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新任务 新职责——李小萌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尹明善
03.11 10:51

    1992年55岁的尹明善带着20万元钱进入了摩托车制造行业,2000年尹明善的20万变成了18亿,他被朱镕基总理称作是“有良知的、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2003年尹明善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李小萌:今年的1月11号您当选了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被誉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进入省级官员序列的民营企业家,从一个一点级别都没有的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高级的领导干部,中间没什么过渡,您自己觉得是在意料之中吗?
    尹明善:意料之外,但是我也认为是情理之中。为什么说情理之中呢,因为中国在党的培育下,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发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越来越多。所以有这样的人士他们来从政,随着他们整体的实力越来越大,这是情理之中。以前有县一级的政协副主席,有地级的,这次破天荒的出了省一级。
    李小萌:成为第一个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受到更多的关注,您怎么看待您这个第一个?
    尹明善:经济上往往第一个都是得益者,因为市场上总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而政治改革上,多半第一人还很难成功,不过有时候也想得通,如果不能成功成为铺路石,人家从我身上走过去,后面的人成功了,也是件好事情。
    李小萌:不过我想,从您从商海的经历来看,一直跟成功这个词相伴,对于成功的向往应该是您始终的一个心态?
    尹明善:对,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甚至时间都有限,不可能为了我一个人每天给我25个小时吧。所以我能不能在第三个角色的转换当中,能当一个党和政府的好干部,能够当委员们选举我的时候,他们认为我没辜负他们的选举。这个事情对我还是个严重的挑战,如果我做得不好,千古罪人,辜负了这番改革,对我自己来讲也算是功亏一篑。
    李小萌:到现在为止您上任两个月,您怎么样形容这两个月的时间?
    尹明善:学得挺努力,也有点收获。我上了任之后,在我第一个月时间之内我到了外地去考察,尤其是到了我们重庆最远最穷的一个城口县,去做一些调查研究,看看我们重庆最穷的县他们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到底有哪些困难。我想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最后还是能够帮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得出一些建议。
    
    这是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工商联小组讨论会,尹明善今年带来的是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提案,会上他的发言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李小萌:看您的职业履历,从一个英语教师,出版社的编辑,到一个拥有亿万家产的民营企业家,现在又开始从政,感觉每一个角色转换跨度都是很大,那这每一次角色转换的时候,您从上一个角色中继承一些什么呢?
    尹明善:第一人生的理念,这是最要紧的,人为什么活着,如果纯粹是为了获取什么功利的话,那么就很难把上面的理念接过来。而且我相信每一个东西,它的成功后面都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很多经商的成功经验用在当官的地方来的话,用在政协来说很有用。比方说我们经商讲的是和气生财,什么事情就是要商商量量,而团结和民主是政协的两大主题,这个团结和我们经商人谈的和气生财是非常有用。当我们碰到什么矛盾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退后一步自然宽,要妥协,要求同存异,求得共同的利益。
    李小萌:这种角色的转换有可以继承的东西,势必也有需要调整的东西,比方说如果您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恐怕要代表企业的利益,让这个利润最大化。那么现在成为一个政协的副主席,要代表公众的利益更多一些,这之间如果出现不协调您怎么去调整。
    尹明善:我想就像我们党经常教育我们的,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把公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重庆市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然的话那我就是辜负了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辜负了我们政协委员举手投我一张票。
    李小萌:那么会不会辜负您集团董事会的期望呢?
    尹明善:多少会有一点吧,但是由于我考虑到参政那边担子很重,所以就明确地讲了,集团我要淡出经营。我估计这个群体有我的时候他们依靠我,没有我的时候不依靠我,说不定做得更好。我但愿是这样,因为我不参与经营了,青出于蓝,我也指望着他们比我干得更好。
    
    在过去的十年里,正是在尹明善的带领下,力帆集团由一个只有9个员工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亿资产的企业,而尹明善也由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转变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李小萌:您今年是65岁,受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那么当一个深受传统教育的人自己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也被人称作富人的时候,您在内心有过冲突吗?
    尹明善:有,前些年《七一讲话》、《十六大报告》没公布之前,随着我的富有,我心里面的压力越来越重。因为传统的认为是靠剥削,靠剥削我员工的剩余价值我才富有,所以我总认为看着他们我有一种负罪感。说不定我想我自己的罪恶会不会越来越重,我会不会自己随着财富的增加,我把我自己的坟墓挖得越来越深,确实有这种。
    李小萌:您当初下海的时候目的当然是致富,随着自己越来越富竟然产生了负疚感,您对这种负疚感有过预料吗?事先有思想准备吗?
    尹明善:没有,因为当初我是个读书人,我当初下海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我认为读书人所追求的,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当时没有钱买万卷书,可以买那么多飞机票,但是我自己觉得有一点本事,觉得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所以我就大胆下海了。结果改革开放形势实在是太好了,转眼之间我每年赚的钱是我预期值的一百倍,甚至几百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真的有点恍惚了。那么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我们党中央、江泽民同志对我们讲了,就是衡量一个人政治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财富、有没有钱,或者财富的多少来断定。特别是告诉我们,我们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点我相信把大多数有钱人心里压存的包袱扔掉了。你看以前我们认为雇工是剥削,现在政府希望我们雇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国家太需要就业岗位,你们提供的就业岗位越多,对国家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也有好处。所以这个认识的过程,我个人的认识过程,我认为反映了我们中国这一代成千上万的私营企业家的心情。所以我经常讲,是社会造就了我们,是时势造就了英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回报社会。
    (编导:王伟达摄像:郭宏峰)



责编:复苏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