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高考回眸——招生的变化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05日 12:36

  今年,在全国有22所重点院校,进行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消息刚刚传出,社会上对这种做法的争论也随即展开。这次试点是我国高考招生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其实,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就不断的对高考招生方式进行着改革和探索。

  单州莹是人大附中的一名高三学生,今年四月,她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采访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单州莹)题目跟高考完全不一样。我想应该是大学的教授出的,所以好多问题考得非常地深入,而且应该说不是跟高考的大纲很吻合,但是考你的知识面考你的灵活程度。

  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可依据本校特点完全自主的设置考试题目,考试内容几乎涉及到考生各方面的能力,这种考试方式给单州莹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访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单州莹)因为当时我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提到一句,说我的英语比较好。当时经济系的那个教授忽然就问我,他就用英语问我,说你可不可以用英语来介绍一下你自己。我当时反应很快,很流利地说了很多自我介绍,我觉得应该给他的印象不错。

  通过统一高考选拔人才是现阶段在我国最为可行的选材手段。然而,这种考试方式的特点也使一些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大学的校门。

  (采访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班主任王金战)有一个对历史研究很深的学生,虽然是好像其它学科不太突出,但是历史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他基本上是通古博今,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程度。咱们中国确实在各个方面有这样的突出的奇才。这样的一种政策,对这样的一种人材的保护还是非常有利的。

  (采访北京考试院研究员周军)今年教育部作为一项改革措施,给一些学校规定了5%的招生自主权。实际上这个5%主要是解决一些,他的基础的水平达到了高校入学的应该有的水平,而他又没有达到这个学校分那么高,但是他某一方面特长很突出,主要是解决这一部分考生的。

  无疑,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是对高考这种统一选材方式的补充,是有利于人材选拔的。那么,既然是一项有利于选材的招生方式,为什么会引起社会上的争论呢?

  (采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明利)目前社会上对自主招生的争议,我想主要集中焦点还是在高校怎么样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三公招生原则。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制定了一个自主招生的试行办法。我们有严格的一个招生程序。目前来看这个争议是所有招生的人员,或者招生的学校必须遵守的一个最起码的招生原则。对于自主招生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初衷和出发点,就应该注重在怎样招收优秀的学生,或者是招收什么样优秀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培养。而社会的集中焦点不应该集中在我们做招生最起码的一个原则,三公开的一个原则。

  三公开是我国招生工作长期坚持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教育部门曾多次针对统一高考解决不了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对原有的招生方式进行改革,在恢复高考几年后,这种改革就开始进行。

  1983年,原国家教委对老少边穷,条件艰苦地区的部分考生,实行了” 定向招生 定向分配” 的办法。

  (采访85届高考考生)其实我们的招生和分配,当时跟社会大背景是一样,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是国家按统一计划招生,然后统一的计划分配。那些委托和定向生他们也是录取时,给他们低分作为一种补偿,让他们从老少边穷地区过来,然后培养了以后,再回到老少边穷地区去。

  这项招生改革措施,在当时人才缺乏的背景下为边远农村和艰苦行业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然而,改革的初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受到了挑战。

  (采访85届高考考生)定向委培生头两年状况还是比较正常,一般都低于最低分数线二三十分进来的,大家还属于比较能接受的。又过了两年分数就越差越大,有的都达到了七八十分。反正我们那个学校就达到了七八十分那种状况。这时候大家就猜疑说,他们是通过一种什么方式进来的,大家就产生了怀疑。

  在委培招生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久,1985年,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改革开始实行。当时的经济领域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而教育领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也开始改革成为 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 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但在这项改革进行了几年后,也发生了与委培生改革遇到的同样问题,在极个别的高校,甚至出现了高考落榜后花钱买分上大学的现象。

  当时的委培和自费生统称为两生。两生招生中出现的问题背离了三公政策,也违背了最初招生改革的初衷,两生的质量出现严重下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社会背景下,1994年,以革除两生招生弊端为契机,以原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为主体的招生并轨改革拉开了序幕,此后改革的步伐逐年加快。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招生并轨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意义深远,它使高校初步建立起自主发展的机制,促使高校主动保持与社会需求的动态适应,又使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越来越全面的拓展。

  网上录取、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春秋两季招生的实行 近几年来,高校的招生改革涉及到了招生体制的各个方面。而从选拔人材的角度考虑,今年进行的22所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无疑是高校自主办学等深层次改革的一块探路石。

  (采访北京考试院研究员周军)也不是一件这一两年就能够摸索出比较成功的经验的。一种改革也需要时间,总体上说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首先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材。第二要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第三要有利于扩大高校的自主权。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教育部也希望通过试点摸索出一条适合推广的高校自主招生管理办法。为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现象。虽然教育部选择的22所试点学校均为声誉好,管理机制完善的重点院校,但仍在招生自主权范围上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采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明利)这些学生按教育部的政策规定的,是在高考里面降分录取。首先由高校确定自主招生的名单,然后参加高考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降分的一个标准。比如北京大学就是降低录取线二十分以内给给予正常录取。从招生程序上讲,我们制定一个选材的标准,然后由所在中学或者是老师推荐,我们再进行选择选择,进入确定初步名单以后,我们还要进行面试和笔试,最后再确定一个自主招生的名单。最后名单还要在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这个程序上来看,公平、公正、公开这个原则是基本保证的。

  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的人数也被控制在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虽然仍要参加统一高考,单州莹依然为自己能进入北京大学5%的候选名单感到高兴。

  (采访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单州莹)能够被北大提前的用自主招生录取了,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在高考之前这一段复习的阶段中,它可以让我更加踏实地专心去学习,而不用考虑太多自己的出路方面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保证。

  (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班主任王金战)我觉得这种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并不是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或者放宽了或者更加严格,不能用这样的一种理念来看。应该说这种招生的政策更加灵活了。这一次这种自主招生虽然名额不多,但是它在全国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现在国家的这种高考一考定命运,又没有一种更好的考试方式能取代它。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自主招生它对弥补这样的招生政策的一种不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今年的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是一个起点,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监督机制的完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将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延伸,更多的高校将借此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更多的优秀学生将借此进入自己热爱的领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播出时间:2003年6月9日)

(编辑:英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