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牛津比较安逸,我们去沙翁的故里Stratford-upon-Avon看Macbeth的演出,有香香饭吃,有酒吧去,有电影看,有书店逛,看到畅销书里关于兵马俑的专著,我们倍感亲切。那几天还赶上Harry Potter第七集发售活动,那三个家伙凌晨跑到书店去折腾,我自己在房间里睡觉:睡觉是为了提高明天单位娱乐时间的质量。
关于International Relation Conference
我们参加的International Relation Conference于七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牛津大学举行,由English Speaking Union主办,Oriel College(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中文该怎么称呼)承办。与会人士来自二十八个国家,我们与其说是开会,不如说是交友,在潜移默化之中体味各国风情、文化。ESU的宗旨不就是:Creating Glob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English嘛。传说Oriel College是牛津第五元老,始建于1324年。在这种环境下做学问搞研究,那是相当的有感觉,即使每天在街上游荡也会受到熏陶。
会议涉及的问题特别广泛,从Peace Keeping and Peace Enforcing, Parliament and the Parties,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到The Long Term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Media, Status of the Arts In Britain Today等等。与会的代表中只有我们几个是学生,有时候那报告真听的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第一天上午我们几个表现得无比镇定冷峻,脸上带着那种正在专心练习听力的人都会有的表情。下午中方代表们还是很冷峻,我总觉有些尴尬,便第一个举手发言。这时三十多双眼睛像追光灯一样刷刷地看过来,天,看来他们是等很久了。我看那些眼睛,有黑色的,有深棕色的,有像掺过大白一样的灰蓝色的,还有很好看的湖蓝的,还有说不太清和看不太清的。
代表们来自五洲四海,但大家都很热情、友善。我们闲暇时聚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荷兰人是不是真的很吝啬?中国茅台和威士忌之比较?到某些国家遇到当地匪徒怎么办?大家自己语言都怎么说“干杯”的?最重要的,使用筷子会不会预防老年痴呆?侃的昏天黑地,出神入化。
我们感觉到中国现在真的是一个话题。可以肯定的说,在所有演讲者的报告中,没有一个不是不止一次提到中国的,除了东道主英国,点击率最高的就是中国了。闲暇之时,总有各种颜色的眼睛好奇地走过来问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各种问题,我的回答常常让各种颜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特别好玩。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中国存在的问题,都上升到了世界级的高度。
以上便是我这次英国之行的一些见闻与体会,也就是冰山一角了。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我回忆起来总有说不完的话。回国之后我还常收到在英国结识的新朋友们的祝福,真怀念那段时间。
其实最好的体会方式不是看读后感,而是自己亲自去看看,发奋参加CCTV杯吧,你就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活动,结交这么多朋友,感受这番独特的经历了。
P.S.:再次感谢广州领事馆的许叔叔,他真是大好人。还有外研社刘相东老师和金玲姐姐,来来回回我遇到了不少麻烦,他们一直耐心的关照我。对了,那张从广州到北京的巨额机票本来是该我自理的,回来后外研社也破例同意给我报销了,那是我将近四个月的饭钱啊。大恩不言谢啦!!
Editor: Zheng Limin | Source: flt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