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李小萌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东方之子
  2003站在第三极
网友评论

  主持人信箱
相关文章

之子半年间  

  2001年11月,具体日子忘了,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我坐在昔日的国家女排队长、今天的国家体彩中心主任孙晋芳正对面,紧挨着白花花的反光板,开始了我的<<东方之子>>之旅。

  这是一个奇特的旅程。

  背着即将成为“之子”的各位当事人,我和我的编导策划一起,把他的历史、观点、习惯琢磨个底儿吊,在某一天的上午或下午,画着一个妆,穿着一身很职业的衣服,我就坐在了这个第一次谋面的当事人对面。为了画面的需要,我通常会坐得离对方很近,绝对意义上的促膝。我一副自来熟的嘴脸,假装谈笑风生,或热情或矜持地提醒对方还有话筒这回事,要不干脆替他别上。于是,大家蓄谋已久的一次谈话,开始了。

  是什么为一期好的<<东方之子>>保驾护航?是策划。

  陶建幸,春兰集团CEO,我遭遇的第一个企业家。老陶主要的业绩和焦点:把一个净资产280万、净债务500万的国营小厂带到今天;强调产品多元化,一个家电企业居然生产汽车和半导体;上市以后,融资2个多亿,分红却分了7个亿,引起业界关注。不过,在完成片中,你几乎看不到这些。“我们是<<东方之子>>,不是<<商界名家>>”,淡化其企业家身份,浓缩其真正人生精华,被确定为目标。所以最后,人们看到一个做人低调、做事稳健、不受外部环境左右、喜欢围棋的陶建幸,一个完全合格的“东方之子”,还有一些惊喜。功劳给谁记上一笔?该策划。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70多岁仍拥有极度迷恋她的戏迷。我们到达采访地点,按时按点准备就绪后,被通知,红姐身体不适,今天不想出现了。“她可以尽量休息,我们可以等,如果她睡起来感觉还是不好,我们再走。”我们一致殷切地表示。红姐睡醒了,感觉还可以,不过要先吃点东西。没问题!大家放松下来。红姐来啦!她说还是先不吃了,一班人起大早赶晚集似的紧折腾。红姐,终于分外妖娆地坐在了小我的对面。我体会她——一个大美女的想法,应该会关心自己的镜头形象。于是很识眉眼高低地让摄像把监视器搬到美女跟前,“镜头不要那么大,人老了嘛……”OK,没问题,您终于开口了!

  我:我看你平常这样讲话声音都是小小的,感觉也很弱,可我看你在台上的时候就完全是光彩照人,像两个人一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红线女:那是我的事业嘛,我的工作嘛!平常没有必要费那么多力气。

  我:您这样小声的说话,都是想要把嗓子养到最好?

  红线女:希望。

  我:我听说有一次,您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出,提前许多天就封喉了,封喉的意思是话都不讲吗?

  红线女:不讲。

  我:一句话都不讲?

  红线女:嗯。

  我:提前了多少天坚持是这样?

  红线女:经常是这样。

  我:那生活当中没有不方便吗?写下来?

  (红线女点头)


  这一段对话,充分考验了我的听力,红姐姐为了省嗓子,只愿意发出比蚊子大一点的声音。不过,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的美,她的媚,她的娇,她的羞,小小地成就了我,一个小主持。领导说,看得出来,这个采访有难度,主持人坚持下来了,慢慢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把她那劲儿勾搭得也不错。这我要感谢谁,当然是该编导,他把这一段落放进成片,他完全可以认为那是废话。当我谄媚地把这想法告诉该编导的时候,那小子想想了说:“我觉得我最牛的是记录了一种真实客观的过程和状态。”!

  你拿奥斯卡啦,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的?怎么着,还有呢!还有一采访,也深深得益于编导留住了所谓的废话,当然,同时我有了另外一番的唏嘘。

  丁肇中,少见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响当当一之子。从人之初到得奖,从得奖到科学精神,好不容易逮住,事先准备的内容是平常的一倍。没有机会做预先的采访,谁知道老人家什么脾气秉性。“似乎您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怎么能让自己每一次的选择都做到坚定和正确呢?不知道。”

  一个容量巨大的提问,“不知道”成了答案,你会有一点失望,而一大串你精心琢磨的问题,答案都是不知道的话,那感觉大概就是挫折吧?可是后来,30分钟的采访,我们做出了上下集,像废话的段落还被自己人津津乐道。有两个一问一答是这样的:

  我发现在咱们今天的谈话中,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我是不知道。

  像我们这样轻松的聊天,也需要那么严谨吗?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瞎说。


  我这样问他的时候,采访已经基本结束了,不论成败,结果就是那样了。在我来讲,这样的问话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说白了就是不满。没想到,偏偏是这个段落,成了大家说我进步、知道不拘泥于准备好的提问而是会注意听的一个例证!虽然我并不承认。我出生在北京,一个城里的孩子,所以不大知道靠天吃饭的滋味。但是,<<东方之子>>经常给我这样的感觉。这样说,会不会抹煞我们这一干人的工作、付出的努力?不管,确实是这样的啊!你想想,丁肇中,拿诺贝尔奖的人啊,从他口中说出的“不知道”,多么铿锵,多么体现一个人精神,加上他始终瞪着一双诚恳自信的大眼睛和不是那么流利的中文。换一人,如果还是这些“不知道”的话,我们全得哭。

  2002年6月22日,香港,我完成了第50个<<东方之子>>的采访——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早在第四十几个的时候,我就信誓旦旦地说,我要送给我的第50个采访对像一份礼物。当然,像很多美好的愿望一样,这件事最终只是嘴上说说算了。(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