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2.17 16:03 |
 |
 第二届相声大赛,马三立生前最后一次在电视上与观众见面。 马三立:电视观众们你们好!身体好!春节好!新年好!我是马三立,我恨不能也要演出去,因为我最近演不了,由于感冒了,感冒不传染人吧,感冒电视传染不上,不用害怕。我今年90岁了,我90岁了,我敬祝大家,快乐、高兴、长寿。 马三立1914年生于曲艺世家,在祖父和父母的熏陶下,他走上了相声舞台,当时他还是天津汇文中学的学生。因为家道败落,他辍学专说相声,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活。解放以后,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刘连群(作家):马先生实际上他是非常坎坷的,因为他很早就失去了母爱,当时艺人子弟所追求的就是能上学,脱离开艺人这一行。他好不容易上到中学了,由于家境、生活所迫,最后又撂地了,就到三门馆去卖艺了,这又是一个坎坷。那么在卖艺的过程当中,在旧社会那样环境里面,那吃得苦就更多了。 马三立:旧社会艺人的生活没有保障,如果饱暖了这就是不易了,就很幸福了,就不错了。 马志明(马三立之子):我从记事就跟着老爷子,咱家穷,咱家是最低档的,下九流作艺的,你想想,咱又不可能有什么玩具,我只能说是下下场子,或者跟着老头去戏院子,那个地方就是我的,也是一个娱乐的地方,也是一个唯一的去处。 刘连群:特别是像马先生这样经历了几个时代的人,他也是在一个贫穷的环境当中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他的人生的经历已经成为他艺术创造的财富, 马志明:他在哪儿都能够自己顺其自然地活得挺好。比如说(文革)下放16桥东郊农场里头,那是很苦的地方,可日子长了,在那儿也给人说相声也挺好,刨点胡萝卜吃也不错。 马三立:我去轰鸡去,轰鸡,轰完了我上那边歇着去啦,歇着那儿有一个小屋,我在那儿抽烟去了。抽烟,不着,我一打火柴呀,点烟,一划,噗,这一盒都着了。那个书记李魁一,队长怎么,马三立这怎么处理,罚说三个笑话。 相声:这个大虱子怎么办?挤死。挤死啊太狠了,扔地下,怕挤死害死它,没有,扔了,扔地饿死了,怎么办,不论找谁往脖子上一搁。 象我们熟悉的《开粥场》,《夸住宅》,《家传秘方》,《卖猴》,都是马三立脍炙人口的作品。马三立精湛的相声技艺不仅仅来自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还来自于他体会这些苦难之后的豁达人生态度。 马三立:我这一辈子逆境太多,顺境可以说太少了,人应当怎么样呢,顺其自然,遇到什么不着急,不着急、不生气,自己什么都退一步想,不找便宜,不说瞎话,不做笨人的事,不做怕人知道的事,自己我就本着这种。说这事不敢跟人说了,别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这个得考虑,这不行,不管什么怕人知道,我说这不行,必须不管什么,生活上也好,行动也好,业务也好等等,必须得让人知道。 8岁开始说相声,将近一个世纪的表演生涯,无数次的面对平民百姓,马三立通过之际的相声,表达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2001年12月8日,马三立最后一次登台演出,那时他88岁。 马志明:他又怕观众听不见,他基本上就是声嘶力竭,比平常的演出要费力气多少倍,可是那时候嗓音已经变化了,由于病的原因已经变化,没有立音了光横音。 马三立:这个演出会这组委会真是办得,我简直受宠若惊,小题大作了,我值吗? 观众:值! 那次告别演出之后,马三立就住进了医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志明:前天(2月10日),他就非要把那些,心电图、测血压、氧气,统统弄掉,都摘了,不要了,他不输氧。都猜啊,我们几个人就猜,什么意思啊,热?不热。冷?不冷。人多?不是人多。最后我说是不是都摘了,不治了?双手伸大拇指,他知道看不好,没用,别浪费了。 马三立:就如同给他的媳妇写上了过继单,从此后老娘说话如同放屁,小媳妇说话倍儿娇酥脆杠口甜。我说这话您不信,您往体育馆里头周围看一看,唯有怕媳妇之人嘴唇发干,怕媳妇之人嘴唇发干。你舔舔,赶紧。 马志明:他愿意生活,特别爱活着,还说我要再能活一辈子我还说相声。他不以这一辈子坎坷,害怕了,没有,我下辈子还说相声。 马三立遗嘱:人总要是死的,我有一个最后的请求,就是在我过世后请将我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让各级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也比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篮、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我衷心祝愿相声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
|
 责编:赵国臣 来源:CCTV.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