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合理分配语文高考复习时间(第一期)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9日 13:59)

  差一个月就考试了,语文怎么努力都没有多大效果,是这样吗?就这个问题两位嘉宾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张老师首先谈道,对此他本人持反对态度,实际上语文学科考试,也是科学的一种考试,你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它。我觉得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熟悉这本《考试说明》,因为这本书是权威人士编的,也就是命题人编的,所以我们参加考试的考生就要首先熟悉这本书。因为这个《考试说明》分六个部分,前三个部分讲的是考什么,后三个部分是怎么考。比如每年高考,2002年高考和2003年高考,今年高考出二十六道题,你就知道这二十六道题。第一道题考什么,第二题考什么,第三题考什么,第四题考什么,每道题共有多少分,加起多少分,作为考生来讲必须如数家珍。考试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有些考生之所以能考好,其中原因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好,心理承受能力强。为什么呢?他有信心,他知道考什么和怎么考。

  实际上对这个《考试说明》的理解,是知道了会怎么样出题,考什么样的范围,实际上等于知己知彼,那么李老师的看法呢?

  李老师也强调要熟悉《考试说明》。要考成语运用、考古汉语、考这些实词和虚词,考生知道考什么,但不代表会做卷子。这一点可能也是很多考生关注的问题。

  李老师在教学当中也碰到过学生问他这样的问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起码要知彼、知己才是要知道是不是能有这个能力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不是能够有能力,变成实战的这种操作,而不代表说我可能实战的这种操作的能力不够。

  那怎么让考生知彼呢?比如说高考,我们考修辞方法,我们知道《考试说明》说高考考八种修辞方法,对吧?那么这八种,比如说学生说那这八种修辞怎么考?我应该怎么样做?比如说你要对考试试卷熟悉的话,一般的学生就应该知道,比如说考修辞,一个是在阅读里面它用了比喻性的词汇这段话,那么你能够转换它吗?用非文学性的语言,你能够转换吗?在古诗词鉴赏里面,仿写里面。那么学生就要知道,高考考修辞,不是死考我。什么叫比喻?什么叫比拟?不是的。是你知道了这个概念之后,我能够去运用,有这个能力我去仿写。

  或者说我能够看到别人用了什么修辞,我能鉴赏,和别人用了什么修辞,我能翻译,我能解释。你要这么去训练,就是有的放矢的。

  其实刚才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应该知道考什么,应该怎么考,接下来这一步就应该上考场了。有的同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很早答完了考卷,但有的人可能直到最后铃声响起的时候,作文还没写完,匆匆地收尾,这个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张老师对此的回答是没有科学地分配时间。不明白150分钟该怎么运用。因为高考时长是150分钟,考分是150分,考试时间也是150分钟。所以这样平均分配的话,就是一分钟要得一分,就这150分被150除。这样算是否太抽象了?第一题是考你的语音,考语音三分,如果三分钟还没答上来就舍弃它,最多给你三分钟,时间到会不会就是它,看第二题。也就是说这样我们充分给作文留下60分钟时间。这样做会不会给考生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呢?一开始有压力,慢慢就没有压力了。这个习惯平时要养成,我觉得一个月之内养成这个习惯是可以的。有许多考生作文不是不会写。比如800字的作文他写200字,他文笔挺好的,但按照要求他只能得10分。如果前面题要紧一点,其实前边的题你这个用了很多时间也未准做得对,你用三分钟也做错了,你用十分钟也做错了,还不如用三分钟做错了得了,拿出来七分钟做作文,倒找补回来了。你这个10分变成40分,多30分,算算等于前面那道题也做对了。什么叫你答题不会答呢?就是别人会答而你不会,叫不会。别人不会、你不会,叫会。别人不会、你还会,那叫更会。所以要算这笔帐,要丢芝麻、保西瓜,阅读写作加上118分,将近120分。

  李老师的谈道,要控制好时间的确是需要技巧。但是这个技巧一定要是你自己心里能够承受的改变,如果你自己心里不能承受,你觉得我实在觉得这样反而更慌乱,还不如求稳一点。尽管说阅读和写作

  加一块儿分值很高,但是从高考命题来讲,比如说阅读是区别学生的这个水平的题目,是拉分的题目。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可能用20分钟,我用25分钟,我也答不上来,我就是答不上来。这个时间不要往这儿花了,搁到写作上。而前面比如说,考字音、考字形,有时候通过ABCD这种提示考,能猜,哪怕多花三两分钟,没准您就能拿到分。阅读多花两分钟。那一道题比如答四分答几分,我答不上,我的能力力所不能及。

  现在电视机前的考生和家长他们可能也在想,在语文考试当中能够考得更好,能够让我们的经验、方法给大家能够行之有效。那么在此我们也不妨去听一听一些经历过高考的、并且考得还不错的这些考生,他们的一些经验之谈。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来应对语文考试的?

  一位北京外交学院学生谈道:科技说明文里面涉及了很多的背景知识,有些同学就会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去看一些科技杂志;

  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做科技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倒是可以本着一种所谓“白痴原则”,也就是说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不必去了解很多的专业名词;你只是知道在谈一个名词就够了,后面会给你做一些解释,而这些解释有的时候你也不必看懂,只要你把握住这些文章当中的一些所谓的连接词,因为主要考你的是这篇文章的逻辑;所以说你只要把握了文章的逻辑和思维,那么你就能够把这个文章做得很好。

  在本期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两位语文老师李老师、张老师分别对大家说:在剩下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是要知道自己的弱项,二对弱项进行这种专项集中训练,不要把时间都用在做综合卷子上;一定要熟悉《考试说明》,熟练的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责编:英子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