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让孩子像孩子也是和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7日 09:49 来源:CCTV.com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审视自我,加强认识!”在日前的广州市少先队理事会上,一少先队员代表的发言“语惊四座”:她建议全市少先队员要“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现场的少先队辅导员感慨万千:现在的孩子说话太成人化了!(10月16日羊城晚报)

  现在的孩子又何止是说话成人化;言行举止都小大人,早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在4099名参与者眼中,现在的孩子比十年前变化明显。19.3%的人对孩子们最深的印象是“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18.7%的人认为孩子们“更早熟了”。自然,成人化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如果还有什么新问题,那就是近年来这种成人化更趋低龄化了。

  将板子仅仅打在孩子身上,很不公平。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孩子为什么会成人化,这不能只是对孩子的拷问,而更应审视我们的社会环境。比如广州少先队理事会上那个“语惊四座”的建议,尽管出自孩子之口,然而也仅限于“口”,因为思路和观点实际上是大人的。孩子的发言稿哪一个没经过老师的辅导?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就要被修改,一直改到像现在这种模样才算完。又何止发言稿,平常时节,孩子们写的作文必须符合老师设定的价值判断,要是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那么就不但得不到高分,说不定还要因不及格而重写。在这样的导向之下,稚气的消失(正确地说是早夭),恰也是必然的了。

  童稚本是天性,每个孩子都不缺。然而天性又是可以被抑制的,童言也是能够被遏止的。与其惊诧于孩子言行举止都成了小大人,不如追问:孩子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由得了他们吗?孩子的性早熟今天已成为令人忧虑的现象,但孩子的“心早熟”同样需要我们正视。由于“心早熟”而失去的,不但是童言无忌,更是少年一代的集体失语。当孩子从开始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大人话,甚至学会了说大话、空话、套话的时候,当“心早熟”不仅表现为说话的成人化,而且更演变为一种“综合症”的时候,我们社会失去的就决不只是孩子们的童年了。

  教育专家说,好的教育应当让孩子像孩子。触类旁通,我们是否还可以说,好的环境应当让孩子像孩子。如是,那么一个对孩子心催熟、孩子想不心早熟也难的环境,又是什么环境呢?追求和谐,今天正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孩子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依我看恰也应是和谐的题中之义。(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春天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