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自然·生态·探索]

乐业天坑科考纪实:野猪与猎狗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3日 09:50

  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

  日前,乐业天坑群科考队对当地传说有野猪出没的黄獍洞天坑进行了考察。

  黄獍洞天坑位于乐业县花坪乡以南13公里处,石围深约150米,四面绝壁环绕。科考队员主要是利用当地人在石围北面突出的岩石上搭建的两个木梯下岩的,为防止野猪袭击,小分队还携带了两只猎狗防身。

  小分队带去的两只猎狗这时似乎发现了什么,不断发出吼叫。

  据当地向导介绍,这个坑里经常有十多只野猪出没,可能这里有野猪群。

  这是中央台报道的。

  考察队从大石围归来,虽然历经艰辛,精力和体力消耗都非常大。但是,一个接一个的考察成果令整个考察队十分振奋。

  本来准备休息一天再继续下一步考察,但是队员们都坐不住了,包括年龄60岁的宋林华教授。他提出,再次兵分两路,一路对冒气洞进行考察,另一路到黄獍洞,考察那里的次生态群落。

  黄獍洞天坑位于乐业县花坪乡以南13公里处,是天坑群中最为怪异的天坑。石围深约150米,四面绝壁环绕。据当地老乡说,有一位养猪专业户的老母猪跑到山上去了,几天后又回到家,结果怀了孕,生下一窝小野猪。这位老乡怕养不活这些小家伙,就用个箩筐把它们放到黄獍洞里。几年后这窝小野猪发展成十几只,黄獍洞成了一个天然养猪场。

  为防止野猪的袭击,小分队携带了两只猎狗防身。

  黄獍洞是一个呈开放式的天坑,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围子。进入这个天坑不需要SRT,山势虽然很陡峭,但是,仍然可以凭着四肢和长在石壁上的树木爬到洞底。

  给科考带队的向导就是那位背着一筐小野猪放进黄獍洞的老乡。这回老乡筐里背的是一只猎狗,这里的猎狗个头都不大,长得都很秀气,也许是很少遇到强敌,所以它们的模样显得很温顺。

  有过下大石围经验的科考队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天坑,一切都不在话下。他们仅用了二十多分钟就下到了坑底。

  黄獍洞天坑的底部的湿度和温度较石围上部明显升高,靠近岩壁生长着几丛野芭蕉,蕨类植物明显增多。

  两只猎狗这时似乎发现了什么,突然变得凶猛起来,不断地发出吼叫。吼声在洞底回旋着,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

  黄獍洞下面半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只见一条黑影从队员的面前一闪而过,两只猎狗紧随其后,狂吠着冲上前去。

  这是一只十分健硕的公野猪,背上鬃毛直立,时不时的张开嘴,露出匕首般的獠牙,但是它对冲上来的猎犬依然感到恐惧,拼命地向草丛中跑去。

  黄獍洞天坑底部大概有两个足球场地的大小,两只猎狗追着野猪不断地围着天坑绕圈子。富有经验的猎狗此时兵分两路,一只追着野猪跑,另外一只从一边包抄,过了一会,两只猎狗将野猪逼进了一个狭长的石缝里。

  一只小一点的猎狗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冲上去就要咬野猪的腿,结果野猪头一低,猛地上前用嘴把猎狗挑到半空。猎狗在空中打了一个旋,重重地摔在地上。

  此刻野猪看来是豁出去了,冲着吼叫的猎狗直冲上来,受到打击的猎狗也许是受伤了。见野猪冲过来,它闪到了一旁。

  野猪冲过来了,快跑!

  科考记者黄文海距野猪只有几米了,刚拍完那组精彩的镜头,见野猪冲了过来,也撒开腿夺路而逃。

  人到了危急的时候,巨大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他手中提着十几公斤的摄像机,而奔跑的速度却不低于向前猛冲的野猪。

  站在远处的记者和专家拼命地喊:“快上树!快上树!“

  此刻的黄文海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劲,看到前面一棵伸出支杈的树纵身一跳,一手抓住树杈,一手还紧紧地抓着摄像机。

  居然蹿上了树枝上!凶猛的野猪此刻从树底下一冲而过。我们的记者真是够敬业的,小黄爬上树后,第一个反应居然是打开摄像机,把镜头再次对准了那头凶猛的野猪。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勇敢和敬业,使得大家回到宿营地后才得以看到野猪斗猎狗的精彩画面。从画面上看这头野猪比一般的野猪个头都壮,而且身材胖大。可见它还保留着的上几辈家猪祖奶奶的遗传。

  手拿猎枪的老乡瞄准野猪开了一枪,两只猎狗在枪声的鼓舞下又向野猪冲了过去。野猪开始后退了。

  老乡叫住了猎狗,科考队员重新集中到了一起。那只勇敢的小狗回到主人身边的时候,它的整个后腿都被鲜血染红了。

  摄像记者黄文海心疼地紧紧地抱住了它。

  黄獍洞天坑的底部多属阳生植物,也就是在天坑形成以后,重新生长起来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年代都比较近,大都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树木。例如杨树、榆树、槐树等等。这些植物的考察价值似乎不大,但是张春光教授走进刚才野猪跑进去的石缝却意外地发现栖伏在石头上的蛙类。经他辨认,可能又是一个新物种。这一发现又一次提高了天坑的考察价值。

  (选自:《天坑科考探险纪实——临渊无惧》下一篇:一个鼻孔出气的天坑)

  作者简介:

  骆汉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各种新闻奖,其中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世纪80年代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90年代任社会新闻部质量报道的制片人。现在新闻频道编辑室从事策划工作。有《共和国在打假》、《与古文明对话》、《穿越无人区》、《偷拍实录》等作品问世。

  其他作者:王洁、朱江、刘力、周毅、刘霞、刘林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