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6.21 15:38 |
 |
今天中午看东方时空,白岩松与教育部一个副部长(张宝庆,但愿未记错)谈大学学生学费问题,因未从开始看,不知前面谈了些什么。在谈到奖学金时,白问张本人是否也是靠奖学金成长起来的,张答自高中起他就是靠奖学金。从张副部长的年龄看,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而白岩松在做这个节目时,应对此问题的历史做一个大致了解。 据我所知,自建国起,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工农兵学员,1978年恢复高考到高校改革收费前,我国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对大多数学生实行的是人民助学金制度,这与现在的奖学金和贷款等有本质的区别。我无意去评价制度本身的优劣,只希望我们的记者、官员、媒体能告诉人民一个真实的历史。这件事是不难弄清楚的,如果真是讲错了,白岩松、张副部长和你们敢于公开纠正吗?网友:荣永华 《东方时空》编辑部及白岩松同志:今天中午感谢你们邀请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同志来介绍“国家奖学金”的决定,使天下人知道国家奖励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的决心。可惜的是,数量太少,大的高校每校也只能摊到七八个学生的奖学金名额。 张部长说,希望国家这一举措能带动各省市平均各拿出一个亿来建立奖学金。这样全国就可以解决四五十万优秀的贫困生。请问,教育部对此有何具体办法促其实现?有人建议,关于每个省平均拿出一个亿的说法,请教育部千万不要作为指标下达,因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请问,这种设想能实现吗? 张部长又说,办好教育,关键在思想认识。这话在理论上看是对的。但是在贫困的县乡村三级财政负债累累的地区,怎么办?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一言难尽。请问张部长对这样的地区的教育事业如何办下去,有何新的有力的举措?有人议论说,教育部对办好教育出台过不少好办法,但是有的办法是教育部给政策,要下面自筹资金去实现,比如高级教师的津贴各校可发,但是费用自筹。又如教育附加,也要下面筹集。请问,这一说法有根据吗?贫困地区的教育部门怎么来贯彻呢?贫困地区农民为教育所承担的费用是多少?如何使教育事业费用不至于增加农民的负担?以上对不对,仅请张部长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此致敬礼!网友:劳关中
|
|
 责编:千寻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