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自然·生态·探索]

乐业天坑科考纪实:地下水网罗妹洞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6日 15:00

  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

  负责乐业天坑群溶洞探险的这路中外科考人员,在经过大石围的路上,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河水系,考察队员初步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这条地下河流经的洞中,河水将洞内的岩石冲刷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离队员们站的地方大约5米高的洞壁上,可以清楚地看见雨季时,地下河水刻画出来的水位线。

  当地山民介绍,这条地下河水系是每年洪水爆发的必经之地,洪水一旦来临,整个洞内将会全部被洪水淹没。专家推测,这个地下河可能有着非常多的分支,遍布在整个大石围天坑群底部,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河水系。

  地下暗河从表面上看十分平静,但当队员们一踏进河中,河底水流湍急,几乎无法站立。

  这是中央台报道的。

  罗妹洞是处在大石围暗河下游几十公里的一个溶洞,按道理它应该与大石围溶洞相通,在科考探险队进入大石围的同时,另一支队伍也进入罗妹洞溯源而上,希望能与大石围溶洞里的队伍汇合。

  这支考察队由英国洞穴专家罗伯特带领,他认为,“这里的地下河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最庞大、最复杂的,它有多长,河里有什么生物,河水的走向,都是我们今天考察最想探明的。”

  大石围地下河的河道主体方向由东向西延伸,实际测算长度达100多公里,河中有多处深潭,瀑布和地下潜流,河道曲折复杂,洞顶最高处达50米,洞体最宽约30米,河水有时会潜入岩洞变成可怕的伏流,有时又会从大片堆积的石块缝隙中喷出;河道最窄处只有三四米,最宽处能达到十几米;水的流速时而极快,时而又平静得像一个小湖。在河道两边,由于河水时涨时落变化无常,两边的石壁或变得十分松软,或覆盖了淤泥,在上面攀登极容易滑落。而一旦掉下去,可能就是永远也无法返回的黑暗深渊。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危险性和复杂性,更吸引了探险者和研究者进入其中。

  大石围地下河是整个乐业县地区地下暗河的枢纽。无数条河流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输送到更远的地方。罗妹洞与大石围地下河距离最近,也是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好比似长江水经过狭窄的三峡流经到武汉时水面逐渐变宽的状况。

  大石围的底部连着两条地下暗河。专家在地下河里发现了盲鱼和一些虾、蟹等。暗河的水温十分奇特,将手探入水中,两条河的河水一冷一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专家目前还无法确认。

  对于乐业天坑群的形成时间,专家推测,它们大约形成于300万至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从调查的情况看,乐业天坑群在形成过程中遭遇了剧烈的地壳抬升运动。专家认为,这次抬升运动便是发生于新生代第四纪的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就是这次造山运动生成了云贵高原。

  从云贵高原向地下延伸几百米,就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行进在黑暗世界中的科考队员的头灯只能照亮眼前两三米远。泅渡是最危险的,因为根本无法得知水有多深.周边有多宽,更不知道那里隐藏着什么样的危险!有时耳边听到哗哗声,可身边的水却没有流动;有时游到一条快速流动的水道上,耳边却又听不见水响……这是最令人发怵的恐怖时刻,因为水流上层和下层的流动方向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常常能感觉到腿部以下的水流有一股把人往下拽的力量,处处潜藏着危机。

  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们,水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太习以为常了,以致对水没有更强烈的感受。然而,当他们走进狭窄的地下空间深处,被轰鸣的水声紧紧地包围的时候,他们觉得仿佛已经陷入了山洪暴发.江河泛滥的巨大旋涡之中。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水?这样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早人们认为,这些水是地球固有的。起初它们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贮存于矿物和岩石之中。以后,随着地球的不断演化,它们便逐渐从矿物、岩石中释放出来,成为海水的来源。譬如,在火山活动中总是有大量的水蒸气伴随岩浆喷溢而出。据此,一些人认为,这些水蒸气便是从地球深部释放出来的初生水。然而,当人们对这种所谓的火山“初生水”进行深入研究后,却意外地发现。它们实际上只不过是渗人地下然后又重新循环到地表的地面水。近代兴起的天体地质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邻中,无论是距太阳较近的金星、水星,还是距太阳更远一些的火星,都是贫水的,惟有地球得天独厚,拥有如此巨量的水,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科学家们对此认识不一。

  一些人认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上地球的彗星带来的。最近,美国的一些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地球大气紫外辐射照片中发现,在圆盘状的地球图像上总有一些小黑斑。每个小黑斑大约存在二三分钟,面积约有210平方千米。经过仔细检测分析,他们认为这些斑点是一些由冰块组成的小彗星冲入地球大气层造成的,是这种陨冰因摩擦生热转化成水蒸气的结果。从照片还可估算出每分钟约有20颗这种小彗星进入地球。若其平均直径为10米,则每分钟就有1000立方米水进入地球,一年即可达0.5亿立方千米左右。据此可以推算出,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亿年中,约有23亿立方千米的彗星水进人地球。这个数字显然大大超过现有的海水总量。因此,这一观点是否可靠,还有待验证。

  地球上正是由于有了这么多的水,才造就了一个如此广阔而又神秘的地下世界。

  在大石围天坑溶洞中的第三天,小分队已向前推进了将近10公里。河水的走向变得越来越复杂。每向前推进几米,河道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河水在凹凸不平的石缝和钟乳石之间上蹿下跳,流速迅猛,吼声如雷。可是在水流较宽阔的表面却显得非常的平静,记者朱江想涉水到一个较高的石头上拍摄整个队伍行进的情况,还没有走几步就已经被水冲得站不住了。刘宏立刻伸出手,一把将他拉上了水面。真没有想到在平静的水面下,水流竟是如此汹涌。

  队员们坚持着继续前进,忽然进入到了一个很干燥的地方,此刻宽大的洞穴变得无声无息。只见地上流有许多宽大的河道,却不见一滴水。

  距他们5米高的地方,队员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河水冲刷的岩石呈现各种各样的形状,洞壁上洪水爆发时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洞穴专家詹姆斯说:“这是雨季到来时地下河水的水位高度。也就是说,现在的探洞时间正好是枯水期,许多的地方还可以走人。但是,雨季到来或者是山上忽然下起雨来,洞中的水都会突然猛涨。如果此刻来不及撤离,其结果就会全军覆没!”

  科考队在洞中走了很长时间,最后不仅看不见河道了,也听不见水的轰鸣,而人们感到越来越紧张。水都到哪里去了呢?

  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刘宏讲起了无底洞的故事。他说,在他的探洞生涯中,曾遇到过无底洞这样奇怪的事情。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在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000万千克。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有人怀疑它有一个出口。然而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做了许多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为了揭开其中的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颜色经久不变的深色颜料溶解在海水里。这种颜料随海水灌入”无底洞”中。接着他们又查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屿上的河流、湖泊,满怀希望地去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海水,可结果令他们非常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颜料稀释得太淡,以致人们无法发现?几年后美国人又进行了一种新的试验,他们制造了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小粒。这是一种比水略轻,能浮在水上不沉底,又不会被水溶解的塑料粒子。试验者把130千克重的这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物质,统统掷入到打旋的海水里。片刻功夫,这些小塑料粒就像一个整体,全部被无底洞吞没。试验者想,只要有一粒在别的地方冒出来,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然而他们在各地水域整整搜寻了一年多时间,仍一无所获。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没完没了地“漏”下去。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呢?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理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形态。然而我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神秘莫测的无底洞。《山海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日归墟。八绂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水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向往光明的人类很难忍受黑暗,尤其是长久的黑暗。无光的地下世界对探险队员来说始终都是一种考验,黑暗形成的巨大压力,使所有探险队员仿佛凝聚成一个人。

  他们的目的只有向前。可是经过一段干枯的路程之后,前面已没有了路。暗河再次出现,几乎淹没到了洞顶,幸亏队员们的位置在这个暗河之上,如果再继续前进,那只有潜水了。

  洞穴潜水是探险活动中最为危险的。每年洞穴探险因潜水死亡的达80%多。这次考察没有准备好潜水设备,队员们只得返回。

  出了洞口,根据仪器显示,队员们发现距大石围溶洞只有500多米了,然而这500米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大石围底部探险的队员们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决定撤回。

  为期三天的大石围底部的洞穴探险结束了,队员们开始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光明的地上进入黑暗的地下,又从黑暗的地下走向光明的地上,这中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光”。有了光,才有了地上的一切,队员们从这一个往复探险中,在短短的三天里等于经历了一次地下生物演变的历程。

  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从已发现和找到的地下洞穴生物中,它们过去都来自地上。它们到了地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物形态和生物循环系统。但是这些生物在体态和习性上还多多少少保留着地上生物中的模样。

  专家们说,如果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黑暗世界,那么他们也会像现在洞里的生物一样变成白色的。他们的四肢会加长,而思维却会倒退。听专家一说,大家都不自然的看了看自己的手和脚,总感觉真的有点变长了。这种洞穴探险与其他类型的探险最大的不同就是皮肤真的变白了,他们在那样一种近乎纯净的地下环境中,身体确确实实得到了净化,只是不能“净化”太过,不然出洞后就成了“白毛男”了。

  (选自:《天坑科考探险纪实——临渊无惧》下一篇:与恐龙时代的植物相遇)

  作者简介:

  骆汉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各种新闻奖,其中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世纪80年代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90年代任社会新闻部质量报道的制片人。现在新闻频道编辑室从事策划工作。有《共和国在打假》、《与古文明对话》、《穿越无人区》、《偷拍实录》等作品问世。

  其他作者:王洁、朱江、刘力、周毅、刘霞、刘林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