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黑龙江日报]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20:43 来源:

  “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候选人2006年12月23日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我省惟一入选23强候选人,省农委副主任、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以《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题,讲述了我省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深深打动了北京大学在场学子。

  此次“CCTV年度三农人物”评选活动是第二届。23名候选人从全国各地推荐的300多名中遴选产生。2007年1月21日,在“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将最终评选出10个“年度人物奖”,以及“年度创新奖”、“年度公益奖”、“年度人物大奖”。此次“三农人物”走进北大是“三农人物走进高校面对面”系列活动的第二场,年度三农人物走进高校目的是让对远离“三农”一线的高校学子增强对“三农”的理解,同时让“三农人物”成为明星。

  我省近年来,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据统计,我省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使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普及率和到位率达到9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产量127亿公斤的增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农业部对我省农科院的做法予以了解和总结。

  精彩片段回放

  韩贵清: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第一次走近高校,来圆我的北大之梦,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给我们三农人物提供这么一个舞台,作为黑龙江农民的代表,我倍感荣幸。北大是学者的圣殿,这里集合了当代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学子,有最宽松的学术氛围,有科学进步的优良传统,站在这个讲台上,我就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感受到了蓬勃的书生气息。我的家乡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现在我想给大家演唱一首我们家乡的歌曲……

  韩贵清: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学和中学都在农村度过,大学又是上的甘肃农业大学,现在我虽然离开了农村,但我从事的事业一直和农村、农业、农民息息相关,我的生命之根在农村,我血肉相联的是农民,我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就是农业,而且对农民渴望科技之切,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韩贵清:2005年4月,省委现场办公会决定,总结推广省农科院帮扶十弱县的经验,并在当年启动了25个农业科技合作单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省农科院,我想这不是对我自己的重视。今年5月份省长张左己主持了省政府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启动了31个县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黑龙江省从此开展了66个县的科技共建活动。我们农业部的副部长危朝安20天内三次去黑龙江省农科院,他说,我是南方人,到黑龙江省以后,令我改变了对东北的看法。他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从东北抓起。

  韩贵清:过去我们是在黑板上进行学习,我觉得现在已经不灵了,现在如何地让我们的农民摸得着科技,这是我们当今政府应该重视的问题。过去农民到大专院校是不允许的,但是我现在已经全方位地为农民开放,我们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我们要面向全省、全国开放,重点是面向农民开放。我看,我们的农民太穷,太苦,如果我们的战略构想,指导思想不围绕我们的农民实施,我们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永远也实现不了。所以,现在已有350多万人次到我们的园区参观,我想我们通过园区的展示,起到了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

  韩贵清:黑龙江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他有一次下乡回来以后,非常深情地跟我说,他说,我刚从农民那儿回来,我问他专家来没来,他说来了,给没给你们讲课,他说讲了,那么听没听懂?他说没听懂。抓紧问呢?专家走了。这个事对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严肃的批评,我发现,我们的农民还没有看到科技的作用。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全省的各个市县建立了35处科技专家大院,我当时提出我们的农业专家要手把手,心对心的指导农民,使农民真正看得见,现在参观专家大院的农民每年能达到5万人次。这项工作使全省每年就减少损失5亿多元。

  韩贵清:现在由于科技的注入,使全省的粮食产量达到了2006年的756亿斤,创造了历史新高,我们觉得这是政策好,靠科技,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另外我们转变了农业的增长方式,农业的标准化程度由2003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78%。我们还规范了市场的经济秩序,不仅展示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而且还有效的遏制假种子。现在他们都到我们农科院,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种子是真的。现在农民最需要的是良种,最需要的是技术。我们带着一种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带着一种良知,我觉得农民就会走向富裕的道路。

  面对发问从容对答

  嘉宾: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科技转化成果提高了7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科研成果转化到底难在哪儿?

  韩贵清:您问的问题非常好,我们现在全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我们统计只有20-30%,但是发达国家已经到了70%、80%。那么我们为什么转化不了?我们现在很多的专家很注重写他的论文,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我们过去是在纸上写字,现在是在网上链接,过去我们叫“十个秀才九个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科技成果为什么转化不了的原因。我们觉得不应该这么干,我们的科技成果很多都评了国家一等奖,但是成果却锁在了抽屉里,不能走出去,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专家应该把成果留在农民的家里,我们农科院在共建的每个村都派了30多个专家,去帮助农民种粮。农民现在都反映农科院的专家把良种带来了,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过去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只是写在纸上,现在的科技成果的统计是实在地来自于农村。

  嘉宾:您刚才说您的论文是写在大地上,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论文都是写在纸上,因为这样这些教授就可以评上职称,那么如果您的论文只是写在大地上,农民只是给您杀头猪,只是这么一点利益,那么在这种利益的角度上,您怎么保证一些普通的工作者,他们能够像您一样怀有这样的热心肠,而且你们的农科院怎么做到良性的发展,我觉得你们是一个中枢的传导机构,所以如果这个中枢断了,那可能就不会把成果转化为效益了。

  韩贵清:现在我们的人事部门是管职称的评选,我想如果是这样像这个学生说的,那么我们哪个专家能够下乡去蹲点呢!我们现在已经有12个专家因为把成果转化成了效益,已经破格地被提升为正研究员。

  专家现场深刻点评

  程序(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组长):韩贵清院长本人不是做研究的,我认识他已经有十几年了,我本人是在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从事农业科研工作41年了。小平同志讲过农业要发展,要靠科技,要靠政策。前几年在农业科技战略上面出现了一些分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研人员本身就不能安居,还谈什么乐业呢!而韩院长在政策上面起到的作用在全国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敢于为全省的农业科研人员请命。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省一级的农科院都已经改成像韩院长他们那样了。

  大家都说科技兴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我们从事科技的人都知道,我觉得科技必须加上行政才能等于生产力,因为中国的条件是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如果没有相当有力的行政作用,科学技术很难深入到千家万户,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全国24000万农户,我们哪儿有这么大的能力呢?所以这里我们要解决一个方法的问题,形式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这里通过韩院长提出的资源的整合,通过他提出的项目和专家大院等等这样的活动,像刚才他讲到的几百万的农民参观,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责编:程振宏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