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女双选手高崚

   差点打篮球

   高崚,今年20岁,来自湖北武汉。爸爸以前是打篮球的,他本来有希望进入八一队,但 由于单位不放没去成。因而他发誓要培养孩子打篮球,了却自己的心愿。可是儿时的高崚又小 又瘦,根本不是打篮球的料儿。后来爸爸的朋友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让她打羽毛球吧!”就 这样,8岁的高崚进了业余体校。开始,高崚因为个矮、体质弱谁都打不过,可她硬是凭着一 股不服输的狠劲,由体校一步步打入省队。1996年,高崚因在世青赛中和杨维合作夺得女双冠 军,被李永波慧眼相中,并于第二年2月进入国家队。

   梦想被击碎

   进国家队,为国争光,是多少人的梦想。可是无情的事实,却把她的梦想击得粉碎。高 崚的右脚有伤,有段时间一个月就扭伤一次,教练以为她偷懒,说她训练不努力,没上进心。 前年备战尤伯杯时,高崚突然听说和她搭档多年的杨维和别人开始配对,正在备战文莱、马来 西亚公开赛。当时她的心里甭提多难受了。因为从她进入国家队还没有出去过。别人都在备战 比赛,教练却放了她的假。

   每当回忆起那段往事,她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段日子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回来 后别人都去打比赛了,我没有比赛任务,又没有搭档,只好自己练。我跟我妈说别看我整天嘻 嘻哈哈,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我的心在流泪。我给省队打电话问可不可以回去,他们说不能 。当时我真的感觉是走头无路了……”

   遇到小春姐

   在女双组,高崚最佩服的一个是葛菲和顾俊,再一个就是秦艺源和唐鹤恬。曼谷亚运会 前的一天,杨维悄悄地告诉高崚:“唐鹤恬因伤要退出国家队,1月份可能让你跟小春姐(秦艺 源原名秦咏春)配。”当时高崚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教练证实了这件事。

   能跟自己敬重的师姐搭档,高崚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认可; 紧张的是,怕自己打不好让师姐嫌弃。“其实小春姐人挺好的,一点架子都没有。她总跟我说 ,你不用想得太多,只要发挥自己的水平,输赢都没关系。”作为一名26岁的老队员,秦艺源 身上可谓伤痕累累,可她每天坚持跟年轻队员一起训练,从不喊苦叫累,这一点让高崚特受感 动。

   高崚说,她能在半年时间内由一个无名小辈打到世界排名第三的位置,主要是因为有小 春姐带着。“她的年龄比我大,技术、经验都比我丰富,跟她在一起我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 打到相持阶段,处理球时难免过于急躁,这时她会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该怎样做,那种感觉跟 赛前听教练嘱咐不一样。”

   有些像葛菲

   无论秦艺源还是唐鹤恬,提起高崚都赞不绝口。她们说,别看高崚年纪小,但打球意识 不错,网前能拿得住球,这一点有些像葛菲。当记者把此话带给高崚时,她谦虚地低下了头, “我怎么能跟葛菲姐比呢?她比我老到多了,而她打球有天分,球感特别好。虽然我打球的意 识有了,但步法却不到位,所以老是抢不好点。不过,我还年轻,我会尽力缩小我们之间的差 距。”

   目前中国羽毛球队的任务是备战奥运会,问高崚有没有信心入选奥运会阵容,她自信地 点点头。“我们现在竞争得很厉害,队里除了葛菲/顾俊外,其他几对年轻选手的实力也不差 ,跟她们打不光拼实力,还得凭技巧,我相信我们能成功。”

   父母是后盾

   高崚坦承,运动员整天围绕着训练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转,的确挺枯燥的。但是既 然选择了这条路,再枯燥也得走下去,谁让自己喜欢这项运动呢。高崚是独生女,每次回家跟 妈妈撒娇不是“累死我了”,就是“教练又骂我了”。每到这时,妈妈便毫不留情地揭她的“ 短”:“进省队的时候我还问你想打球还是想读书,你怎么说‘妈妈求求你了,让我打球吧! ’”原来高崚被妈妈抓住了“小辫子”。

   高崚的父母都是“老三届”,妈妈还没调回武汉市的时候她一直跟着父亲。“以前我们 家附近有个公园,我爸每天6点钟起来带我去公园跑步,下雪天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我独立生 活的能力,他还让我洗衣服,当时我觉得爸爸老欺负我,自己的衣服还让我洗。”高崚笑着说 :“爸爸上班的地方有个阳台,平时爸爸工作,让我在阳台上跑啊跳啊,达不到要求,他就拿 树枝打我的腿。打得我的腿上全是一道道的红印子。”

   尽管爸爸对高崚很严厉,但是她一点也不记恨,因为是爸爸培养了她战胜困难,迎接挑 战的能力。“老扭脚的那段时间,自己的状态上不去,所以情绪特别低落,老担心自己被退回 去。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的电话来了,听到他的声音我哭了。爸爸说你不要哭,只要 尽力了,就算你被退回来,我们照样会去车站接你!”有爸爸这句话,高崚说再大的困难也不 怕了。(中国体育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