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名校动态

创一流大学:许智宏校长谈北大发展的规划与前景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10日 09:26


范玉婷摄

  都说北大挤,以至于在北大骑自行车成了一种很需要“技术”的运动;都说北大地方小,建不起更多的教学楼。据学校教务部统计,北大如果按照每周五天制排课程表,教室的使用率将达到103%。在4月3日许智宏校长与学生代表的见面会上,记者从许校长那里了解了很多让人欣喜的信息。

  土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道瓶颈

  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据介绍,北大的日常开支的三分之二需要自筹。北大还要一批一流的学者充实自己的教学科研队伍。但这些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资金方面,许校长坚信“北大将会继续得到国家的支持”,“新一届政府将会继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另外北大在和清华大学加强了合作的同时,还将开拓更多的资金募集渠道。

  在吸引人才方面,“北大有自己的牌子和吸引力,许多老师到北大看重的并不是工资。我们吸引高层次的人才靠北大优良的学术氛围和总体上的优势。北大还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术条件和工作条件。”许校长说。

  但是在“地”方面,北大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翻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北大已经是陷入了四面包围之中,要想新征一块地几乎是不可能。而且即使在现在这一块小小的地盘上,北大的发展仍然受到种种制约。北大的相当一部分都被水面占据了。同时,“燕园还有许多文物保护地方,每年都需要很大一笔维护费用。而且北大整个地区都不能再造高楼大厦,建筑高度不能超过22米。北大的土地使用率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因为空间的制约,一部分学生不得不迁到万柳。

  “60年代我离开了北大。几十年后我重返北大发现学生仍然和我当初就读北大时一样住着6人一间的宿舍。”

  “我参加演讲比赛发奖那天,有位同学演讲的题目叫做《住在28楼》。他说住在28楼很浪漫,讲他很爱28楼。我即兴点评说,我很理解同学们对北大这种浪漫的情结,但我作为校长,心里感到很难受,因为我们没有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的条件。”许校长动情地说。

  许校长把北大形象地比作一个大家庭。他说:“我是这个家的家长,我应该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十年要得一块地:北大有了新的规划前景

  2003年3月的第一天,北京市领导来到北大现场办公,为北大送来了一份惊喜:北京市将拨给北大66公顷土地。我们要造学生公寓。将万柳的学生置换回来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有了地,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下一个问题是:这地怎么使?校园扩建的资金又从何而来?据许校长介绍,仅完成东门外新土地的拆迁工作就需要五个亿,全部建成要40亿。但是毕竟有了地,北大的下一步规划又有了新的畅想。

  怎样利用好这几代北大人争取来的66公顷地,为北大未来的发展留有更多的空间?许校长认为首先要控制北大的规模。一方面,北大并不需要设置所有的院系;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人数”。许校长这样说道:“每个院系增加五人,全校就是几百人,包括研究生总量要控制。有多少床位空出来我们就招多少。这同执行计划生育是一个道理。院系开新的专业,总量控制不变。一些急需的专业在全校内调整。”

  说到未来的规划,许校长的面前似乎摆着一张地图:在西边新征土地上将建起未来的学生公寓,“东门外将建成北大的教育科研基地。现在全校的教育科研用地是37万平方米,今后将再扩建30万平方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东门外原来规划作为科技园的地方必须尽快转变为教育科研用地。“我们要建文科大楼。今后我们校园东面将主要是理科院系,未名湖周围则划归文科院系。把红一至红四楼全部作为文科研究基地。”说到这儿,许校长显得轻松了许多,“我想,在未名湖这样有灵气的地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特别适宜。”顿时赢得满堂笑声。

  许校长还说,北大将努力改善教师和同学的住宿生活条件,同时北大还将抓住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及时扩建体育设施。

  “我们希望为北大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我希望在我的任内能够着手大规模的基建,并力争在4至5年内完成,让后面的校长能更好地搞好科研教学,为我们更多的老师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工作的环境。”校长的话里透出了使命感。

  抓住机遇,实现北大第三次跳跃

  许校长说,国家给了北大许多的支持,北大理应做出更多的贡献。建世界一流大学不是一个口号,是扎扎实实的行动,要靠北大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对北大的要求不是全国第一,而是国际一流。北大要以“不变应万变”,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不能变,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北大的发展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循序渐进肯定落伍。”他引用了闵维方书记关于北大历史的“两个飞跃”的说法:第一次飞跃是蔡元培先生时期把北大真正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二次是院系调整,北大将清华等其他高校的理科与文科吸收进来,奠定了今日北大文理并重的基础。“现在我们面临第三次跳跃,能不能跳起来,要靠大家的努力。”许校长说。

  “北大就像一面镜子,碎在地上,每一块碎片都闪着自己的光。只需要把每个碎片的方向稍微调整一下,就能形成一面聚光镜,形成一支非常强的激光。”许校长最后说。 (蓝典 庞博 李翔 范玉婷)

(编辑:英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