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艺术院校高考招生之二:荧屏之恋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15日 16:45)

  CCTV.com消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来说也是梦想开始的季节。本期节目我们要带您走进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去关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招生情况。

  湖南大学大家都知道是一所千年学府,这个千年学府的源头就就是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1926年,岳麓书院被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是培养了无数的人才。现在的湖南大学更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以中央电视台为龙头产生出了很多很优秀的作品,于是就需要更多的影视人才,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就有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的诞生。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目前是设有三个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以及表演专业,学院院长由著名导演谢飞担任。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是由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大学来完成联合办学的,所以它一开始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由于今年高考提前了一个月,他们的专业考试工作自二月份就开始了。虽然播音主持专业只是第二年招生,但从长沙和北京两个考点来看,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千人。

  湖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设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和自备作品三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基本语言功底。

  在长沙考点进入复试的考生有三百多人。3月8日下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复试正式开始。和初试相比,复试的要求显然高了很多,不但要通过试镜来看考生的形象、气质,在考试的难度上也有所提高。

  复试的第一项内容是指定稿件朗读。

  我们采访到了评委路英,据他介绍,朗读稿件,重点是考察考生的声音条件,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是用声音工作的,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再一个很重要的是普通话是不是标准规范,如果方言太重,差得太远,那就不行了;但是还可以看看他能不能纠正过来,如果别的方面条件很好,普通话方面有一点问题,认为能通过训练改过来,还是可以考虑的。

  复试的第二项是小栏目主持,考生将指定材料设计成广播电视小栏目,用囗语播出。

  评委路英在这里谈道,栏目主持,主要看考生能不能将报纸上的文字变成广播、电视里边的广播、电视的语言,变成主持人的语言;而不是照着报纸念出来,必须把它转化成广播、电视的囗语,适合主持人跟观众交流的这样一种囗语。

  复试的第三顶是即兴评述,考生根据所给题目不得不写文稿或提纲,在三分钟内阐述完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考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挑战。据考生们说,他们失误最多的也是这一项。

  考生们唯一可以在考前做准备的就是特长展示了。在考场上,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拿出来了自己的绝活。据评委们说,特长展示是今年考场上最亮的一点。

  考生们无论水平高低,在考场上都进行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据了解今年将有150考生获得专业复试合格证,大约占报名人数的百分之十五。由于专业考试决定着每一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学校对专业考试的评分制度也作了认真周密的部署。

  拿到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在六月份的文化课考试中将再一决高下,最后学校会依然文化课考试分数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对于考生们来说,能成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是他们的一个梦想,然而对于已经迈入大学校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学们来说,他们对未来似乎有了更现实的想法。在节目中,我们分别对湖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生们进行了有关毕业走向的调查。

  在〈重点解读〉里,我们将一起了解播音主持专业产生的背景。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最终都离不开有声语言的传播。那么,播音主持专业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

  1959年,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很快,随之也带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当时急需大批的播音员,所以当时广播学院为适应这个需要就开办了三期播音的培训班。

  在1963年,当时在广播学院的新闻系叫中文播音专业,当时都是北京的学生, 42名学生。第一届的时候,是65年,全国各地急需播音、主持人才,都向广电总局告急,后来总局就决定,由原来是三年试办第一届试办大专班,学制是三年。结果还是提前一年,65年这些学员就毕业了,分配是分赴全国各地,远至西藏、新疆、 海南岛……在我国,播音主持专业至今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那么,现在这个专业在全国的教育状况又如何呢?原来广电部只有一个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那是跟兄弟院校直接对口为广播电视培养人才的专业学校。 现在很多地方的大学里都有了广播电视专业,或者直接叫作播音主持专业,或者直接叫主持专业。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综合频道、专业频道层出不穷。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依赖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语言的世纪、是美学的世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将迎来它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特别关注〉:追梦路上的姊妹花——于丽金和于丽银

  于丽金和于丽银是一对来自河南南阳的双胞胎姐妹,她们从小就能歌善舞,经常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或担当主持人。2002年的3月,姐妹俩偶然得知北京广播学院的招生信息,在母亲的陪同下,她们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在同时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同时,姐姐于丽金还报考了导演专业。经过初试和复试,不久后,姐妹俩分别收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导演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合格通知书,同时考取北京广播学院成为这一对小姐妹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梦想。然而在随后的高考中,只有姐姐丽金顺利地圆了自己的导演梦,高考失利的丽银为了与梦想更近一些,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自学考试的新闻专业。2002年9月,姐妹俩告别了南阳的父母,开始了在北京的求学之路。

  如今她们在北京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呢?带着对这一对小姐妹的特别关注,2003年的初春,我们在北京找到了她们。

  此时的于丽金已是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的一名学生,比起去年那个追梦的少女,于丽金显得成熟了许多。对于从未接触过专业训练的她来说,无论是学习内容、授课方式,还是大学的生活,一切都是崭新的。丽金努力地汲取着专业知识,同时也在憧憬着有一天成为像李少红、黄蜀芹那样成功的女导演。妹妹于丽银在高考失利后,意识到了自己的浮躁,比去年塌实了许多。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充满了浓厚学术氛围的地方,丽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业上,平时,除了上课和自习,在图书馆看书是丽银最喜欢的事。如今,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手中的笔讲述旅途中每一个动人的故事。

  丽金、丽银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虽然没有受过多高的教育,但她们一直对丽金、丽银寄予厚望,盼望着有一天她们可以同时考上大学。为了这个梦想,从姐妹俩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攒钱,家里从未买过任何值钱的东西,住的也是多年前的老房子。为了多赚些钱,父母几年前辞掉了公职,在同一家私立学校打工,尽管如此,两人一月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多。如今,丽金和丽银在北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在一起要三万多元,这对于远在南阳的父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每次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对丽金和丽银说,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舍不得花钱,而父母每个月发了工资,每人只留100块钱,其他的全给她们寄来。母亲甚至不舍得到北京来看望她们,因为一趟路费就够小姐妹一个月的生活。去年11月,父亲一人到北京来,为了省钱,他坐了16个半小时的火车硬座,回去后整条腿都肿了。丽金和丽银心疼父母,更深深懂得父母的辛苦,都非常珍惜在北京的学习机会,姐妹俩并不在乎自己吃的怎样,穿的怎样,她们最关心的就是对方的学习情况,她们觉得,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

  对于丽金和丽银来说,远在异乡的生活也许是孤独的,所幸的是,她们可以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如今,对于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她们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谈到去年的考试,于丽银认为,那时侯自己是太浮躁了,才会由自信变成了自负,与梦想失之交臂。丽银说,希望所有有志于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在追梦的路上,一定要坚持到底,姐姐丽金也想送给他们一句话: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把握。

责编:英子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