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2002年度人物评选--入围人物徐勇
01.21 11:12

    他曾经是商海中年少得志的弄潮儿。徐勇:我在二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的个人都已经差不多突破五百万了。
    29岁那年,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徐勇:我老婆跟我说,她说你坐飞机回来呗,我说我现在哪里还坐得起来飞机。
    30岁生日那天,深圳市正在招青年志愿者,去贵州山区支教,他报了名。徐勇: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将改变他人生的轨迹。
    
    徐勇,33岁,1992年到深圳
    1999年参加深圳市青年志愿者行动
    现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人员

    
    2002年年底,徐勇筹划了一场大型义卖活动。这一天,他来到深圳市民营企业家协会谈合作。尽管说明了是为贵州山区的孩子募捐,但向别人开口要钱总是困难的,而这项困难的工组现在已经成了徐勇的职业。由一个商人到一个慈善工作者,最早缘于他在贵州做青年志愿者时的见闻。
    徐勇支教的山区,交通极不方便,孩子们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
    徐勇:所以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得很早,差不多四点钟就要起床了。那个地方什么都不出产,就出产一点土豆,他们就烧那个土豆,烧了土豆以后就揣在兜里面。提着一个煤油灯,走、走、走,走到半路的时候天亮了,就把煤油灯放在那个石头缝里面。晚上的时候,他们放了学以后,正好走到那个地方,天黑了,就把那个煤油灯拿出来,就这样点、点、点。你看那个星星点点、星星点点的在游动,那都是学生提着煤油灯在走。所以我当时心里感觉就很震撼,我就想要是什么时候有能力了,有办法了,我就给学生盖个宿舍,让他们不要这样辛苦了。
    建学校的心愿很快实现了。2000年4月,深圳市市长去贵州看望青年志愿者,徐勇带去了他连夜赶出的建学校报告,他估算了费用,甚至画好了新学校的草图,打动了市长。没过多久,一笔70万元的建校款拨了过来。这件事情轰动了徐勇支教的县。
    徐勇:他们觉得我,这家伙挺能整钱的,基本上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会一下子,大家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意外的成功使徐勇开始有意识的帮助当地的孩子。他邀请了一些自己从前的生意伙伴去山区参观,并与香港的慈善机构牵上了线。一年以后,支教期满,尽管当地的老乡一再挽留,但当时的徐勇一心想着回深圳重振事业,他还是走了。
    这个时候,另一场打击已经在悄悄的等着他了。
    回深圳后,徐勇去了一趟医院。
    徐勇:回来以后还是照常上我的班,老是觉得腰有点隐隐的作痛。去体检了一次,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验那个尿常规的时候,医生很严肃的跟我说,他说我们初步诊断,你可能是患了肾小球肾炎。当时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回来以后就觉得像是,非常大的一次,就感觉像五雷轰顶一样的。
    
    徐勇回深圳的当天,家人告诉他,山里的孩子曾经打来过电话。那五个孩子凑了12块8毛钱,走了几十里山路到县城,只是为了问问徐老师有没有平安到达。
    徐勇:哎呀,当时,怎么说呢。因为我知道这12块8,对这帮学生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天的生活费可能两毛钱。
    山里的孩子纯朴,山里的孩子倔强,山里的孩子需要希望。而当时,疾病的打击使徐勇放弃了再入商海搏击的念头,他想去做一些在他看来更有意义的事情。徐勇又回到了贵州。他做生意时历练出的交际能力、胆识和远见都用到了筹集捐款上,并且创立了建学校的“徐勇模式”,就是由捐款人、当地政府和农民各出三分之一资金,其中农民出的那部分资金由义务劳动顶替,而学校还用捐款人的名字命名,这样三方面都满意。用这种办法,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徐勇在贵州山区牵线建了91所小学。
    徐勇:一所崭新的教学楼树起来以后,你这个时候你觉得你自己很有成就感,觉得很满足,终于我还是为社会做出一点事情了。
    生命中的两次打击将徐勇推上了今天的道路,2002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联系建成了107所小学,有3万多名山区的孩子拥有了崭新的学校。他在崇山峻岭间撒下了希望之光,也把自己的生命重新点亮。
    徐勇:来闯深圳当时都是带着一种,求财富的一种梦想来的,并且还小有成功,真的是没有想到,会走上慈善公益这么一条路。我想把它做得很大很好,能够通过我的手,或者通过我们的行动,能够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



责编:赵国臣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