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永远逗你玩
02.17 12:16

    马三立:我叫马三立,都是我的老观众,大家对我都是很抬爱,都喜欢听我的相声。我身体很好,托大家的福气,托你们的福气。借此机会我给各位拜年,祝你们春节好,新年快乐,合家欢乐,吉庆有余。
    2002年2月11日马三立逝世,留给我们许多关于相声的话题。
    这里是天津市锦州道,而就在他的对面路边是天津曲艺团,马三立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天津曲艺团主任郝德宝:你们几位请进,这是我们曲艺团的排练厅,当年马老跟王凤山老师就在这儿排练、审查节目、培养青年、教学,甚至他念稿子时候都在这屋,这还是当时排练厅原来的模样。
    马三立相声:我不乘车,别人都有奔驰、尼桑,最差人家还有波兰乃兹,我连菠萝罐头都没有。
    马三立:相声它不是一个胡出洋相,只会逗乐,不是,拿我来使,我使这个相声也好,笑话也好,我不是为了逗乐而逗乐。我好像不是成心,我是水到渠成,我有把握,到这儿准让大伙乐乐,但是我自己不能乐,我自己不乐,乐了我不是成心,我不知道,其实我是有把握的,我早就下工夫,早就练好了。我得翻来复去地推敲,我得反复的练几遍,我才知道这儿必然是包袱的复线,怎么把包袱的复线埋好,到了底,兜着这个底说。包袱怎么响,交给观众,让观众归位,让观众去想,让他越想越可乐,他听完我这段儿,他回到家还让他得乐,我们是用这种手法表演相声。
    马三立留给中国相声无尽的财富
    马三立徒弟常宝华:不听马三立相声的绝不会说相声,也不知道相声是怎么说,那么你学了马三立的相声,你不一定能够说好相声。
    马三立长子马志明:而且他这东西特准,基功那么扎实,下这个工夫那不是说三十年、二十年。
    南开大学教授薛宝昆:能成一个马三立的,我们以后几乎分不出来,哪是生活当中的马三立,哪是相声舞台上的马三立,我们已经分不清了,这已经合二而一。
    马季:谁是马三立,相声就是马三立。
    马志明:他绝不是泰斗,这一说法是高抬他,他是一个深入老百姓当中的相声。
    马三立留下了一世英名。
    天津曲艺团对面的权业场六楼是上个世纪初火遍天津卫的天乐剧场,很多名角都在这里一炮打响,马三立也是在这个舞台上被人们记住的。
    天乐戏院经理:当时演出应该说非常火爆,他(马三立)是上台就作揖,上台各位好、老少爷们好,而且因为他人缘太好了,他的戏缘太好了,所以他一上场肯定是非常地欢迎。
    观众:他说的相声比较幽默,放的包袱比较好,往后面越听笑料越多。《买猴》最有名,我最喜欢《买猴》。《逗你玩》、《挠挠》、《八十一层楼》都不错。他那个相声,那个包袱随时都在响,非常的幽默,真是给人们带来欢乐。
    马三立留下了欢笑让人回味无穷。
    相声:今天我们要解决,话剧团脸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话剧团脸盆的问题而努力。
    薛宝昆:马三立他的表演,他是个性化的表现,他是第一人称“我”。他不讽刺观众身上存在什么,他把自己作为一个性格的符号,而这种性格的符号覆盖着我们天津卫,各色人特别是下层市民,众生相,不同的类型或者典型,因此观众在那个哈哈镜当中看到自己也有的毛病。
    马三立把批评的武器交给观众。
    马三立:马季乐了,马季名字也不怎么样,马季,糟了,挺好的马,绳子把腿给系上了,跑不了,憋了一身肉。
    马季:我演出的时候我抓了马先生的一个包袱,我怎么说呢,我说过去有这么一句俗话,说是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马三立老先生这夜草吃得少。大家“哗”笑了,
    下来之后,作为他我们这行当的祖宗来讲,他没有指责我,他倒赞扬我,马季这包袱抓得不错,就得这样,你看现场的效果。
    马三立为人师表留下了许多佳话。
    刘连群:马先生在病危以后,特别是他去世,我昨天(2月11日)去为他送行,在现场回来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问题。就是这么多观众喜爱他,而且他这样把笑声留给了人民群众,老先生走了,他到底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继承他的东西,我们到底怎么样用更好的方式去纪念他。我觉得马先生最可贵的,恐怕是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一种相声艺术的精神。
    他给我们留下只是马三立的精神。



责编:周阳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