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3.06 14:20 |
 |
他是一个处在战争风暴前沿的外交官,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困难时刻,我们应该接受生死考验。 他说虽处在危险之中,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张维秋:国家要我留下来处理这件事情,那我应该义无反顾。 熟悉他的人说,他就要退休了,这是他的最后一班岗。 张维秋: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倔强,一生之中没有向困难低过头,现在我仍然如此。 张维秋,现任中国驻伊拉克全权特命大使,64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阿拉伯语系,之 后长期在中国驻非洲、亚洲一些国家的大使馆工作。两伊战争期间,曾是中国驻伊拉克大使 馆官员,1998年出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 水均益:中国大使馆位于巴格达西南的使馆区,大使馆的占地面积不到一万平方米,在平时馆里的人数是30多人,无论是从占地面积还是从馆员的人数来讲,中国大使馆都不算一个大的使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的使馆,在过去十几年的伊拉克局势当中却经历了大风大浪,眼下无论是对中国大使馆还是对于张维秋大使来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均益:现在国内很多老百姓也都特别关心,无论是咱们使馆的人员,包括我们在这儿的中国人,处在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危险的这样一个地方。 张维秋:这么一种局面之下那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大家有这种思想准备。我给大家讲也说,在困难的时候,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要接受考验,正如军队一样,军队说要你坚守阵地,要你冲锋,你就得冲锋,这是义无反顾。我常常讲我们外交官,就像周总理所说的是文装解放军。 这是1968年周总理在埃及访问,与使馆工作人员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第二排右边的小伙子就是张维秋,那时他刚大学毕业,在埃及使馆做翻译,之后他到了突尼斯,苏丹,伊拉克等地工作,用一位记者的话说,他40年的外交生涯,总是和艰苦、复杂、惊险、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历时8年。两伊战争爆发半年以后,张维秋被派往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亲历战争。 张维秋:那个时候伊朗和伊拉克相互用导弹,就是飞毛腿导弹袭击对方的城市,当然巴格达也是受到袭击的重点城市。当时我就在巴格达,那个时候飞毛腿导弹,咱们说实在的,比现在的美国导弹对我们来讲,对我们外交官来讲,对我们外国人来讲更危险一些。不准,因为它不准,它往往是离它所宣布要打击的目标距离有相当相当长的距离,有时候达到一二公里呀,如果误差那么大的话,这个导弹不就不知道落到什么地方。而且当时导弹发来时候没有警报,不知道什么时候导弹就落下来了,就落在你头上,这当然是危险了。 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场名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历时四天。由于对伊拉克局势的熟悉,也就是在这一年张维秋由苏丹大使,调任伊拉克出任大使,7个月后张维秋再次亲历了一场战争。 水均益:当时我们也因为在这采访,而且我记得当时还很危急的一个事情发生在您的身边。 张维秋:是在美国军事打击的第二天伊拉克当时的外交部长约见我,而且是紧急约见,紧急约见。炮火轰炸还没有停,美国的飞机跟导弹的轰炸还没有停,我就穿着防弹背心,带上钢盔,让当时的会计开车,因为我们司机已经撤离了,还带了一名助手翻译一起去了,到外交部。 这趟短短的两公里的路程,被当时的同事们称为是“死亡之旅”,由于美英的炮火并没有停止,其危险程度,事后伊拉克的一位外交官说出了详情。 张维秋:他告诉我,因为在我去之前萨达姆总统到了伊拉克的外交部,他说当时很可能是内部有什么人把这个情报就透露出去了,结果美国导弹随之而来了。但是导弹随之而来的时候呢,萨达姆已经离开了,萨达姆在那个地方一般来讲的话,萨达姆到一个地方他不会呆很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在这个地区工作的外交官来讲,也不是很特殊,也还可以,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2003年新年刚过,美英再次集结大量兵力进驻海湾地区,伊拉克局势变的空前紧张,处于安全的考虑,我们使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撤离,张大使说,这个时候,他,应该留下来,这么多年他都是这样做的。 张维秋:我在苏丹工作时候我父亲去世了,在去世之前一个多月家里就告诉我,已经病重的不行了。我知道我回不去,所以我连提都没向组织提,我要回去探亲去,我父亲也知道我回不去,所以他就说,临终的时候,就把我大哥、三弟、四弟叫到一起。我是老二,他就不说我,心里清楚我也回不去,想起这个时候总是感到心里愧疚,这是实实在在的。 水均益:在外交岗位工作这么多年,在中东这些国家跑了这么多地方,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您觉得对您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维秋: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倔强,一生之中没有向困难低过头,没有说感觉到自己,哪个方面由于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自己有丝毫的怠懈。我想国家需要我,我就尽最后一点力量,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没有别的乞求。 去年9月,张维秋就该退休了,回国述职的时候,很多人劝他说,伊拉克局势不稳,就别再去了,但是他还是依然带着夫人重返伊拉克,张大使说,那一刻他有一种上前线的感觉。 水均益:接触过张大使的人就会发现,张维秋大使属于那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而关键时候很能够运筹帷幄、把握时局的这样一种人。那我们在使馆看到这样一副对联,“碧血丹心笑傲,刀山火海无怨无悔,高山景行冷对,荣辱得失有始有终,横披是舍我其谁。”那么这幅对联,就出自张大使的手笔。使馆的同志都说,这幅对联比较典型的反映了张大使的性格。
|
|
 责编:复苏 来源:CCTV.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