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阶级意识很强,后来和他们聊天时一个叫Mike的英国小伙子开起了我的玩笑,他说,“If you were dinning with the Queen,”并且使用那三套刀叉的顺序不正确,那么我就会被“asked to get out”。第二天吃饭时我偷偷看了眼墙上最大的那张油画像,那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还好她不在。
![]() |
这里每天的伙食都是我研究的对象。从正餐的大肉饼到碟子里奇奇怪怪的调味品。为了深入了解大英帝国饮食文化,我用近乎排列组合的方式尝遍了各种风味。比如吧,餐桌上的饮用水是一种天然的地下水,装在玻璃瓶子里面看起来巨像我东北老家的二锅头。这种地下水分为Sparkle(冒泡儿型)和Still(平静型)两种。平静型的味道类似我家的白开水,冒泡儿型就比较出奇,瓶壁上附着星星点点的泡泡,喝在嘴里有点涩,看上去喝起来都像我家鱼缸里水的味道。有人很自信的告诉我说水中没添加任何辅料,味道是天然的。
关于玩
因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开讲座,所以我们能玩的时间很少;正因为如此,我们致力于提高单位娱乐时间的质量。每天一有时间我们就去逛逛牛津市,那里各种普通商品和纪念品都很多,价格不菲。性价比最高的是“中国制造”:服装和各种精致手工艺品充斥着大小商场,可算物美价廉,怪不得老外们常对“中国制造”抓狂。不过这也给我们带来不小麻烦,稍不留神就会犯飘洋过海把自家的东西当洋货带回来的错误。我本来还想给“贤内助”带些洋首饰回来,结果发现牛津首饰市场已经在中国制造排山倒海的气势下沦陷了。
后来抽时间跑到伦敦,我终于淘到几件洋宝贝,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
记得在Garfield:A Story of Two Kitties里加菲猫跑到白金汉宫,在门卫面前耀武扬威他们都一动不动。我一直很想证实一下,可是这天白金汉宫大门紧闭,半个御林卫的人影都找不到。但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兴奋,在广场上照相留念,把《易筋经》里所有的Pose都摆了个遍。我第一次出国观光的三星数码相机,激动地从余皪的手中飞了出来,摔在地上,咔嚓一声:电池、内存卡全飞了出来。我赶紧把它又组合起来,结果它只有外壳上留下了个Z型划伤,非但没残废,还和哈里∙波特一样愈战愈勇。可惜我没把那一幕拍下来,要不然寄回三星公司做成广告肯定能赚一笔。
走到泰晤士河边,威武壮观的London Eye(就是一个大大的摩天轮)便映入眼帘,在那里我们看到许多街头艺人,唱的、跳的、化装成石头人一动不动搞行为艺术的。摩天轮下的游客多得排成了蛇型阵。我们也到售票处去买票,结果兴冲冲的一问,三十块大洋。我们长沙也有个大摩天轮,南昌的那个建成之前我们的还是亚洲最大的呢,登轮要四十大洋,不过是人民大洋。我掐指一算,上一次London Eye竟要五百人民大洋。四双小眼睛看看头顶上高高的大眼睛,一顿批判之后,我们便不屑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