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ltrp.com

11-05-2007 14:25

作者:陈东
  东是“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006年冠军, 获外研社奖励,赴英国参加“ESU Cultural Seminar”(8月,一周时间)活动。下文为陈东赴英经历。

  激动啊激动,当飞机稳稳降落在久闻其名的Heathrow机场时,北京时间已经凌晨三点,可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时差,尽情地欣赏着夕阳下英国的点点滴滴。从机场坐巴士前往牛津大学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等我们摸索到接待我们的Oriel学院大门口时,北京的天空应该已经开始泛白了。相当于彻夜未眠,可是一想到将在牛津度过一个星期,就怎么也困不起来。

  第二天的上午,会议主办方ESU安排我们参观牛津大学校园。我想这也是来自28个国家的32名与会者迫不及待想做的事情。这里一共有39个学院,我们参观了其中的十几个。每当导游介绍身后的学院里走出了多少英国首相、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各国代表们都赞叹不已。“世界人民”对牛津大学果然崇拜有加。不过让我惊喜的倒不是看到伟人学习过的学院,因为我早就知道这里每栋房子大概都住过了不得的人;让我万分激动的是《哈里•波特》系列电影里Hogwarts学校那宏伟的大礼堂居然就是牛津大学的一个教堂!当然,还有很多Hogwarts学校的场景都是取自牛津大学:导游告诉我,她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路线,带领游客参观拍摄过《哈里•波特》电影的牛津大学建筑。

  ESU国际关系会议的主旨是把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到一起,互相了解对方的国家和文化,建立友谊,并一同学习英国的政经人文知识。会议的主体是听来自英国各个行业的精英给我们作报告并与之探讨切磋。这里面有英国工党的地方领袖、上议院的议员、前任英国驻中国大使、伦敦的律师、BBC的记者等等。他们的讲演风格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海量的知识。每一位报告人都展现出了令人咂舌的知识量。有一位白发老者主讲国际形势,我想对于讲国际形势的人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在来自世界各国的听众面前讲课了。的确,我们这群“世界人民”积极地提出关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他始终对答如流。每谈到一个我基本只听过名字的国家,他都可以很详细地介绍这个国家任何一方面的情况和最近最新的进展。当他的讲座结束时,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敬意。我想,他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了!

  会议第三天的下午,我们来到莎士比亚的出生地Stratford-Upon-Avon。为什么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地名呢?原来,英国有两个Stratford,莎先生出生的这一个Stratford坐落在一条叫Avon的河边上,所以为了区别,就称作Stratford-Upon-Avon了。这里的确是个小镇,似乎还没有武汉大学大。小镇里有着浓郁的旅游气氛,街上的门面好像全是卖纪念品的,路上的行人几乎都是拿着相机的,连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也无一不是敞篷式的旅游观光车。在Stratford转来转去,得出了一个结论:莎先生一人就永远地养活了一个镇的人。

  那天晚上,我们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看了一场《马克白》。虽然我的戏剧修养甚为浅陋,但还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家世界顶尖的剧院的高贵气质和表演水平。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全剧最开始的突然鸣鼓和演员骤现,让所有的观众惊出了冷汗。演员们就在观众身边用钢刀铁剑打斗,让人心惊胆战;他们还时常从观众席里穿过,现场感非常强烈。但是有一点却让我很羞愧,那就是话剧里演员的英语对白我基本听不懂。唉,看来即使在全国英语比赛里辉煌过,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看莎剧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学无止境”有了新的体会。

  在英国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回到中国的感觉真好,周围是熟悉的肤色,耳边是熟悉的语言,而且钱包也似乎变暖和了—用英镑买东西容易导致心绞痛。这一个星期我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地方优秀的人。在英伦的见闻将慢慢沉淀在我心里,鼓励我更踏实地去走以后的路。

stratford 街头
和美国代表合影


伦敦大本钟
牛津清晨的街头

 

Editor:Liu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