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期待干部上下班坐公交成常态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4日 10:44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为减轻城市道路的压力,11日,山东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发出通知,局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下属各单位领导,每周五上下班时间,不使用私家车和公务车,应以公交车为通勤工具。据悉,该局也是济南首家发出“禁车令”的单位。(10月12日《齐鲁晚报》)

  近几年关于公车改革的新闻可谓此起彼伏,不知是笔者孤陋寡闻,还是其它原因,反正是伴随公车改革呼声公车仍然是越改越多。据有人测算,许多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分别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也难怪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在今年两会上发言中提到: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媒体曾报道:甘肃省政协委员贾光明倡议公车要改革,不仅私家车的车胎被扎破,还接到司机们不下二十个指责和谩骂的电话(《中国青年报》2005年2月16日)。可见在我国公车改革遇到的阻力很大。

  其实公车改革是建立廉价政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近几年来,关于公车改革在社会上议论的沸沸扬扬,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公车必须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近两年公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各地为加强公车廉政建设、抑制“车轮腐败”确实下了一定的力量,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收到了初步效果。如去年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曾倡导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乘公交车或步行上下班,并亲自乘公交车上班。河北廊坊市纪委在春节期间封存了1432辆公务车,书记市长带头坐起了出租车。中央对车辆配备和使用早就有明确规定,各机关单位也均有车辆管理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尤其是纪委监察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领导干部亲自驾车。可是在实际执行中,有的机关单位抓得不错,有的就是“松松垮垮”,管而不严,熟视无睹,甚至长期处于“大撒把”的失控状态,使车辆管理制度成了“纸上谈兵”,留于形式。

  虽然当前影响公车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领导干部把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认为是“丢面子”,甚至把坐小车看成是“高贵的身份”、“权力的象征”、“与众不同的亮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没车不出门儿、不下乡、不办事儿,上下班也得车接车送,生怕众人不知自己是“领导”。二是公车改变影响的是领导的利益,所以不少领导明里支持,暗里“作梗”。曾有群众直言不讳地质疑道:“为啥公车改革这样难?实质是领导从中在‘阻拦’;公车改革步子慢,就怕砍了当官儿的‘腿’!”现在的公车,基本成了当官儿的“私有财产”和办私事的“工具”,真正工作用车实在甚少。有的司机私开滥跑更是习以为常,被群众嘲讽为“二领导”。“二领导”之所以在机关单位铲得“硬”、玩儿得“大”,因为他是领导的“知情者”,或者说是“监视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司机和领导的关系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触及公车改革,领导和司机的脸色先发“沉”。

  在当前公车改革面临种种困难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倡导干部坐公交上下班是遏制公车私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坐公交车上班完全可以不受到影响。特别是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车辆也急剧增多,如果领导干部都坐小车上下班,势必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汽车尾气也污染了环境。期待所有全国所有干部职工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成为一种常态。这不仅能支持公交事业的发展,而且也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作者:刘纯银)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刘雅虹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