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自然·生态·探索]

乐业天坑科考纪实:用化石凿出的路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28日 17:13

  2001年4月10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

  科考队在考察路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化石山。专家认定这些大部分是腔肠类动物的化石,它们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晚期,是华南地区由海洋变成陆地期间全部变化的极好的见证物。

  专家指出,化石的发现还为科考队揭开乐业天坑群的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目前当地政府已紧急制止对化石山的开采,并对化石山进行了保护。这是中央台报道的。


这些镶在石壁上的“螺丝钉”专家认定十一种腔肠动物,类似单体珊瑚

  在大石围天坑附近,负责拍摄直升机的几名记者,是先于科考队两天到达的。他们一到乐业县当天就提出要去大石围天坑看一看。

  县里立刻调来了一辆丰田帕杰罗,据说这是县里最好的一部车,县委书记都舍不得用。而上大石围天坑,要走那么多山路,只有这种车才能胜任。

  从广西乐业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几天没有下雨,路上干干的,车经过后尘土飞扬。

  山路实在太险了。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边紧贴着陡直的山岩峭壁,另一边就是望不见底的、令人眼晕的溪谷。路只容一辆车通过,要是对面有车,还真不知怎么办了。好在这深山之间,人迹罕至,更别说汽车了。在这条山路上,车走走停停,从乐业县城到大石围天坑的距离只有二十多公里,可是车在山路中差不多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有见到大石围的影子。当汽车在一条小路上停下,大家准备“方便”一下时,车上的宋林华教授指着路一旁的峭壁说:“你们都来看一看。”

  宋林华教授是中科院地理所喀斯特地貌研究专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中国成员。他是这次科考队的领队。他到乐业来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考察这里的天坑群,其二也是考察一下这里的自然风貌有没有可能申报世界遗产的条件,

  大家顺着宋教授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见这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布满密密麻麻螺旋状的东西,走近一看,是化石。这些化石仿佛是镶嵌在石壁上大大小小的螺丝钉。它的形状和现在腔肠动物非常相似。宋教授说这些都是深海古生物。大家看了一下GPS(全球定位仪),现在所处的地方海拔900多米,也就是说在距海平面900多米高的地方居然曾经是海洋,而且是海洋的深处。

  如果说人类是地球诞生以来最后一秒钟才出现的,那么这最后一秒钟的人们如今面对的是地球那几经沧海桑田的生长动荡时期。也许人类正是由这些螺旋状的小东西演变来的。

  宋教授又指了指地上让大家看。整座山几乎是赤色的,到处都是化石。这些海洋化石对于从城里来的人们来说,只有专程去那些专门的博物馆,在那些极为专业的玻璃窗内才能看到。

  然而这里,整个山都是化石组成的,这条小路就是在这堆化石中开凿出来的。珍贵的化石在这里也许是太多了,多得失去了价值。成了人们开山筑路的材料。

  如果用金子铺路,那是一种疯狂,那用上亿年前的海洋化石铺路又是什么呢?此时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宋教授说,由此也可以看出,这里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海洋沉积物有很大的关系。但怎么也想不出需要多少海洋生物才能沉积出眼前这连绵不断的高山深谷。

  (选自:《天坑科考探险纪实——临渊无惧》下一篇:吊在空中的探险)

  作者简介:

  骆汉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各种新闻奖,其中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世纪80年代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90年代任社会新闻部质量报道的制片人。现在新闻频道编辑室从事策划工作。有《共和国在打假》、《与古文明对话》、《穿越无人区》、《偷拍实录》等作品问世。

  其他作者:王洁、朱江、刘力、周毅、刘霞、刘林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