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历史·人文·民俗]

贵州发现距今2.8亿年的鲨鱼化石 复原图公布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30日 09:23

  

此鲨鱼化石可能属于旋齿鲨科中的太阳鲨。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贵州织金发现距今约2.8亿年的旋齿鲨的齿列化石,专家推测可能属于旋齿鲨科中的太阳鲨。

  据考古专家、贵州工业大学教授杨瑞东博士介绍,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旋齿鲨齿列化石中牙齿数目最多、齿列最长、个体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旋齿鲨化石。

  这与以前国内发现的旋齿鲨齿列化石有较大的差别,贵州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恭正初步研究和南京大学刘冠邦教授鉴定认为,化石牙列形态和结构特征与仙洞湖南旋齿鲨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与巴基斯坦和前苏联外高加索发现的旋齿鲨齿列化石相近。

  贵州织金旋齿鲨化石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的化石内容,对研究古代鲨鱼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古特提斯洋生物群的生态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旋齿鲨化石研究的空白。

  化石属早二叠世茅口期

  这一鲨鱼化石是在贵州织金县城南1.5公里处的古佛山被发现的。化石产于灰岩中,与其共生的有大量的延化石、珊瑚化石等。化石牙齿个体巨大,齿列呈弧形,共有16枚牙齿。齿列前端牙齿短小,后端牙齿长大。

  考古专家根据旋齿鲨齿列化石所产地层推断,这块化石属早二叠世茅口期,距今约2.8亿年。

  杨教授说,旋齿鲨的化石多数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等地的石炭纪至早三叠世海相地层中被发现,我国出土的有2属4种,即长兴中华旋齿鲨、珠峰中华旋齿鲨、巨大中华旋齿鲨和在新疆发现尚未定种的旋齿鲨齿列化石。

  该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化石的新产地和新层位以及保存完好的牙组织结构对说明研究旋齿鲨的时空分布、进化关系等均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杨教授介绍,由于它们为软骨,故难保存为化石,常仅见少数牙齿化石,因此对本目的进化历史了解得很不清楚,至今只有少数几件保存较为完好的化石能帮助我们做一大概的了解。

  此次发现的旋齿鲨齿列化石虽不是新的属种,但该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化石的新产地和新层位以及保存完好的牙组织结构对说明和研究旋齿鲨的时空分布、进化关系等均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推测可能是太阳鲨

  专家推测,从发现的旋齿鲨化石本身来看,可能属于旋齿鲨科中的太阳鲨。据杨教授介绍,旋齿鲨生活在大约距今3亿多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海洋古特提斯海洋,它们长着排列成弧形或螺旋形的牙齿,以鱼类、菊石为食,是那时海洋的统治者。

  杨教授表示,此次贵州织金旋齿鲨化石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的化石内容。

  旋齿鲨:Helicoprion这个词的词根可能来自螺旋,比如heli-copter直升机、helicity螺旋性。翻译成太阳鲨可能是认为词根来自希腊的太阳神赫力俄斯Helios,比如向日葵helianthus、日心的heli-centric、太阳镜heliscope。此鲨已经灭绝

  杨教授说,旋齿鲨是灭绝了的奇异而神秘的一类软骨鱼,灭绝具体时间没有记载。

  在国际上,典型的旋齿鲨是19世纪末俄国的卡尔宾斯基在乌拉尔下二叠统阿丁斯克阶中发现的,后来在澳洲和北美也发现有典型的旋齿鲨化石。牙列的生长仍然是个谜

  旋齿鲨主要生活在地球历史晚古生代的海洋中,其保存化石均是特殊形态的牙列,因其极少与头部颌骨相关联而保存,因此,至今人们尚不确定它们生活时的牙列是如何着生于颌上的。

  中国的第一件旋齿鲨化石是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宪亭和张弥曼描述的,它产自浙江长兴上二叠统上部的长兴阶,因其牙列的形态和牙的结构不同于已知旋齿鲨类的属种,故命名为长兴中华旋齿鲨。

  从那时至今,中国已先后从西藏定日下三叠统,湖南嘉禾上二叠统大隆组(长兴阶)和湖南涟源栖霞阶上部发现旋齿鲨化石,它们被分别描述为珠峰中华旋齿鲨、巨齿中华旋齿鲨和仙洞湖南旋齿鲨。(文/莫彤 图片提供/杨瑞东)(来源:《北京科技报》)

复原旋齿鲨外卷的上下腭。

(编辑:王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