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自然·生态·探索]

乐业天坑科考纪实:二百万年前的熊猫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30日 17:51

  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日前认定,广西乐业天坑科考队送交的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远古大熊猫化石。

  专家们指出这件大熊猫化石个体明显比现在的大熊猫小,另外从化石保存完好的程度上看,它的臼齿宽大,研磨食物功能变强,但比起现代大熊猫的臼齿面结构又简单得多,所以这一时期的熊猫正是处在由吃肉类向吃竹子转变期间的大熊猫,距今大约200万年。

   专家说,我们知道最早的大熊猫化石距今800万年,以前不是专门吃竹子的,这个300万年的大熊猫开始专门吃竹子了。

  据专家们介绍,过去在全国发现了一些大熊猫化石,但只是牙齿和上额等零星部分。乐业县花坪乡的溶洞中发现的如此完整的远古大熊猫头骨化石,在我国还是首次。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认为,这只大熊猫可以使我们把现在的、早期的大熊猫的进化连起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古脊椎动物专家从科考队了解到,在发现动物化石的溶洞中,除了大熊猫.剑齿象外,伴生的动物化石种类还很多,专家们表示他们将在近期前往考察,进一步研究天坑群的动物群化石。

  这是中央台报道的。


两百万年前的头盖骨与现在大熊猫的头盖骨比较,发现,二百万年以前的大熊猫比现在的要大许多

  中外联合科考队在乐业县进行考察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当地群众热切的关注。一天傍晚,一位老乡拿着几块动物化石送到科考队,这是他在花坪乡的一个溶洞中发现的。初步认定这是一种大型的食草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我们当即决定连夜赶赴花坪乡。

  汽车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半小时才抵达。一直等在那里的老乡,把科考队带到了一个附近的溶洞。溶洞是当地老乡开采紫水晶时发现的,这也是一个溶洞。

  只不过这一个溶洞不是在天坑下面,而是紧挨着一个村庄。从整个村庄所在的地形上看,村庄所处的位置仍然是在一个天坑的底部。这个天坑也许是形成的比较早,加之面积比较大,天坑底部已经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山洼地,再也看不出天坑的形状。

  此时天近午夜,天上繁星密布,晶莹闪烁。由于这里还没有电灯,村里的人们早早地休息了。漆黑的旷野清风徐徐,队员们早已习惯了黑暗。他们打开手电,照着洞口,恍然间差点搞不清身置何处。是地上还是地下,只是满天的星星告诉我们,该进洞去探索了。

  发现化石的溶洞的洞口非常地窄,考察队也只能匍匐着,一个接着一个地钻进去。洞内相当于100多平方米的房间。灯光照在洞壁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的白色镶嵌物, 这就是化石!动物专家张春光大喜过望,他用手镐小心翼翼的敲下一块化石,拿在手中反复观察,像是在把玩一件稀世珍品。

  “这是一些大型脊椎动物的化石。”他向大家宣布。

  在洞中,专家利用手头的照明工具很快辨认出这些化石中有熊猫、鹿、貘、剑齿象、犀牛、古代野猪等七种200多万年前的珍稀的哺乳动物化石。动物的品种真不少,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古生物动物园。


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划时代象征的化石,它在全世界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地质意义,这一发现也说明当时 的海水较浅,气候适中。

  科考队中的专家认为这次科考发现的已经灭绝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小熊猫化石为进一步研究古脊椎动物起源及演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

  乐业这一地区溶洞比较古老,大多都保留着原始特征,岩溶堆积物极为丰富,发育良好,规律性强。许多溶洞都保存着大量珍稀古生物化石。丰富的化石表明,这一地区早期的自然环境良好,植物茂盛,动物种类繁多,在我们国内极其罕见。这一堆积层在海拔950米以上,熔岩堆积属于早期。它的厚度达60至70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化石仓库。

  洞穴的上层还发现了许多被钟乳石包裹的蜗牛和海洋贝类化石,这些蜗牛有鹅蛋那么大。

  令专家不解的是,按照生物进化的规律,早期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与海洋性的动物化石相差几乎几千万年。为什么这两个时间间隔如此长久的动物化石会在同一个地质结构中出现呢?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狭窄的溶洞内集中如此众多而种类各异的古脊椎动物呢?

  鹿、貘、剑齿象和犀牛是草食性动物,而野猪和当时的熊猫则属肉食性动物。就算两百万年以前这里的物质极为丰富,也很难在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养活这么多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动植物研究所张春光研究员认为:"这个溶洞很可能是一个水塘,引来了大量的动物在此喝水,突然这里发生了地震或者其他的什么灾变,饮水的动物纷纷地陷进了这个水塘里。与外界隔绝,最后这样形成了化石。“

  还有别的专家认为,这个地区原来就是一个正在坍塌的天坑。由于它处于几座高山的低洼处。山洪暴发将周边死亡的动物尸骸都冲击到了这个地方,沉淀在这个低洼处,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化石丰富的沉积层。

  在花坪乡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图像传到北京后,引起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专程来到电视台对图像中动物化石进行分析鉴定。著名古脊椎动物专家金昌柱指着图像中的头盖骨第一句话就是:“这就是两百万前的大熊猫头盖骨化石”。

  对乐业天坑的考察不断地获得新的发现.新的成果。几乎令人透不过气来。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来报告,在发现化石的溶洞附近又发现了一处早期人类的壁画。


谁见过竹子是方的?这里正是方竹之乡,它的生长在离地面几百米深的地下天坑之中。

  科考队顾不上休息,再次赶赴花坪乡。在一个曾经发现过不少动物化石的溶洞的顶部,果然有许多像是壁画似的东西。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一些马,还有一些飞鸟,笔调粗犷,带有明显的人工刻绘的痕迹。如果仔细辨认,洞壁上的这些刻绘还有一些人的形象。但是由于年代太久了,所有的壁画都显得比较模糊。这一发现无疑为这次考察又添上了古人类文明的花絮。遗憾的是,这次科考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大家对洞中的刻画,除了猜测之外,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些新发现引起了科考队新的思考:

  “是不是我们的考察还忽略些什么呢?”

  “已经考察过的那些天坑溶洞是不是有必要再考察一次呢?”

  “那里是否也会有古生物甚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呢?”

  (选自:《天坑科考探险纪实——临渊无惧》下一篇:布柳河---小青蛙“打的”)

  作者简介:

  骆汉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各种新闻奖,其中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世纪80年代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90年代任社会新闻部质量报道的制片人。现在新闻频道编辑室从事策划工作。有《共和国在打假》、《与古文明对话》、《穿越无人区》、《偷拍实录》等作品问世。

  其他作者:王洁、朱江、刘力、周毅、刘霞、刘林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