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入围人物戚发轫
01.07 13:40

    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航天科技英雄
    戚发轫:心和它一块同步在运行,它的落了地,我们也就放了心了。
    2002年他把两艘神舟号飞船送入了太空。
    戚发轫:如果自己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没有在空间技术得到一些成绩的话,那腰杆子就不硬。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正在他手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戚发轫:还是希望能够在明年咱们宇航员真正上天能够回来。
    戚发轫70岁空间技术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方红一号、二号、三号卫星的研制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戚总是个大忙人,这几天正是神舟四号飞船在太空运行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直追踪采访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戚发轫:应该说心和船在同步运行。国家没有在空间技术上得到一些成绩的话,
    腰杆不硬。
    张恒:今年(2002)这一年里面,从3月份“神舟三号”到12月份相隔大概9个月的时间,两发飞船,是不是压力也挺大?
    戚发轫:那当然了,从进度上来讲确实压力也很大,现在总的来讲组织的还是非常好。
    应该说我们从管理上来讲,已经有一套调度系统也比较灵,另外这么多的协作单位,大伙都配合得比较好。所以我是有这个体会,航天领域任何一个成果都凝结着集体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而不是什么总指挥,总师什么个人的才能。我们通过10年,应该说这个队伍锻炼得非常成熟,非常默契像个乐队一样。
    张恒:元旦是怎么过的?
    戚发轫:元旦就在这儿现场,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回家呢。
    张恒:就是从酒泉直接回到这儿,就住在这儿了,一直就没有回家?
    戚发轫:因为家里没有人了。
    张恒:元旦也一直在这儿盯着?
    戚发轫:对,这对我们来讲这是常事,比如我们今年起码大部分人四个月不在家,“神舟三号”两个月,这又两个月。
    张恒:能不能说2002年这一年是您从事航天事业40多年来最难忘的一年?
    戚发轫:应该这么说,另外也比较辛苦,成果也比较突出,当然我们以前每年自己主管的型号,一年发射两次也有,当年搞“东方红二号甲”的时候一年也打两颗,但是那个相对来讲工作量比这个小,技术难度也比这个小。这个事情应该说要为载人做准备,现在来看这个产品质量是好的,设计上也没有问题。
    也许是巧合,戚总的名字叫发轫,就是开始的意思。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许多第一,都让他赶上了。1957年从北航天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参加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其后是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1992年,年近六旬的戚总又担起了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飞船的重任。
    戚发轫:坦率讲,92年叫我承担飞船这个总师,我确实是不愿意。
    张恒:当时为什么不愿意?
    戚发轫:第一条那时已经五十九岁了,五十九岁都是要退休了,我再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我搞这么久都是搞无人的,要搞有人的对我来讲很生疏的。我感觉到,好像五十九岁、六十岁还接受这么一个新任务,四十不学艺呀,我已经六十了,还得学新的东西,这是一个;第二个事情,我感觉到载人风险比较大,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张恒:那领导怎么说服你的呢?
    戚发轫:我也不知道领导怎么看好我干了这个事,我就觉得他们觉得我干得比较多,比较有经验,总的来讲好像不是说服我,是命令我。我一辈子除了报考大学学航空是我的愿意,其他东西都是领导给我安排的。
    张恒:这真是没想到当初您是这样一种状态,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一个五十九岁的人,您从事卫星的研制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画句号了,如果要是再搞一个新的领域,很可能万一搞砸了可能就前功尽弃,把您前面的这些都一笔勾销了。
    戚发轫:风险比较大,压力特别大,但是觉得任务非常光荣,而且这样,打成,打不成,对我们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会有比较大的促进,所以我们还是接受这个任务了。
    
    神舟一号的成功,是戚发轫率领的飞船研制队伍创下的一个神话。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没日没夜、顽强拼搏,攻克了几百个技术难关,完成了上万次试验,硬是把一艘初样产品改造成了可供发射的正样产品,大大加快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进程。2002年更是连发两艘飞船。就在神舟一号成功后不久,戚发轫得知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妻子,不幸患上了肺癌。戚发轫忘我地为中国航天事业开拓奉献几十年,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戚发轫:我觉得不大能接受,好像被五雷轰顶一样,告诉我就能活4个月了,但是应该说各级领导,包括我们院的领导,费尽全力来抢救,来治疗吧。
    张恒:当时听说您是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去照顾您爱人?
    戚发轫:当时也是非常紧的,所以人家说的笑话,说老戚白天为江主席这个任务在忙,晚上为老伴老姜的病在忙因为早上我们走得很早,晚上回来很晚,也只能晚上去到医院看一看。
    张恒:后来到“神舟二号”要进发射场的时候,您还是按时的跟着整个队伍进来了?
    戚发轫:那是一点也没耽误事。
    张恒:当时是不是也挺不忍心的,老伴在这边医院?
    戚发轫:那当然了,但是我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要说为什么感到很内疚呢?就她在任何事情上都支持我,就工作第一,你该走你就走,那确实医生都说,在这样情况下你不该走。在那个时候她还支持我,你赶快走吧,没事,所以感到比较内疚。假如说她要跟我吵一架,不让我走的话,那我觉得可能心里还安逸一点。
    张恒:当时她让您走您也就走了?
    戚发轫:就走了,任务还在这儿,挺重的。
    张恒:当“神舟二号”发射升空大概两个月以后,您爱人就去世了是吧?
    戚发轫:对,就是(2001年)3月6号,那么就是发射的时候我儿子就回来陪她了,一说成功了,她应该是非常高兴的。我们结婚四十多年了,应该说是同甘苦共患难,有失败的痛苦也一块承受,成功的欢乐也一块享受,应该说好像还是对整个航天有共同的感情。



责编:杨洁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