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历史·人文·民俗]

北京的门——正阳门的记忆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4日 10:58

  影像这种现代化的记录手段,使人们看到了百余年前的北京城,跟随着镜头的焦点我们把目光投注到正阳门这个汇聚了最多关注的地方。作为今天北京城里仅存的一座有着完整城楼和箭楼的城门。它的存在是幸运的也是必然。一切都缘于它建在了一个北京城最特殊的位置上。

  对于前门大街上的这两座城楼建筑,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它们哪个是正阳门,哪个是前门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当年内城城门的结构。从这张数字还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内城的城门很像是一个小城圈,它包括了一个巨大的瓮城,里面有空场儿,南面是箭楼,北面是城楼。瓮城上设有闸楼,进出城门的行人走的是开在闸楼下的门洞。在瓮城内一般设有两座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最外面的箭楼下一般是不开门洞的,楼上设有许多用来朝外射箭、打炮的窗口,使城门更加易守难攻。所以,城门是一组防御建筑的总称,并不单单指某一座建筑。也就是说今天这两座建筑都是正阳门,南面的是箭楼,北面的是城楼。

  而大前门则是对正阳门的别称,由于正阳门位于皇城的正前方,所以人们称它为前门,相应地人们也称地安门为后门。

  在没有加筑北京外城前,正阳门便是整个京城的南大门,根据古礼,正阳门的作用就是用来体现皇权的威严。当时只有在它的箭楼下才开有门洞,那是只为皇帝一人而开的门,平时紧闭,百姓进出只能走两侧的闸门。正阳门形制上比其他城门高出许多,在它的名字中,“正”代表了它是京城的正门,而“阳”则是天之大数代表了皇帝。

  “1610年 明万历三十八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从上到下,一行行显出,配合解说,到1900清光绪二十六年闪烁)

  历史上,正阳门除了是北京城里最高的城门外,也是个遇到火灾最多的地方,它曾多次被重修或重建。1900年,正阳门上燃起了它有史以来最炙热的火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在天坛架起了大炮,炮火中正阳门变得残破不堪。

  1901年当逃往西安避难的慈禧、光绪返回北京时,为了顾及大清国的门面,留守的大臣灵机一动,在残破的正阳门城楼上搭起了一座纸做的牌楼。这一举动曾轰动京城。然而纸牌楼是不能充当门面,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又重修了正阳门。我们现在看到正阳门就是在那时修建的。不过由于当时正阳门的图纸与城楼一起被烧毁了,所以现在的正阳门是仿效永定门重修的。形制变了,正阳门所起到的象征作用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失了。

  影像这种现代化的记录手段,使人们看到了百余年前的北京城,跟随着镜头的焦点我们把目光投注到正阳门这个汇聚了最多关注的地方。作为今天北京城里仅存的一座有着完整城楼和箭楼的城门。它的存在是幸运的也是必然。一切都缘于它建在了一个北京城最特殊的位置上。

  1911年的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正阳门箭楼下那扇曾经只为皇帝而开的大门打开了,而从门中走过的却是刚刚当上了大总统的袁世凯,在人们眼中,这就像是一种仪式,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那座为象征君王威严而建的城门从此失去了它的意义,在后来的日子里,它反而成为了阻塞交通的一大障碍。

  明清时,北京城的道路分布大多是南北向的,很少有东西直行的大路。内外城之间只靠宣武、正阳、崇文三门进出,因为前门外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所以进出城门的人流以正阳门为最多。

  1900年,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英国人强迫性地把铁路线从奉天修到北京的大门口。他们指定了前门这个敏感的地方为火车的终点站,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后来,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也修到了正阳门月城的西侧。

  这样一来进出京城上下火车的人,全都聚到了正阳门外,那时前门的交通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堵”。正阳门巨大的瓮城挡在了当间儿。

  为了环节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1912年国民政府开始了对正阳门的改造工程。此项工程规模宏大,拆除正阳门东、西的月墙,在正阳门城门楼的两侧开辟新门,修筑两条南北向的、宽20公尺的马路。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正阳门,它保留了城楼东、西两侧的观音庙、关帝庙。宽阔的马路环绕城楼,并且还向西方学习,在道路两旁栽种了行道树。独立后的城楼、箭楼比邻而立,中间部分成为了火车站的站前广场。

  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造,它不仅解决了当时交通拥堵的问题,更保留住了城楼、箭楼的古建筑。

  而当时负责此项工程的是一位名叫罗恩凯格尔的德国工程师,现在我们看到的正阳门箭楼就是他的设计。为了让独立后的正阳门箭楼看起来美观,他在箭楼两端原先连接月城的地方做了托架似的处理,还在原来射箭打炮用的窗孔上加了弧形的装饰物,这些处理都是西洋式的,而月台和用汉白玉做成的栏杆则又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式样。

  从此正阳门就以这全新的面貌,记录着北京城新的历史。

  正阳门就像是北京城里的一座碑刻,它记录了历史的厚重与苍凉。这也许就是它能够留存至今的又一个原因了。 (编导:孟芳 摄像:张又鹏)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