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变与不变--张恒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03.07 18:01

    申纪兰:这都是站到这边了,我就站在这里,这个是我终生难忘啊,这可真是我们人民的权利神圣投了一票。
    她是五十年代的劳动模范,她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人,她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建设过程,她也是唯一一位,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不识字到写了无数议案,申纪兰也见证了中国人大的发展历程。
    张恒:您是怎么知道自己这一次当选为十届人大代表的?
    申纪兰:我开始也不知道,后来省里头开了人代会,在选举当中我就知道了。
    张恒:当时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想了些什么吗?
    申纪兰:我心里头很多很多想法,我没有想到我还能当十届人大代表,我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我自己能当上十届人大代表我心里多么激动啊,这也很不容易。
    张恒:每一次开人大呢您都要带一些问题来,这一次开人大您带了些什么问题来呢?
    申纪兰:一个是修路问题,再一个是老区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要反映到大会上,我们把学校办好,我们有接班人,这才是一个最终目标。
    申纪兰是中国最早的劳动模范之一,当年她带领农民们开荒造林,后来她又带领村民创办乡镇企业。1998年西沟村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之一。四年过去了,如今的西沟村又有了许多变化。
    张恒:在过去的一年村里变化大吗?
    申纪兰:像我们村里面村村通了水泥路,我们这个贫困山区要能通了水泥路,连老大爷和有些老党员说了,做梦也没有梦见咱这个农村还能通个水泥路。老爷爷老奶奶,没有办好的事情,共产党领导都办好了。
    张恒:听说过去的一年您在忙着搞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这样的吗?
    申纪兰:是的,我们西沟党支部高度的跟中央保持一致,把产业结构调整当成一项重大的任务。
    张恒:为什么要调整呢?
    申纪兰:要不调整我们就不能发展,不调整就不能进步,特别十六大说的很好,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
    张恒:你们怎么调整呢?
    申纪兰:都是股份制,你入厂就要入股,大家都关心这个厂就能搞好了,不能吃大锅饭。
    张恒:那么过去的一年改制当时是不是也挺难的?
    申纪兰:当然难了,首先是个思想转变,转变是个大事情。
    张恒:为什么想不通呢?
    申纪兰:开始也自己想,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要改制,本来改制是个好事情,你想不通就成了个难事情了,思想转变是个大问题。
    张恒:后来怎么想通的呢?
    申纪兰:我就想了,这是大的形势嘛,你不改制,国有企业都改制了,我们农村企业更应该改制。
    张恒:改制以后的情况怎么样?
    申纪兰:这些企业,像我们的核桃,过去是麻袋装上卖,现在我们就搞了核桃露,生加工,东西送到大城市,这就是我们的突破。
    张恒:听说你们核桃露的饮料是以您的名字来命名的,是这样的吗?
    申纪兰:是的
    张恒:叫什么名字来着?
    申纪兰:原来我就不愿意叫我这个名字。
    张恒:为什么呢?
    申纪兰:我思想比较落后,我说要叫个村名还可以,叫我这个人名多不好呢,后来我想了想,只要为人民有利,叫就叫吧。我自己就叫成纪兰核桃露,是思想逐步解放,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下也是上不去,逐步学习就提高了。只要为人民有利,不要说叫个名字,就牺牲还可以,怕什么了。
    张恒:现在这核桃露叫了您的名字以后卖得怎么样呀?
    申纪兰:现在我们主要是卖得还可以,质量还好。
    张恒:主要是什么问题呢?
    申纪兰:主要我们没有打过广告,经济还有一些困难,打广告才能好销路,大家都了解了。
    张恒:您怎么知道要打广告呢?
    申纪兰:我在电视上每天看到广告宣传的各项工作,人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对这个电视台非常关注。
    张恒:看起来您的思想还是紧跟时代的。
    申纪兰:我跟不上,反正心是好心,我这个想法也很好,是自己能力太小,自己文化低,还是水平不够,不学习就落后了。现在有很多事情隔一天那都进步了,咱就落后了,现在我们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党的要求,现在我们跑步走,还赶不上呢。
    伴随社会的发展,申纪兰始终追赶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但在她身上也有不变的东西,每天天不亮,申纪兰都要把附近的小巷打扫一边,几十年来,她的这个习惯一直没有变。如今她依然住在70年代盖的房子里,体味着那份俭朴。
    张恒:过去的这一年家里有什么变化吗?
    申纪兰:我的思想倒是有很大变化,但是实际上家里头没有多大变化。
    张恒:还住在七十年代盖的那套房子吗?
    申纪兰:还在那个里头住。
    张恒:不打算盖新房子吗?
    申纪兰:群众都住好了,我慢慢就住上了,我住好了群众没能住上,我也心里头不踏实,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真正帮群众走到富裕道路上。
    张恒:您今年已经72虚岁了,是吗?
    申纪兰:是呀。
    张恒:现在还能下地劳动吗?
    申纪兰:反正劳动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不劳动就有病了。
    张恒:现在还干得动吗?
    申纪兰:我现在手头生活还可以,像种个树了,我还种点口粮田。
    张恒:我能看看您的手吗?
    申纪兰:可以呀,我手还是有劲的,你看看。
    张恒:确实有劲,还有这么多老茧。
    申纪兰:我告诉你,我过去参加劳动每年做200多个劳动日了,劳动模范不劳动,就不叫个模范了,我就准备开完会后要到很多地方学习学习。
    张恒:想去哪儿呢?
    申纪兰:我想了很多,重点我还想,哪里好我就到哪里看一看,到南方走一趟,想去学习别人好的东西。
    张恒:是吗?
    申纪兰:学习那里的经验,我们取长补短嘛。
    张恒:你觉得你们自己什么地方不足呀?
    申纪兰:像我们在办企业,管理跟不上,管理是个大事情,管理出效益,质量求生存,我能说到了,我做得不好,因为我不懂这个管理。
    张恒:现在您还不服老?
    申纪兰:不服老,共产党员就是活着干死了算,为了小康社会,我要贡献我自己的一切力量。
    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她见证了中国的解放,农民的翻身做主人,见证了当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情怀,见证了改革开放,如今她又肩负着带领农民奔向小康社会的重任,申纪兰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因为她更希望自己能见证农民真正的走向富裕之路。



责编:复苏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