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让幸福指数成为和谐航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5日 16:44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9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

  经常见到的一个新词叫“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在上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治应该关注幸福。幸福指数应该包括全体国民在内的幸福感,这样的幸福感应该与他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精神生活相一致。而在人们所倡导的幸福感,应该更多的关注并包涵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的群体,否则就是一大缺憾。小品演员范伟说过:饿了,你有个包子,你比我幸福;我冷了,你有件棉袄,你比我幸福;我要上茅房,只有一个坑儿,你先蹲在那儿,你比我幸福。这在富豪与白领中可能是一种低级需求,但是当我们看到烈日炎炎之下,城市工地上的民工只能穿着裤头在露天的自来水龙头前“淋浴”之时,不难想像,能有一个洗澡间,脱掉所有衣服洗把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然而,即便那些已经有“闲钱逸志”用于安排业余生活的中高收入群体,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指数也不见得就一路走高,仅旅游消费一个侧面可略见一斑。据9月12日的《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000人当中,今年“十一”期间“肯定出游”和“无特殊原因即出游”的人数占59.5%,9.3%的被调查者表示肯定不出行,其余则表示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出行;而在去年“十一”的出游调查中,表示“肯定出游”和“无特殊原因即出游”的比例则为75.1%,只有5.8%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出游。相比去年“十一”,今年十一出游意愿下降15个百分点。国人出游兴致大减的主要因素是出于“恐旅症”,是盲目从众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剔除虚荣和浮躁心理之后,自我幸福感的一次重新定位。

  安全是游客的最低需求,也是游客幸福感的一只靠背。黄金周期间,交通工具和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转,以及过度饱和的游客总量使安全事故的隐患难以消除。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有限的运力承载着超过一亿人次的客流奔赴大江南北,各地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难免时有发生。以今年的五一期间两起小型飞机失事为例,在游客户外的活动呈流动性和转移性特点之时,安全问题就相伴而行。比利时社会学专家克洛德·雅沃说:“休闲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满足和发挥,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而国人旅游从满足精神需要的初衷渐变成一种随俗从流的时尚生活,“瞎子看戏,人笑我也笑”,选择旅游线路的盲目性,攀比与从众心理折射出社会公众的一种浮躁与浅薄。在经过若干个黄金周的试验之后,人们终于醒悟,原来将挣来的钱花在路上并不等于就能寻找到一种大开眼界,赏心悦目的幸福,今年十一出游意愿的下降正是见证了这一点。

  幸福指数入统计内容体现一种文明与进步,其导向意义值得期待。但幸福指数不是毛毛细雨,不是充当象征性的统计数据。各级政府应在执政理念上有所转变,对社会弱势群体不再搞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关怀,扎扎实实培植社会底层民众的幸福指数。同时又要在拉动消费中拒绝浮躁,为中高收入群体精打细算,让他们在体验幸福的路上花费的支出物有所值。(作者:梁江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柳博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