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感动中国·孙凤阳
01.23 17:58

    这是孙凤阳小时侯最喜欢看的电影,那时侯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象电影中的英雄们一样飞上蓝天,保卫国家。他实现了儿时的理想,他驾驶直升机飞上了蓝天,保卫祖国,捍卫和平,2002年孙凤阳成为新时代军人的榜样
    这里是我军驻冀中某地直升飞机团的停机坪,这是普通的一天,团长孙凤阳和他的战友们清晨5点列队集合。今天他们要进行飞行训练。
    孙凤阳:开着武装直升机飞行那是一种威风,飞起来的时候超低空掠地,飞行的时候那股威风劲这个是一个武装直升机飞行员他唯独能感受到的,歼击机飞行员感受不到,民航的飞行员也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飞的高度非常低,他看到的东西非常真实,武装直升机它可以打很多的武器,在战场上能实现自己的一种价值。只要你开上这个武装直升机,你有一种冲动,或者说有一种豪情壮志,只要往上面一坐,当我们戴上头盔,拿上自己的护囊,再拿上地图,你的飞机上面挂上各种武器,你往里面一坐,你就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战斗员。
    直升机团的战友们说:孙凤阳热爱飞行,可以感觉到他对身为直升机驾驶员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然而对待飞行他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
    孙凤阳:飞行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事业,只要这个飞机离开地面它就在一个危险当中。后来我自己也想了很多,就说面对死亡,面对这种淘汰,可以说我能飞到现在就是一种幸运。但真正想想的话,你不是靠幸运,咱们要靠技术,那我们靠什么,就得靠飞行员平常去练习。
    战友李定坤:我们部队改装武装直升机以后由团长带飞我,飞那个超低空科目,就是一个超低空空运。团长当时就是在这个位置,看到我的动作,他说你这个还是运输机的飞行员,他说看我给你做一下,当时我是这个手抓住这儿,头发都乍起来了。
    对手强我更强,对手高我更高,这是孙凤阳给自己和战友提出的练兵口号,在训练中孙凤阳为全团起到了表率作用。他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超越训练法”,让直升机团的作战能力和训练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他改变了过去陈旧的飞行理念,揣摩研究带头试飞多个国际流行的飞行动作。
    “莱维斯曼翻转”这个动作难度极大,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能飞,是孙凤阳带领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开始练习。一次次提升难度,直到接近世界上飞行这个动作的最先进水平。
    孙凤阳:就是说一个飞行员能把这些动作都练得非常熟练,那么飞行员到了战场上,因为你驾驶技术特别熟练,战场环境的适应力就特别的强。可以这样说,到了战场上我只想着如何消灭敌人去。那么我这个直升机的性能,因为都是记在我心里面了,直升机和人已经结合得非常好,那么我这个时候就可以不考虑直升机的性能,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孙凤阳何尝不知道一次次的挑战极限也就意味着一次次的面临死亡,但在他心中一直珍藏着一个军人的强国梦。而孙凤阳也深深知道作为一个当代和平时期的军人,光有满腔豪情和吃苦精神是不够的,只有结合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打磨自己,才能不辱使命挑起重任。
    政委王英:孙凤阳把谋打赢和学习最新理论、掌握最新知识作为带兵人的第一要务。与飞行相关的通信、导航、机务、气象等方面业务知识,他也是一门一门的学,一项一项钻,大家称他是飞行员中的专家,专家中的飞行员。现代一个高素质的军人博学与专才要兼备,你的知识和能力也要兼备,有现代意识,还要有未来意识。比如我们尽管我没有到战场上去,但是和平时期也好,还是咱们为国家建设也好,飞这个直升机一样也可以作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来。
    凭借娴熟的军事技能,孙凤阳和他的战友们为大兴安岭火灾、香港、澳门回归、98抗洪、三峡截流等重大任务提供了救援和保障。他们不停地奔赴一个个不同的险境,义无返顾。
    孙凤阳:黄河上面有一个渡船,渡过黄河的时候冰凌下来了,把渡船冻在了黄河的中间,船上有几十位老乡晚上部队就紧急求援,调直升机紧急去,我们团去的,经过了三夜两天的时间救下来了。到了岸滩上落下来了,老人孩子下来了,下来以后他们没有奔向自己的家人、亲人,下来了以后都向直升机跪下了,给直升机磕头。在他们的感染之下,黄河岸边上有一些老乡们,还有他们家人就看到了,整个黄河岸上跪下了一片,那个时候坐在直升机里面的飞行员只有一种感觉,非常的神圣。
    高科技、新理念给陆军集团军的钢铁翅膀锻造了坚强的羽翼,孙凤阳也在不断的超越中完善着自我,2002年他成为了新时代军人的榜样,他的理想与激情在无边的蓝天上无限延伸。



责编:周阳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