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入围人物尚秀云
01.22 15:02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位威严的法官。
    尚秀云:你像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我还判过死刑呢,我还枪毙过人呢。
    在很多人心中,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尚秀云:因为孩子我觉得在社会上他毕竟也是一个弱者,值得同情的。
    2002年3月,一部以尚秀云为原型的电影《法官妈妈》在全国上映,10月,影片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电影感动了中国观众,随着影片的火爆,尚秀云也再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影《法官妈妈》让人们第一次走进了少年法庭法官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到了发生在他们和少年犯之间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尚秀云:我非常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的上映,能够引起全社会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个问题的关注。
    上世纪80年代末,符合未成年人审判特点的少年法庭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尚秀云成为少年法庭法官的一员。
    尚秀云:在1992年的时候曾经办过一个少年犯的案子,那时候我们审判都还在成年法庭,但这小孩进到被告人所站的木笼里面去的时候,当时一看他好像比木笼高不了多少,刚露出一点头,进去后一站就看不见人了。当时那个孩子进去特别害怕,就放声大哭,就说尚阿姨,你救救我吧,我再也不犯罪了,让我回家找妈妈吧。
    孩子的呼喊让尚秀云为之震撼,她意识到,作为少年法庭的法官,除了审判外,还要善于用慈母般的爱来感化和挽救失足少年。她在法庭的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精致的小课桌代替了冰冷的被告席,传统的法台被设计成U字型,象征着对未成年被告人敞开的怀抱。
    
    尚秀云: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后,像我们现在就是法庭教育阶段,请他们的父母、老师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帮教席,对少年被告人进行教育,这样收到了非常好的法庭教育效果。
    尚秀云:我和这个少年被告之间有真情的挽救和感激,互相有一种感情上的联系,要如果对他进行延伸帮教那他就容易接受,我对他也了解,教育也有针对性。
    在尚秀云的倡导和努力下,海淀法庭开始推行“帮教法官制度”,由法官在开庭前对少年被告的家庭、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拟订一个有针对性的延伸教育感化方案。尚秀云坚持认为审判应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惩教结合原则,不是一判了之,而是重在挽救。
    尚秀云:罪罚是相当的,但是依法适当多判缓刑,这个是我掌握的一个原则。所以我判的缓刑的比例就比较大,我判的缓刑一般都在22%以上。
    十多年中,经尚秀云判处缓刑的少年被告有180多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改过自新,有16人还考上了大学,少年王某就是其中的一位。
    少年王某: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尤其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尚阿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看守所的时候,我那时候对什么都绝望了。那时候尚阿姨把我叫去了,她问我还愿不愿意继续读书?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能够再获得自由的话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绝不辜负尚阿姨对我的期望。
    尚秀云:我们以前也做过一次调查,大概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三分之一,都在少年时期犯罪的有三分之一。我常想如果这些罪犯在少年时期,要是能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和挽救,那在少年时期有的人可能是能改的。
    如今,尚秀云已经把对失足少年的教育延伸到了家庭,在她的心目中,走进家庭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责编:赵国臣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