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广州探索有本地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9日 14:24 来源:新华网

  

    农村“三化”关键在中心镇

    对于广州这种特大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来说,不能简单就“三农”论“三农”,而必须把“三农”工作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要通过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广州“三农”问题。

    为此,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目标要求,在把全市65个镇撤并为35个镇的基础上,大力建设17个中心镇。去年,在对分阶段重点发展的5个中心镇的投入每个镇增加到1800万元,目前累计投入超过7.5亿元。此外,市农业、水利、公路等部门专项支持中心镇建设的资金累计也近6亿元。加快中心镇社会事业发展,要求尽快实现每个中心镇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所有中心镇都要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张桂芳告诉记者,目前中心镇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功能日益增强,已成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成为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力。2005年,各中心镇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1万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70%;今年1~8月,中心镇完成“两税”收入达35.1亿元。截至去年底,各中心镇已建成或在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0多个,进一步优化了中心镇生产生活环境。到去年年底,各中心镇累计引进境内外投资项目900多个,合同投资额超过150亿元,实际投资达到100亿元,一大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实现农民增收。2005年广州农业总产值达220.44亿元、增加值125.58亿元,以占全省6%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10%的农业总产值。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着力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2005年,全市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了6.74万人。在整个“十五”期间,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2005年达到708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前列。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5.2%,2005年达到4217元,占农民收入的60%。

    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广大农民群众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1997年开始,广州就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有2.5万户、6.8万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今年又出台了政策措施,解决了近50万名“农转居”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各镇均建有1所以上医院(卫生院),绝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卫生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筹资水平、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农村教育事业方面,2005年~2007年市、区两级财政将投入50亿元,农村毕业生升学率和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接近城区水平,已经有13个镇成为省教育强镇。张桂芳还透露说,从今年秋季起,全市已实施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受益的农村学生达43.36万人。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改善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广州市有1100多条行政村、4300多条自然村,当前改善村容村貌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农村“两规”(新村建设规划、旧村改造规划)、“三清”(清卫生死角、清沟渠鱼塘、清乱搭乱建)、“四有”(有环卫设施、有排污系统、有绿化林带、有村民公园)、“五通”(通水泥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投入资金不少于5亿元,已经有472条村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整治和改造。经过整治改造的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惠及农户7.5万户、30多万人,广大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农民主体地位获充分尊重

    张桂芳特别强调,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充分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三农”工作的坚强组织保障。近年来,广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治党风、树正气、顺民意、安民心”的工程来抓。全面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着力抓好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改进帮扶贫困村的工作。从2005年起,对于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贫困村,以5万元为标准线,差额部分由市、区(县级市)和镇(街)三级财政给予补贴。张桂芳透露,今年这一标准又提高到6万元的标准,而且随着各级财政统筹能力的提高,这个标准还会相应提高。

    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张桂芳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还提出各级政府要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涉农支出经费预算总额达32.76亿元。(叶卡斯)

责编:肖阔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