪进行比较研究,但上来熟悉情况后发现,两边分属青海西藏,进行比较的异质性太强;加之这里生存条件恶劣,调查艰苦,如果在有限的半年中将精力分散至两个地方,势必影响调查效果。所以及时调整了计划:主要调查地划定在唐古拉山乡下属的各牧业队。途中,虽然发生过车陷泥地无法挖出,不得不徒步三小时到附近牧民家过夜,第二天再走回去继续挖车的事;也经历过狂风大雪中迷途只好在车上静等;至于饥饿、头痛、喘不上气儿、疲惫、陷车、修车……更是家常便饭。七月初我曾因为高原性低血压和贫血不得不在格尔木休整半个月,其他无恙。如果不算高原缺氧对身体的慢性侵蚀,我起码还是平安的。我成行前做过详细的调查计划。目前调查基本结束,除了对计划稍作调整外,整个计划进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调查期间只是你一个人吗?

  4月中旬离京,至七月底一直是一个人。八、九两个月,“绿色江河”志愿者杨健、熊杨分别与我共同工作。

  调查期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人?风光?还是其他?

  由于我从事的是人类学研究,在任何地方调查,吸引我的永远是当地生息繁衍的人群。虽然风光也会令我着迷,但能令我心灵震颤的永远是生活在风光背景之中的当地人。

  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到过危险吗?怎么处理的?

  没什么事关生死的危险。这里只是艰苦,只要自己预防措施做好,不无故冒险,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发生吗?

  有,很多。在我的文章 《唐古拉,我的痛我的爱》 中可见一斑。

  在调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见的收获是:我希望凭此写出我的博士论文,完成作为人类学研究者的成年礼。无形的收获是:我想自己更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挫折坎坷,我会更坚强、宽容、理性,无论今后在学术道路上能走多远,这些收获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在其中一篇文章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我真的要历尽这些艰辛,调查才能有所收获吗?我一定要吃这些苦吗?上高原后,孤独与无力感第一次控制了我的意志,伴着窗外的寒月屋内的冰冷,伴着浑身的酸痛疲惫,铺天盖地,它们牢牢占据了我的心灵。 ’你现在是后悔了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

  不,我有过动摇的时候,但从未后悔。大悲才有大喜,没有切入骨髓的痛楚,何来发自心底的笑容?这是很公平的。有时候肉体的软弱会使我意志脆弱,但那是暂时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是丰厚而坚韧的,历经苦乐酸甜,看遍人间悲欢,一次次感悟生命与人性的种种。说实话,来前没有想到这么多的艰难困苦(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呵呵)。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什么可以列成条目的理由,因为我想去,而且足够幸运,有一定的条件能够支持我去。说这里艰苦更多的指自然条件,我更关注的是如此条件下,依然生息繁衍的藏族牧民,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当关注点超越自然条件的艰苦时,艰苦就不是不可以忍受了。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